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薅西方国家的羊毛 听到樊师兄的询问,徐川笑了笑,回道。 “超导材料的研发,没有什么看好不看好的,大家目前都在摸索。” “我选择铜碳银复合材料,是因为咱们实验室做出来的数学模型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帮助罢了。” 闻言,樊鹏越点了点头,道:“这个倒是可以的,之前已经按照你交代的,这些材料的一些参数信息都已经录入进去了。” 徐川笑道:“不错,接下来研究所这边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搜集和购买一些高温超导材料的数据,这方面不用太急,也没必要强求,能收集到最好。收集不到也无所谓。” “主要的任务是对铜碳银复合材料做实验,可以安排每一个正式研究员带两个副手,从低温超导材料开始进行实验,然后朝着高温超导材料发展,每次实验都记录好数据。” 樊鹏越点了点头,起身从办公桌里面摸出一个笔记本,将徐川说的要求记录下来后问道: “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吗?是只走低温高温路线,还是说高压路线也填充进来?” 目前工业界和材料界探索超导材料,主要有两条路径。 ‘超低温’和‘超高压’。 其实所谓的室温超导,目前并不是没有。 米国常青藤学校之一的罗切斯特大学的兰加·迪亚斯教授,就曾和他的团队用一种含碳的硫化氢系统刷新了超导体临界温度的记录。 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种用于在极高压下测试微量材料的研究装置——金刚石对顶砧,或制备出来了一个特殊的含碳的硫化氢系统,并在极端的高压下形成超导化合物。 这种超导化合物会随着压强的不断增大,超导的转变温度也越来越高。 在压强达到267±10千兆帕,约为海平面大气压的260万倍时,这种材料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 但老实说这仅仅能当做数据研究资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毕竟大规模创造一万个大气压的压强环境实现难度很大,因此现阶段利用超低温是实现超导现象商业化的唯一手段。 不过既然徐川提出来了进行超导实验,他自然要问清楚是否只进行温度超导还是说压强超导也一起进行。 毕竟高压超导实验也能带来一定的数据经验,这对于后续的研究还是有帮助的。 徐川:“不用,超高压的超导实验如果能找其他实验室交换或者买到一些基础可以,但没必要自己去做。” “另外,可以再安排一批人对目前世面上的低温和高温超导材料做一个分析工作。” “不要求必须是研究员去做这事,博士生和实习研究员都可以。” “主要分析一下材料的电子结构、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带结构等方面的东西,这些都可以为后续咱们自己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超高压超导材料这条路,徐川不知道走不走得通。 但反正他上辈子研发超导材料的时候,并没有走这条路,他走的是超低温转低温再到室温这条路线。 相对比超高压超导材料来说,这条路线更容易一些,而且也是目前超导材料研发的主流路线。 虽然他可以直接将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制备出来,但很显然这并不科学。 目前来说,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些相关的实验,积累一些数据后再将超导材料拿出来。 否则一点实验数据都没有,直奔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这完全不符合材料研发的**。 上一次他研发人工SEI薄膜的时候,就可以算得上是单刀直入了。 再来一次,还是更重要的超导材料,估计恐怕到时候他身边的间·牒或者不怀好意的人会直接堆满。 所谓稳妥起见,还是按照材料研发的常规步骤一点一点的来就行,别给国家增加太多的负担了。 而且常温超导材料也没必要直接一次性拿出来,这次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使用的超导材料,上高温超导就足够了。 所谓的高温超导,其实并不是指大多数人认为的几百几千的高温条件下超导。而是在以前利用液氦研究的超导材料的基础上温度算提高非常多。 一般情况下,高温超导的温度通常是指在液氮温度77K(约莫196℃到150℃区间)以上超导的材料。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明明都接近零下两百度了,这怎么能叫高温超导。 但事实是,在液氦超导时代,人们往往要将低温超导材料的温度降低到零下两百七十度才行。 而高温超导的温度足足提升了近其七十到一百三十度,对比之下,在当时发现高温超导现象时,自然就将其称呼为温度的提高了。 目前来说,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依旧是各国各实验室中最前沿的领域,主要以铜基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这两块为研究对象,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 所以徐川准备在将铜碳银复合材料的高温超导阶段性成果完成后,再将其卖出去,赚一笔钱。 这种对他来说,就属于不赚白不赚的了。 目前市面上能实际应用的高温超导材料很少,哪怕是CERN的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暂时也还是使用的低温超导材料,用液氦来做冷冻的。 如果更换成高温超导,用液氮也来做冷冻,费用能降低数百倍甚至数千倍。 最简单的,就是液氦和液氮的不同价格了。 如果说液氦是1000块一吨,那么液氮就是一块钱一吨,如此之大的差距,足够高温超导广泛应用于某些原本无法应用的领域了。 这是个相对空白,但市场同样庞大的领域。 实验室也是要赚钱的啊,而且徐川心里还有个大计划,需要无数的资金来支持。 所以能多薅一点那些西方国家的羊毛,就多薅一点。 “话说,这次对超导材料和碳基材料的研发,你亲自参与吗?” 办公室中,将徐川的要求记得差不多后,樊鹏越好奇的问道。 这一点对他或者对整个研究所来说很重要,多一位的诺奖得主的参与,能带动的科研力量绝对是指数级增长的。 而且他也想从这一点来判断一下这位小师弟到底是突发奇想的想要研究一下这两种材料还是说已经有一定把握了。 如果他亲自参与研发的话,大概率心里已经有点底了。如果他不参与的话,那可能就是想给研究所做一些数据积累和铺垫了。 两条不同的路,耗费的科研资金自然是不同的,这方面他得把控好。 徐川想了想,开口道:“前期的研究我就不参与了,等你们累积了一部分实验数据后,先将数据发给我,我先研究一下,然后再来参与实验。” 樊鹏越点了点头,道:“这样也行,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要求,那就按照这样的规划进行了。” “不过目前要研究这些东西,还缺少一些设备需要采购。其他的不说,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是必须要有的,还有离子掺杂设备这些也需要有。” 徐川:“嗯,这些东西伱列一个清单给我就成,在科研设备方面,不能节俭,该买的就买。” 科研设备和科研人员是科研过程中的两大关键之一。 就像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顶级性能的一台就要千万,但如果没有这东西,就无法进行超导机理的研究。 它测量数据的过程就像在钓鱼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器就像一个“鱼竿”,光源是“钓鱼线”和“鱼钩”,被测超导样品是“鱼塘”,电子是“小鱼”。 要想知道“池塘”里有什么“鱼”,就可以把它“钓”出来看。 有了先进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才能知道超导材料的电子结构,这是超导机理研究的重要一环。 将川海材料研究所的任务安排下去后,徐川就回到了南大。 他刚回到南大,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哟,周教授,怎么有空来我这边了。” 徐川笑着起身,和眼前的中年男子打着招呼,又看了下跟在他身后的学生一起打了个招呼。 来人是数院的周海教授,算得上是他半个老师了。以前他读本科的时候,因为物数双修跟随了陈正平的关系,在数学这边是没有导师的。 但周海教了他很多东西,为他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打下了不少的基础。 周海笑着调侃道:“咱们学校的大教授,诺奖+菲奖得主,还不得时常过来串下门混个脸熟?” 徐川笑着双手作揖,道:“您就饶了我吧。” 周海笑着摇摇头,道:“说正事,我想问问你明年有招学生的计划吗?” 徐川想了想,道:“暂时还不知道,周教授这是想给我推荐学生了?” 周海点了点头,道:“嗯,的确是想给你推荐一下。” 说着,他踢了一脚跟在身后的学生,骂道:“你小子还站在后面干啥。” 身后,一个青年略显尴尬的站了出来,和徐川打了个招呼:“徐教授,好久不见。” 徐川打量了两眼,感觉有点熟悉,恍然反应了过来,笑着道:“蔡师兄,好久不见啊。” 闻言,蔡鹏慌乱紧张的摆了摆手,道:“叫我小蔡就成,师兄真担不起的。” 徐川笑了笑,对面,周海接着笑道: “蔡鹏,之前跟着我读博的学生,就你还在读本科的时候,因为Weyl-Berry猜想导致毕业论文二次开题的那个。” “不过也多亏了你那一打岔,这小子这两年像是开窍了一样,在数学上的钻研灵泛了不少,已经拿到了普林斯顿那边的通知书。” “只不过这小子好像不怎么想出国,所以想来问问你,看看你明年收不收学生,如果可以的话,想跟着你学习深造一下。” “当然,如果你明年没计划的话,就让他老老实实的去普林斯顿就成。” PS:一更送到,晚上还有两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