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全面?还请苏师教我。”
朱标微微一愣,随即朝着苏璟请教道。
苏璟说道:“首先呢,你从那些卖糖者的角度出发,体会他们的艰辛,这很好。”
“但你若是着眼于更大的地方呢,溧水县乃至全国。”
朱标闻言,立刻思考起来。
苏璟也着急, 随便找了个茶馆,两人就这么坐下了。
“苏师,我想了下,以溧水县而言,若是您真的将饴糖的价格打下来,那必然能有更多的百姓能吃上。”
朱标说道:“而饴糖卖的更多, 便会促使生产量变的更多。”
“对于您来说,虽然卖的便宜, 但还是能薄利多销的。”
“只是, 这些好像并不能改变那些原本卖糖者的困境。”
朱标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次他是站在了苏璟的角度上。
商人,终究是要讲利的。
如果单纯做慈善,那多少钱都不够。
苏璟点点头道:“不错,饴糖不是生活必需品,这种东西我是不可能做慈善的, 肯定要赚钱。”
“不过你依旧局限在商家的角度上,并没有真正放眼整个溧水县。”
“我问你,如果我要大规模的生产饴糖, 我需要什么?”
朱标回答道:“场地、工具、原料还有人。”
“很好!”
苏璟继续道:“场地我来找,工具我去购置, 原料我要收购,人也是花钱雇。”
“这几样里, 你算算,那样不是商业行为,是不是凭空增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那些原本制糖卖糖的百姓,因为有着制糖的手艺,我可以直接雇佣他们当工人。”
“而原料红薯也不可能全部由我自己来种植, 还需要去收购农民生产的红薯。”
“加工好的饴糖,还需要合适的包装,包装也需要其他人提供。”
“甚至更简单点,我只负责制作,把糖批发给他们,零售交给他们,是不是又盘活了很多人的生计?”
“这是一条产业链,当一条可持续的产业链出现的时候,整个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赚钱。”
“当然了,支撑这些的,得是老百姓的需求和消费能力。”
苏璟的一番话,又给朱标灌输了一个新的概念。
产业链。
朱标又又又被震住了。
他仔细认真的思考着苏璟刚才所说的整个过程环节。
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一步步都是可以赚钱的。
这一次,不需要苏璟解释,朱标便理解了产业链的概念。
比起之前的那种家庭小作坊, 自己生产一些自己卖,那可强太多了。
如果溧水县有这样一条产业链, 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因此而受益。
若是放眼整个大明境内呢?
那能造福的百姓, 何止千万?
“苏师真乃不世之大才!”
朱标朝着苏璟恭敬的说道。
产业链的概念,让朱标看到了很多新的可能性。
他也深刻的认识到商业能带给大明的变化。
尽管他很清楚父亲朱元璋对于商业的抵触根源是商人带来的社会的不稳定,社会的不稳定导致了统治的不稳定。
但朱标却不认同父亲的看法了。
苏璟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说道:“你也别老给我戴这种高帽子,虽然我说了产业链的前景很好,但也不代表一定能成功。”
“支撑产业链的前提,得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如果光生产,没人买,那根本无法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