没等陈平回答他,马上的石嘉洛便冷声开口了。
“孤是秦王幼子,自幼生在王府,性格孤僻不喜近人,所以没什么人知晓。”
说这话的时候石嘉洛神色不动,仿佛在陈述一件与他无关的事情。
看到这一幕的陈平眼睛微眯,心中泛起一丝波澜,为天启那老儿寄予厚望的果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如此年纪就有这等心境,若不是精神状况不稳定,他还真会将之前的大胆计划掐灭,做个辅世良臣便罢。
只可惜,到底还是年轻了,老秦王与他灌输的权谋心术再多,无人练习也只是个花架子,被自己到来冲昏头脑竟当着他的面癫狂到不能自拔,暴露了他的弱点,这可是兵家的大忌。
当然,也许是人家根本瞧不上自己,认为他陈平能力再强也不过是蒲草浮萍,算不上什么威胁。
呵,如此也好,陈平想道。
本来,陈平是想让石嘉洛暂时不要暴露身份,至少短时间内不要。
不过老秦王对此并不担心,说是石嘉洛的身世除了他和已经去世的天启帝之外,就只有陈平知道了,而且在秦王府待了二十年,如今越早露面就能越早的聚集起力量,为将来的大事做准备。
这话陈平没法反驳,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得知他是当今世上唯二知道石嘉洛真实身份的人时,陈平心里是毛骨悚然的。
这是看重不假,但这更是一种警告!
这意味着,一旦石嘉洛出事,他陈平的嫌疑最大,少不得要跟着一起陪葬。
初时陈平自然是心惊胆战,不过随着这一路走来他也是想明白了,恐吓我是吧?
想他一个十八岁六元及第高中状元的青年才俊,竟然被一个七老八十的糟老头子恐吓了,要是真的被吓住,那他还读什么圣贤书,言什么鸿鹄志?
所以,自夏州回来,陈平心里就憋着一股怨,天启帝背刺我,楚王威胁我,永兴帝学他爹拿我当枪使,老秦王恐吓我,这个劳什子石嘉洛怕是也如出一辙,大誉皇族这一大家子就没一个好人。
既然如此,也别怪他陈平心狠手辣了。
回到中州的翌日,丁知府就再次拜访,还是问如何应对白莲贼的事情,只不过这次他没那么焦虑了。
“丁大人言之有理,陈平,你怎么看?”
作为西南招讨使,陆威其实对兵事不怎么通晓,他也知道陈平是个读书人,但不知为何就感觉陈平会有办法应付。
陆威一开口,在场众人目光顿时齐齐聚焦在了陈平身上。
作为一个新入官场没多久的人,陈平本不该受到如此关注,奈何他从一开始也就是还没进入官场之前就卷入了大誉最高层的争斗之中,更在之后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尚未加冠的年纪就担任了西南招讨副使之职,随同陆威一起镇压乱党。
对此陈平自是心知肚明,他十分淡定的说道:“白莲贼狡猾奸诈,中州又是天下要地,在此之前中州已然出现白莲贼叛乱,所以本官以为中州防务不可轻视。”
“至于荆州贼患一事,这未尝不是贼寇的声东击西之计,吾等身负皇命,绝不能中贼人的奸计,且荆州乃摄政王封地,官兵皆是精锐,纵然不能歼灭贼寇,也能拖住他们为吾等争取时间。”
论起忽悠人,陈平本来是不太擅长的,但是再淳朴善良的人被天启帝、楚王这一大家子坑过后,也会吸取教训了。
何况陈平很聪明,从这些坑里面爬出来的时候还顺带学会了坑人的技巧,不对,应该说是官场的生存之道。
他的这番话堪称无懈可击,在场众人听完都是频频点头,唯独陆威似乎有些猜想。
不过陆威也没反对,采纳陈平的建议下达命令,让中州官兵严防死守,同时传令给荆州官员坚持抵抗后,找到了他。
“不即刻拔营前往荆州剿贼,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吧?”
一听到陆威这样问话,陈平心里就明镜了,他老老实实地跟陆威交代道。
“大人眼光毒辣,小子就知道这些三脚猫瞒不过大人。”
“别跟我贫嘴,说说吧,你是不是想公报私仇啊?”
陆威呵呵一笑,见状陈平拱手回道:“公报私仇倒不至于,只是咱们此行剿贼不是关键,京城的局势才是关键。”
“哦?有些意思,继续。”
陈平整理了一下语言,开始跟陆威侃大山:“陛下派大人出来是为了竖立威信剿贼安民,好跟摄政王斗法,若是这样私以为大人应当缓剿而非速剿。”
“一来,缓剿可以等待时机观察京师局势,免得剿贼回去的时候不对,二来则可以让白莲贼在荆州肆虐,削减楚王的实力,三...”
说这些话的时候,陈平心里是有些愧疚的,因为他这样做无疑是将荆州以及周围各州的百姓都推到白莲贼的刀下,白莲贼晚一日被剿,受难的百姓就晚一日被解放。
这和陈平自己所信奉的理念相悖,然而他的理智告诉自己,这是为了更远的将来,为了更大的责任所做出的暂时牺牲。
若是因为他的一时恻隐,使得天下局势有变,最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动荡乃至是战争,到时候他恐怕会懊悔现在的自己没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想通了这一点,陈平忽悠人,哦不,应该是阐述自己理论的能力直线上升。
他的这番言论也让陆威不住点头,毕竟陈平考虑的着实周到,只不过陆威似乎嗅到了这其中隐藏着的阴谋味道,似笑非笑的说道。
“聪明虽好,但如果总拿来卖弄,可是会引来杀身之祸的。”
“大人说的是,所以下官一直谨慎行事。”
陈平恭敬地回道,他是副使而陆威是正使,至少在西南剿贼的期间无论做什么,他们都是荣辱与共的,陈平清楚这一点,更明白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人有多么重要。
远的不说,起码眼前之事他还需要陆威多多助力。
........
招讨使的队伍停在了中州没有继续前进,这是一个信号,一个剿贼将是大工程,而不是短促即成的信号。
陈平有非常充分且合理的理由停在中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荆州知府表明了荆州可以自行处理境内的白莲贼,希望招讨使只需协调周边各州调兵遣将,将白莲贼锁死在荆州。
这对陈平来说简直是瞌睡来了有枕头,他当然知道荆州知府不想朝廷的人马涉足荆州,但他更明白,白莲贼不是区区一个荆州能够平定的。
不仅是因为荆州的武备废弛,更因为白莲贼的肆虐会引起连锁反应,就如同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一样。
趁着这大好时机,陈平以西南招讨副使的名义在中州招募人马,并通过九龙堂、天香阁为这些人马提供武器装备以及训练饷银。
招讨使直属兵马他没敢招太多,一是不想太早暴露,二是银钱不够,三是他还想留着名额给乾州的子弟,陈平出身乾州,没理由不用乾州的子弟兵为自己撑腰。
驻扎中州的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白莲贼在荆州越闹越大,荆州官府几次剿贼都告以失败,渐渐不能制也。
陈平觉得,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