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一愣,正想反驳,随即意识到自己这话问题太大了。
朱元璋执行的诸多政令,那可都是靠强制执行的。
比如大明一直轰轰烈烈在搞的反腐,没有强制的执行,哪来的这么多成果?
总不能说贪官们,都配合被调查吧。
宋濂这话,已经有些在反对朱元璋的意思了。
想到这里,他的额头也冒出了冷汗。
好在朱元璋并未在意宋濂的话,因为苏璟说的这个职业证书的想法,是真的非常吸引朱元璋。
能够如此直接了当的管理大明各行各业的人员,建立规范,真是相当不错的建议。
朱元璋突然看向苏璟问道:“苏璟,现如今大明的户籍制度你可知道?”
在老朱的眼里,苏璟的职业教育,已经有点类似于户籍管理了。
“不是很清楚。”
苏璟回答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虽然来大明的时间不短了,但户籍制度这种内容,即便是在史书之中,也记录的不多。
苏璟上辈子是看过不少历史书,但大明的户籍制度,他还真不知道。
“老大,你来告诉他。”
朱元璋转头对着朱标道。
“是,父亲。”
朱标点点头,随即说道:“大明现如今的户籍制度,是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是务农的、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
“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
……
朱标作为太子,户籍制度这么重要的东西,他肯定是记的很清楚。
“好了,苏璟,你也大概了解了大明的户籍制度了,你以为匠籍和你所言的职业教育,孰优孰劣。”
朱元璋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说的职业教育,在老朱看来,那就是另一种的匠籍制度。
从苏璟描述的来看,职业教育和匠籍制度,只能说是各有优劣。
朱元璋的确是心动了,但还没有真正的下定决心。
苏璟仔细的听完之后,笑着回答道:“匠籍制度管理各行各业的方式,比和我说的职业教育那是两码事。”
两码事?
朱元璋蹙着眉头说道:“苏璟,你说的清楚些。”
这个户籍制度,说白了,其实就是延续了元朝“诸色户计”。
看起来元朝被大明灭亡了,制度继承似乎是有些奇怪,毕竟失败者的制度为什么要继承呢?
但实际上,历朝历代,继承前朝旧制的情况,相当的普遍。
这就要从封建王朝的现实情况说起了,华夏大地的疆域辽阔,管理这么一个偌大的王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大概率对于如何治理国家是比较陌生的。
争霸天下和治理天下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时候,前朝作为距离本朝最近的时代,受限于各种记录资料传承,前朝自然也就成了最直白的借鉴对象。
各种制度,只要不是太反人类的,基本都会被直接继承下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一点点的修改。
所以,明朝的这个户籍制度,其实也是继承元朝而来的,也满足了朱元璋对于百姓的控制想法。
“大叔,你看啊,这现在大明的户籍制度,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子承父业。”
苏璟淡淡道。
子承父业,这是对于古代封建王朝思想一个非常高度浓缩的概括。
不仅仅是户籍制度,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到子承父业这四个字的内涵。
“不错,的确是子承父业。”
朱元璋点点头道,十分的赞同。
朱标作为他的长子,是太子,要继承自己的位置,国公侯爵都是一样,哪怕是大家族,亦是长子继承族长之位,继续维持家族的发展。
即便只是农户之家,家徒四壁,也讲究一个继承。
可以说,这种思想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子民的脑子里。
这也是朱元璋对于苏璟竟然可以对于自己的家业无人继承这件事无比洒脱而感到不解的原因。
苏璟的想法,压根就不像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想法。
苏璟继续道:“子承父业自是不错,且不说长子愿不愿意继承,就说这孩子的问题,次子,三子又该如何呢?”
“有些东西,注定只能一个人继承,所以子承父业这事吧,只能是解决少部分人的问题。”
这明朝可没有计划生育,生孩子这件事上,基本都是一个原则,越多越好。
多子多福,这样的思想也很常见。
为了应对这样多个子女的情况,自古便有嫡长子继承的说法,也是为了避免兄弟争夺家产,导致家道中落。
而不是嫡长子的群体,那又是一大批了。
“仁远伯此言差矣,这匠户的继承,可不是只有长子才可以,本身就是一个工作,自然可以有更多的人去做。”
宋濂朝着苏璟说道:“子承父业,那承的是业,而不是匠户。”
宋濂的反驳,还是很有道理的。
朱元璋亦是附和道:“没错,苏璟,宋濂这话,你又当如何解释呢?”
苏璟淡淡道:“宋承旨说的有理吧,但我有一个问题,铁匠的孩子,就一定想打铁有打铁的天赋吗?木匠的孩子就一定有想做木匠有木工的天赋吗?”
“匠户虽然低贱,但他们做的活,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若是可以靠着这种强制的手段让他们强行继承匠户的手艺,那为什么读书人就不可以被强制呢?”
“同样,靠这种强制手段继承下来的工匠,他们的手艺能好吗?若是一个不喜欢打铁的人,因为自己的父亲是铁匠,所以他不得不做了铁匠,他能是个好铁匠吗?”
苏璟的反问让朱元璋三人沉默了,其实说白了,他的核心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天赋能力。
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按照户籍强硬的去分配,那么只会出现一群摆烂的或者是无能者。
朱元璋和宋濂还在思索,而此刻的朱标已经是无比认同道:“苏师说的对,我明白苏师的意思了,职业教育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找到自己天赋所在的职业,然后去学习进步,这样一来,各行各业的人员,便会更加的优秀,行业也会迅速的进步发展!”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info/yt95772/367830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info。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