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的是好消息。” “刚才小皇孙在大本堂,提了几个问题,连方孝孺先生都难住了,他们辩论了一番,最后方先生还给小皇孙行了一个拜师礼……” 云奇赶紧把刚才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 他虽然没有亲自在场看到如何辩论,但是大本堂里面,还有不少朱元璋安排进去的太监,他们第一时间就把内容传回来。 听了那些太监的描述,云奇赶紧来找朱元璋上报。 这种重要的事情,还关系到朱炫的声望,他自然不敢怠慢。 听完了整个过程,朱元璋不敢相信地问:“真的吗?” 他出身贫寒,小时候没读过书,当上皇帝之后,不想自己的子孙也和自己一样,为人诟病,对于教育很重视。 比如以前的朱标,他是找了名师来教导,用心培养,可惜被一场风寒,夺走性命。 再比如后来的朱允炆,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都是他提前找来的班底,就是为了教导朱允炆学问,将来也便于辅助朱允炆。 朱元璋是很希望,老朱家能出一个,有大学问的人,最好这个人,还能接替自己的位置,朱炫那篇文章那么叛逆,他失望是真的失望。 可是失望不到两天,云奇就带来了这个重磅消息。 方孝孺那样的大儒,也会对自己乖孙行拜师礼,乖孙这是比方孝孺还厉害? 朱元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云奇很肯定道:“都是真的,消息已经在大本堂传出去了,要传到翰林院和国子监,很快还能传遍整个朝堂,估计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去找方先生求证!” 乖孙真的有那么厉害? “云奇,快找人把乖孙这件事,用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应天府!” 朱元璋激动地说道:“另外让人去找乖孙,让他马上来见咱。” 他想朱炫亲自把那些话,再和自己说一遍。 然后追问一下,其他方面的问题。 朱元璋可以相信,朱炫故意发表那篇文章,背后另有深意,说不定想进行什么特殊计划。 文章只是个引子。 他很想帮朱炫一把,先洗白那篇文章,挽回朱炫的名声,再做其他,就算没有大本堂的事情,他也想为乖孙发声,只是仓促之间,想不到好的理由,不知道如何消除不利影响。 现在洗白的理由来了。 “是!” 云奇领命,马上走出去安排。 有了朱元璋的助力,大本堂发生的事情,传播得越来越快,已经传到了朝中官员那边,陆续有一些大臣,去大本堂找方孝孺求证。 碍于身份问题,他们不好找朱炫,只能跑去找方孝孺。 方孝孺本想酝酿一下,再进入那个悟道状态。 可是还没酝酿好,马上又被一群人打断,顿时没有脾气。 朱炫在大本堂背书,一篇古文还没背完,云奇亲自来请,说是朱元璋要见他。 “麻烦云公公了!” 朱炫早就预料到,朱元璋会第一时间找自己回去。 看着小弟要被带走,朱允熥其实还有些紧张,今天朱炫和方孝孺的辩论,只是解决了朱炫离经叛道一事,但反对八股取士,还没解释清楚。 “小弟……” 朱允熥说好的要一起承担责任,正要跟着出去。 朱炫微微地摇头道:“二哥放心,皇爷爷请我回去,是要夸我的,不是惩罚。” 朱松给朱允熥一个眼神,摇头道:“允熥放心吧,小允炫敢写那篇文章,肯定考虑到所有后果,以及应对方式,就比如刚才,可以应对自如,再说了,父皇又怎么舍得惩罚小允炫。” 既然他们这么说了,朱允熥认为也有道理,还是听从朱炫的安排,等朱炫最后的结果。 回到谨身殿。 “皇爷爷!” 朱炫小心翼翼地走进大殿,看到老朱没有生气,脸上还带着笑容,显然是因为大本堂一事开心,跑过去道:“皇爷爷遇到什么喜事吗?笑得那么开心。” 朱元璋忍不住笑道:“你这孩子,咱为什么开心,你还不清楚吗?闹出那么大的事情,又被你三言两语解决了,连方孝孺都向你行拜师礼,不愧是咱的乖孙,哈哈……” “孙儿还很担心,皇爷爷会因为这件事,打孙儿的屁股,所以从昨天开始,一直不敢来见皇爷爷。” 朱炫来到朱元璋身边,懂事地说道。 朱元璋轻哼一声道:“你这孩子,做了那么大的事情,都不提前和咱说,知道错了没有?” “这件事,孙儿认为没错!” 朱炫微微摇头。 他来谨身殿,也不是为了认错。 “你还说没错?” 朱元璋想到八股取士,被乖孙贬低得一文不值,本想直接质问,想了一会,道:“你先给咱说一说,刚才和方孝孺辩论的内容。” “好啊!” 朱炫没有半点隐瞒。 整件事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为了解释那篇文章,最后围绕了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的观点,进行辩论,然后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孙儿觉得,方先生他们学的,都错了。” “很多读书人,都走了歪路,曲解了朱子的意思。” “朱子留下的格物,并不是让读书人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要知行合一,将格物付诸实际,只有真正的格物,才能悟出道理来。” “比如孙儿和二十叔,在工厂里面做的步枪,就是通过格物得出来的。” “有了步枪,皇爷爷就能治国和平天下!” 朱炫说到最后,又根据观点,再点一点题,续道:“其实孙儿和侯显,一直把工厂里制造.枪械和火炮的知识,称之为格物致知。” “说得好!” 朱元璋轻轻抚手。 格物致知,如此理解和利用,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意思上虽然有点曲解,但朱元璋认为这样理解并没有错。 格物,就应该这样格。 现在方孝孺都认同了,乖孙的格物方法。 朱元璋不可能反对! “这些真的是乖孙想出来的?” 朱元璋又问。 朱炫点头道:“孙儿看书的时候,觉得书中的道理有问题,就自己想,不知不觉想多了,好像悟出了一些什么,然后尝试把这些写在文章里,让二哥刊登,因为孙儿觉得,天下读书人都走了歪路,想帮他们回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