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这些了,继续讲吧,刚才讲道哪里来了?”
苏璟晃了晃脑袋,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扔掉。
现在自己可是在给老刘解惑呢,得好好说。
“苏公子,刚才说道工业的革命性变化,才是导致社会形态变化的原因。”
刘伯温回答道。
“嗯。”
苏璟点点头道:“没错,单纯农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已经不足够促进社会的变革了。”
“那么工业便是其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老刘你想想一下,若是有一天,出现了某种器物,比方说纺织机,现在的纺织机需要人力踩踏来驱动,虽然比纯手工快了不少,但终究是人力来做的。”
“未来的纺织机,不需要人来踩踏,可以一天十二时辰不眠不休的进行纺织,而且织出的布料又快又好,一台纺织机便可以抵得上几十个纺织工人的生产效率,到了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苏璟简单的描述了欧洲工业革命时候的现象。
毕竟,咱们华夏大地,在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是被船舰大炮直接给轰破的。
不是正常转变的路径,也不适合用来讲解。
“这样的纺织机吗?”
刘伯温眼中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
因为苏璟描述的纺织机,简直就是神物啊!
真的有这种东西吗?
刘伯温内心怀疑,但看到苏璟淡然的神色,又觉得,未来之事,谁也说不准。
科举的力量,他已经亲身感受过了。
这两块薄薄的镜片,便能够让他的眼睛重新看清楚东西。
若是能够一直发展下去,兴许也真能出现如同苏璟一般描述的纺织机。
“老刘,你先别管我说的纺织机到底有没有,而是想想有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苏璟知道对于明朝人来说,现代化的纺织机让他们去理解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苏璟的重点并不在这个上面,只需要把这个当成已知的条件就行。
“好的,苏公子。”
刘伯温点点头道,略加思索过之后说道:“到时候,应该会有大批的纺织女工失业吧。”
“若我是纺织厂的老板,自然是会选择这样的纺织机而不是纺织工人。”
苏璟笑道:“哦,我可没说这种纺织机需要投入的成本,老刘你就如此肯定了吗?”
刘伯温说道:“苏公子,老刘我虽然没做过生意,但还是知道一些生意经的。”
“即便这种纺织机很昂贵,但只要这台纺织机工作的时间够长,我自然能赚回来,更重要的是,有了这种纺织机,我再招纺织工人的时候,便可以压价了。”
“到时候,这些纺织工人需要面对的就是和纺织机的竞争。”
说到这里,刘伯温顿时明白了什么。
他眉头一蹙,朝着苏璟道:“苏公子,伱是说,当这样类似纺织机的器物大量的出现之后,便会产生工业革命?”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便用上了之前苏璟所说的革命一词。
“老刘,很不错,你已经开始理解了。”
苏璟点了点头,内心对于刘伯温直接说出工业革命一词,那是相当震撼的。
只是刘伯温又疑惑道:“苏公子,但大明乃是以农为本,士农工商,种田才是第一位的。”
“苏公子所言,那是商人,商人是最低等的,商人自古以来,便没有成功之先例。”
大明的现状,可还没有资本主义。
或者说,距离资本主义很远。
百姓的思想,就是种田!
土地,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经商这种事,从思想上就是低人一等的。
现代化的纺织机放到大明,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波澜。
刘伯温还是想的比较深的,农民起义,古已有之,而且有成功的先例。
朱元璋就是个现成的!
要按苏璟的说法,革命那得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人,不配。
苏璟看着刘伯温说道:“这就是大明的现状,或者说是咱们华夏大地大一统王朝的现状。”
“老刘,你以为,为什么会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苏璟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管子·小匡》中曾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淮南子·齐俗训》中言: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自春秋战国以来,士农工商便盛行而来了。”
刘伯温读的书还是多的,这些都记得很清楚。
苏璟笑着点头道:“那你以为,为何农在前,而商在末。”
刘伯温一愣,似乎没想到苏璟为何会问出这种问题,但他还是说道:“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永远是最重要的,农民种地,生产出粮食,自然要排在第一位。”
“商人逐利,低买高卖,不事生产,自然要排在末尾。”
很标准的答案,也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答案。
苏璟摇头道:“老刘,不应该,以你的脑子,不至于想的这么浅显啊!”
一开始刘伯温连续给出精彩言论,让苏璟对他的期待拔高了。
这就导致了此刻刘伯温的回答,让苏璟有些失望了。
“嗯,苏公子,我说的不对吗?”
刘伯温有些奇怪道。
苏璟立刻道:“倒也不是,只是说的太简单了。”
“还请苏公子为我解惑。”
刘伯温认真道。
只是一个士农工商,刘伯温还真没有想到太多的东西。
苏璟顿了顿,说道:“老刘,还记得我昨天说过生产力和剩余产品吧。”
刘伯温当即点点头。
苏璟继续道:“这士农工商被实行的根本原因,不就是生产力的不足么。”
“农民劳作,产出粮食,供养整个国家便已经是极限了。”
“其他行业的人,不能多,因为再多的话,粮食的产量就不会够了。”
“但如果当产能过剩的时候呢?剩余产品过多,不需要全部的土地,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粮食的产量已经足够的时候呢?”
“那时候,农民还能排在第一位吗?”
苏璟的反问让刘伯温一愣。
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粮食完全足够的时候啊。
即便是汉唐盛世,那各地饥荒的事情,依旧是时有发生。
这怎么可能呢?
苏璟所言,已经有些超出了他的常识认知。
“苏公子,如是真如你所说,那岂不是不会有人饿死了?”
刘伯温朝着苏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