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府。
苏璟闲来无事,正看着书报。
民报虽然更加的有趣些,但上辈子苏璟早就被uc震惊体轰炸过了,早就绝缘了。
相较之下,书报虽然很多都是对朱元璋的歌功颂德,但具体的内容却很简洁明了。
大明一些重大的事件,很清楚的就能了解到。
苏璟一口气将自书报发布以来所有的内容都看了一遍,总算是将最近大明境内发生的大小事情都了解了一通。
要说这书报上的内容,和苏璟上辈子在史书上了解到的,那可是大不相同。
“历史果真是胜利者书写的啊!”
苏璟微微感慨了一句。
上辈子他所看的史书,特别是明朝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在清朝撰写的。
不仅仅是明朝这样,之前的朝代也都是这个样子的,后一个朝代建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撰写前朝史书。
就好像明朝修撰《元史》一样,这是约定俗称的规矩。
目的么,自然也很简单直观。
用修撰前朝史书的方式告诉自己治下的百姓,前朝已经灭亡,现在是新的皇朝了。
毕竟,皇朝的更迭,不是将所有的百姓都替换一遍。
如此一来,才能让百姓更加快速的接受这朝代的更迭。
既然是带着这样的目的,那么对于前朝历史修撰的时候,自然会带上一些主观色彩,或者说叫做刻意的贬低。
毕竟,每一个开国皇帝开创新的皇朝,都认为自己是替天行道,代表的正统。
前朝若是太好,那岂不是说明自己得位不正了。
虽然修撰史书讲究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记录,但还有春秋笔法,同样的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出来,表达的意思那是天壤之别。
苏璟现在看着书报,与自己记忆里元朝的历史记录相印证,便有了如此的感慨。
“苏师!苏师!”
就在这时,朱标急促的声音响起,他从奉先殿出来,便火急火燎的朝着牛府,也就是苏璟这边赶来了。
苏璟看着上气不接下气的朱标道:“牛懿,怎么了,如此着急忙慌的样子,可不像是你。”
朱标虽然年幼,但在朱元璋的教导下,也有着王者威仪。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非常冷静和淡定的。
现在这副样子,就算是苏璟见到的都不多。
朱标缓了一口气道:“苏师,咱们可以回家了。”
回家?
苏璟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说道:“你就是来和我说这个的?”
不用说,这肯定是朱标极力和朱元璋促成的。
毕竟,苏璟在牛府呆着,那是他和朱元璋的一种无言的默契。
老朱不动强,而苏璟也不翻脸。
没想到朱标竟然主动去找老朱,老朱还答应了。
“是的,苏师,我们今天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去了。”
朱标点头道。
他知道苏璟很想回去了,事实上,他自己对于溧水县的生活,也很期待。
和在应天府不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事情需要处理,也没有那么纠结的事情。
朱标的内心,不知何时,生出了一抹逃避的情绪。
谁让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内心深处偶尔迸发出这样的情绪,其实也正常。
当然,朱标并不知道自己这是想逃避了。
“不急,又不是跑路,这么着急做什么。”
苏璟笑着说道。
朱元璋都同意了,那就是大大方方的回家,朱标收拾东西立马走,总有种逃跑的感觉。
朱标立刻道:“一切听凭苏师的安排。”
苏璟看着朱标道:“牛懿,你和我回去没关系吗?”
看了这么多书报,苏璟对于现在大明的情况也有了一些了解,朱标这个太子,说实话,有很多事需要他来做。
自己回去溧水县,朱标还跟着,那这些事情该怎么办?
就说眼前,火器局的建设工程已经开始,朱标那可是总监督,他要是还跟在自己身边,那总是不合适的。
朱标迟疑了。
自己现在身上的担子很多,或许是因为朱标成年了,朱元璋明显将更多的大明事务安排给了他。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朱标亲自出面处置。
“好了,你还是安心做你自己的事情吧,为师这边呢,自己能安排好的。”
苏璟笑着安慰道。
苏璟不愿入大明朝堂为官,但他同样也不会将太子朱标带走。
这可是大明未来的继承人,即便是在苏璟已知的开始中,十几年后朱标会死于非命,但对于现在并没有什么影响。
朱标依旧是朱元璋最重视的继承人,没有其他任何子孙后代可以和朱标相比。
“苏师,学生……”
朱标欲言又止,他很想跟在苏璟身边随侍左右学习,但现在显然已经没有这个条件了。
苏璟淡淡道:“男子汉大丈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再说了,我们又不是不再见了,溧水县而已,很近的。”
要说遗憾,苏璟还是感觉很遗憾的。
自从知道牛懿的身份就是朱标之后,苏璟便知道,自己将朱标培养成科学先锋的想法,肯定是无法实现了。
“苏师教诲,学生谨记。”
朱标认真点头,然后便离开了牛府。
他现在的事情,还真是挺多的,没时间在苏璟身边一直接受教导。
苏璟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微微摇头。
“还是在溧水县的时候好啊。”
苏璟感叹了一句。
当时的他虽然很清楚朱标的身份不简单,但还真没有往太子的身份上联系。
现在已经是半摊牌的状态,是再也回不去了。
“算了,想那么多干嘛?”
苏璟摇摇头,继续看起了最新的书报,只是简单的扫了几眼,苏璟便注意到了一件事。
大明要发新钞了!
对于这经济上的事情,苏璟总是格外的敏感。
新钞的发行,势必对大明的经济形式造成巨大的影响,只不过这影响到底是好是坏,现在还说不准。
但在苏璟的记忆里,宝钞作为纸币,在明朝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
这说明,大明并没有对货币学比较了解的人才,这才导致了大明宝钞最终都没有在明朝普及流传开来。
所以,苏璟预感到,这一次的大明新钞发行,大概率也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