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洪承畴率领二十一万明军主力北上松山的同时,乳峰山这边也是旌旗招展,清军各旗旗主、奴酋也纷纷赶到这里汇集。
乳峰山之名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当年老奴努尔哈赤逃难,逃到乳峰山峰顶一块巨石上,连困带累睡着,而这块巨石传闻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
因此,满清入关后,便将这块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好好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愣是因为老奴睡了一觉,就被活生生的玷污了。
乳峰山由无数大小丘陵山岭合成,面朝锦州一面大多地势平缓,面对松山一面,则是山岭起伏、丘陵不断,不过快到主峰处,山势却略显陡峭,且岭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锐步兵,骑军与战车是上不去的。
此时乳峰山东侧数百米的山脊上,女娲补天处三块险峻的巨石耸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在巨石旁,一杆高大的黄龙大伞高高撑起,大伞下,皇太极驱动着非常肥胖的身体站在山顶,正向远处眺望着,再搭配着皇太极那黝黑、长满胡须的脸庞,当真是如同野猪皮一般,生动而又形象。
在黄龙大伞的旁边,一众满清贵族、满蒙八旗旗主、固山额真、贝勒王爷不等恭敬的站着,众人在烈日爆晒下,已经全都汗流浃背,衣服都已经全部湿透,但是此时众人却都一动不动,也如同皇太极一样,朝着山顶下面眺望。
而沿着山脊处,又布满了满清精锐的巴牙喇营鞑子兵与葛布什贤鞑子兵,这些精锐士兵全都身披三层重甲,即便是在烈日之下,也是一动不动,如同一座座铁甲雕塑一般,与周围猎猎作响的旌旗一起,给乳峰山平添了几分萧杀之气。
皇太极看着山下许久,忽然问道:“洪承畴、刘衍等明军各部,从杏山方向进军了吗?”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急忙出列,来到皇太极身旁跪下,回答道:“启禀皇上,洪承畴各部已经出发。根据哨骑回报,明国兵威极盛,二十余万大军步、骑、炮交加,来者不善!”
皇太极此时松了一口气,明军主力终于来了,万般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天,只要将洪承畴所部击败,明国就是待宰的羔羊,大清终将天下无敌!
因为老奴之故,满清上下都将乳峰山视为神山,将三块石视为神石。此时皇太极看着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护佑,还是祈求祖宗英灵护佑,众人也是纷纷望向神石,沉默不语。
良久,皇太极才淡然道:“回山城,商议迎战方略。”
“嗻!”
随后在喧嚣的鼓乐声中,皇太极的銮驾开始缓缓移动,沿着平缓的山脊山岭,往乳峰山东面而去。一众将领、旗主、贵族也是纷纷跟随,而那所为的山城,则是离乳峰山主峰东侧数里的一处明军堡垒,此时已经荒废,被清军占据,当做皇太极的临时“行宫”。33
那废弃堡垒是一座石筑山城,城池依山势而建,城内平坦,城外则多山崖。站在山城处,北可观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松山、杏山等处的堡垒、墩台都可尽收眼底。
乳峰山为锦州城屏障,山城又为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势极为重要。不过该城有一个缺陷,若大军从乳峰山北面进攻。则堡垒难守,清军围困锦州城多时,该处山城早被清军占去,反作他们盘据要处。
两天前,皇太极率领精锐援军抵达这里的时候,便下令抓捕周边百姓过来施工,对乳峰山各处进行改造,也学习刘衍一般,开始在山上山下修建各种工事。
乳峰山一带原本就是少树木,多荒草,此时那些树木或荒草,己经全部被砍光或是拔除烧光。此举一是增强山上守军的视野,利于于大军防守,二也是防止明军用放火烧山之计。
九边的明军,每年有出塞烧荒的传统,每每在草原上大力放火。放火烧山什么,对他们来说很有心得的,若山上荒草不除,他们攻山前放一把火,这天干物燥的,山上的清军要全部成为烤鸡……
除此之外,清军还驱使被抓的百姓,在乳峰山南面,顺着山岭丘陵,围着主峰各处,挖了数不清的浅沟、深沟、壕沟,筑了数不胜数的土墙石墙。这些土墙壕沟,各岭处陡处缓处均有分布,大体是两沟三墙式。
就是一道墙前两道壕沟,每道墙离了不到两百步,便于相互支援。很多石墙土墙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加黏土砌成各道墙垒,有些石墙,甚至蔓延长达十数里之多。
在清军的苦心经营下,整座乳峰山己经成为一座战争要塞。放眼望去,山上山下旌旗遍布,刁斗传习,人叫马嘶。密密麻麻的帐篷,寨子,似乎铺满整座山脉。
这些工事大部分都是清军效法刘衍方略,也算是这些鞑子活学活用,毕竟此时的满清还是处于上升期,还没有到故步自封、愚昧固执的地步,对于刘衍的先进手段,学习起来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清军主力占据乳峰山,便占据地利,北据雄山,南俯川原丘陵,有若一头远古巨兽冷冷俯视。
洪承畴率领的明军援兵要想进入锦州要地,不攻下乳峰山是不可能的。而明军一旦进攻乳峰山,怕要撞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就如同当初巨鹿、济南的清军一般。
皇太极与一众臣子朝着山城而去,路上皇太极的目光扫过山下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