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密与杨拓的军令传下。
楚州城内的大小将官,如杨玄纵、杨万硕、李雄、刘元进等,以及从临水城匆匆而来的陈勇、王雄诞、阚棱,都到达了议事厅内。
“拜见长史!”
“拜见将军!”
众人来到厅上。
不一时。
李密与杨拓也联袂而至。
看到楚州城内的主心骨到来,诸多官吏、将校齐齐躬身行礼,口中说道。
“诸位免礼!”
李密摆了摆手,对众人说道。
他话音刚落。
一旁青衫磊落的杨拓开口说:“诸位,目下楚州城外的敌军攻势凌厉,我等该如何应对,诸位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
麾下诸将表情各异。
杨玄感的同宗兄弟杨玄纵、杨万硕两个,也是精通骑射的骁将。
当下。
二人之中的杨玄纵突然起身,拱手道:“如今兄长不在城内,我等理应为他拱卫城池,末将不才,愿意率领精骑出城,尽诛贼军,以安百姓!”
杨玄纵话音刚落。
杨万硕也跟着大叫道:“不错!不错!我等皆愿出战!”
听到这话。
李密与杨拓相视苦笑。
这二人年纪轻轻,一腔热血,从未上过战场,不知道伍云召等人的厉害。
于是。
待得两人把话说完。
李密摆了摆手,压下了二人,口中说:“二位小将军一身虎胆,自然是我楚州城之幸,不过要出城决战之前,还需仔细商议对策,不可贸然进攻。”
陈勇闻言,接口道:“长史言之有理。”
李密微微颔首,旋即看着陈勇等人,说道:“陈将军之前与贼军有过交手,不知其用兵如何?还请将军为诸位细细解说一番。”
陈勇听到李密如此一说,连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向众人行礼,随后说道:“败军之将,本无说话的份……不过,为了破敌,末将便把贼军的虚实,和盘托出了。”
说到这里。
陈勇整理了一番思绪,旋即将伍云召、伍天锡、雄阔海几人的用兵特点,以及武艺兵刃,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诸位大将。
片刻之后。
听完了陈勇的讲述。
厅中诸多文武都默不作声。
就连杨玄纵与杨万硕这两个初生牛犊,也震慑于伍天锡和雄阔海的赫赫凶威之中。
半晌过去。
李密目光转动,不由停在位于末尾的一位下级军官身上,开口问道:“元进,你目光沉静,可是心中已经有了良谋?不如说来一听?”
众人听闻李密这话,顺着他的目光望向了坐在门口的一人。
但见此人,身长七尺,浓眉虎目,双手各长一尺多,两臂下垂过膝,容貌十分奇特。
其人名唤刘元进,乃是江南余杭人氏,少年时就仗义行侠,为乡里所尊崇,杨玄感得知之后,便修书一封,让其前来楚州任职。
刘元进见弘农杨氏少主相召,自然不敢怠慢,率领乡中健儿五百名,前来投奔,做了个校尉军官。
如今。
刘元进见李密开口询问。
他沉吟片刻,旋即站起身来,拱手说道:“长史容禀,末将在想,贼军会在什么时候攻打楚州。”
“此言何意?”
李密看着刘元进,问道。
刘元进回答说:“末将见贼军攻击方向,尽在楚州之北……若我是贼军首领,以此等招数攻城略地,目的便是阻挡总管兵马南下,切断我等与朝廷的联系。”
“嗯……元进言之有理,若按照你的计策,该当如何?”
李密看着刘元进,问道。
刘元进顿了顿,接着回答道:“以末将愚见,贼军横扫北方各城之后,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我楚州之地而来……我等兵马,应当先行出击,收复几座城池,以重振军威……我军如果出击,贼兵定然会引军来与我军决战,我军正好可以以逸待劳,把敌军的这支疲惫之师尽数斩断!”
“此计不错!”
李密闻言,轻轻拍手,看向刘元进的眼眸中尽是欣赏之意。
随后。
他转向杨拓,征求意见。
杨拓也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于是。
李密说道:“既然如此,咱们便按照这条计策行动,今夜各军回去准备,待得休整完毕之后,便挥师北进,收复城池!”
“是!”
众将听到这话,齐齐拱手,领命而去。
议事结束之后。
李密也辞别了杨拓,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内。
他刚一进到自家后院,猛然抬头,却见阶檐下站着一个长大汉子。
李密便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跪下行礼,口中回答说:“小人乃是李权。”
李密微微一愣,随即想起这位李权乃是自家同宗的家生子,前些日子来到自己的府邸中担任护院。
于是。
他接着问:“你在此处作甚?”
李权回答说:“小人巡夜到此,偶遇主人,多有冲撞,还请主人恕罪。”
李密摆了摆手,突然想起一事,问道:“你可有些力气么?”
李权闻言,笑着说道:“主人说哪里话,小人自幼修行武艺,使一对西瓜大锤,也能走长路,挑得五六百斤东西。”
一听此言。
李密心头暗暗欢喜。
随后。
他摸着胡须,问李权道:“如今我在军中,你可愿意随我入行伍,早晚伏侍?”
李权闻言,当即再度跪倒,叩头不止,说道:“多谢主人抬举,小人求之不得!”
李密点了点头,说道:“也罢!明日你便随我入军中吧!”
李权再拜,称谢不迭。
自此。
李密麾下,多了一员大将。
……
“李子通趁杨玄感北上,派遣其子李封与伍云召、伍天锡、雄阔海汇合,率领水军,横扫长江,已经夺下了州郡五处,情势十分危机!”
大兴城。
皇宫内院之中。
刚刚得知王恪剿匪获胜的杨广,便被江南告急的文书打得脑袋发胀。
他脸色有些扭曲,十分急躁的摆了摆手,对苏威说道:“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苏威年事已高,只想摆烂躺平,哪里会有什么高论?
当下。
他略作沉吟之后,低声对杨广说道:“不如将杨玄感调回江南?”
“杨玄感回江南,山东一带的贼寇谁来剿灭?”
听了苏威的话。
杨广脸色越发的阴沉,继续问道。
“定北侯刚刚破贼成功,不如让他率领兵马南下,协助靠山王剿灭贼寇?”
苏威战战兢兢,接着对杨广说道。
“杀!”
“杀!”
“杀!”
“左队由南向北奔行!”
“右队由北向南奔行!”
“各军奔至红旗处,张弓齐射,共射三矢!”
幽州城外。
一片荒凉空地之上。
训练轻骑兵略有所成的苏定方,正在向自己的主公王恪展示麾下兵马的骑射成果。
王恪身着黑色狐裘,按剑而立,目光落在下方两道宛如洪流的骑兵队伍当中,不觉露出了满意之色。
约摸两个时辰过去。
轻骑兵的突击、迂回、远射、近战、诈败、包抄……诸多队形阵法已经演示完毕。
脸色涨红,鼻尖冒汗的苏定方快步来到王恪面前,单膝跪地,口中道:“基础阵型已经演示完毕,还请主公点评!”
王恪闻言,微微一笑,口中说道:“我听闻当年汉末三分之际,魏武帝曹孟德麾下有两支骑兵,一为虎骑,擅长正面突击,攻坚克敌;一为豹骑,擅长迂回包抄,千里奔袭……你这支骑兵,兼具了虎骑与豹骑之长,可称为天下雄兵也!”
苏定方听到这话,连忙跪倒在地,口中说道:“主公谬赞!此军能够成型,得益于主公大略,末将万万不敢居功!”
王恪闻言哈哈大笑,伸手把苏定方扶了起来,说道:“诶!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为何这般老成了?你也不必谦虚,这训练兵马的功劳,我记在心里了!”
苏定方重重点头,对王恪说道:“多谢主公抬爱,末将日后定当殚精竭虑,为主公训练强军!”
“哈哈哈哈!好好好!有苏将军这句话在,我万分期待也!”
王恪听到这里,不由得哈哈大笑,再度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大声说道。
之后。
王恪吩咐城中兵马送来牛羊美酒,赠予远道而来的苏定方等军士。
诸多军士见状大喜,纷纷跪倒在地,感谢王恪的恩典。
称谢之声如同雷震,回荡在广阔的荒野平原之上。
王恪面带笑容,与诸多军士席地而坐,一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正饮酒间,却见长史高君雅与亲卫统领郭孝恪联袂而至。
“拜见侯爷!”
两人来到王恪面前,躬身行礼。
“怎么了?”
王恪见状,便停杯不饮,侧过身子望向二人问道。
“侯爷,朝廷圣旨下!”
高君雅双手抱拳,口中说。
“哦?快带我去看!”
听到这话。
王恪不敢怠慢,当即起身,向苏定方低声吩咐几句,而后跟着高君雅回到了幽州城中。
回到城内。
进入侯爵府邸之后。
高君雅取出圣旨,向王恪说明。
原来。
这圣旨的内容,正是王恪南下,协助靠山王杨林平定贼寇。
王恪听罢,皱起眉头,问高君雅道:“这剿灭贼寇之事,我等朝廷官员自然是义不容辞,不过陛下要求我等什么时候出兵?”
高君雅说道:“陛下圣旨已下,我等自然是越快出兵越好。”
王恪道:“若是如此,还需多等几天,待我调集兵马之后,便可南下行动。”
高君雅闻言,摆了摆手说:“侯爷为何舍近求远?方才城外的数千兵马,岂不是立刻就能集结起来,南下山东么?”
王恪道:“这些兵马都是新军,虽然队列阵型整齐,可不曾经历大战,恐怕不堪重用。”
高君雅说道:“自古兵法有云:以战养战……侯爷何不就率领新军,以剿匪之名,加以打磨培养……卑职以为,若这支兵马剿匪成功,回来以后,定然是百战精兵也!”
王恪听到这话,略作沉吟之后,便点了点头,口中道:“高长史言之有理,也罢,就让苏定方这支兵马南下走一趟吧!”
“侯爷英明!”
高君雅闻言大喜过望,连忙双手抱拳行礼,口中称颂不迭。
随后。
高君雅告辞离去。
而郭孝恪却在旁边支支吾吾,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