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名为桑洛,是口技在如今世界唯一传人,至于加上唯一,那都是因为新事物的冲击,对于古老技术,很多年轻人对此不屑一顾。
白泽叹息一声,说的也是。
现在的年轻人听听流行歌曲还行,有谁能安安静静下来听京剧。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助我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营门三军叫,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进退俱要听令号,违令难免吃一刀。三军与爷归营号!
这是定军山,多么让人代入感的剧情,可惜现在鲜有人知。
打铁花技艺历史悠久,表演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打花艺人在千余度的铁花中赤膊上阵而能进退自如,不被烫伤,现代烟花的灿烂夺目和传统绝技的神秘惊险交织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
打铁花涵容了道教文化、商贸习俗、民间工艺等内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宝库,为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打铁花的传承价值,可有人问打铁花是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豫南大旱,为解除旱情,大伙自愿捐钱修建一处庙宇,要铸一口大钟放在庙里。
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拿到场子上,由铁匠们把铁器熔化成铁汁。
这时飞来一群乌鸦,它们盘踞在树上呱呱乱叫,怎么也轰不走,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他从地上捡起两根柳木,蘸了些熔化的铁汁,把柳木向上一击,铁汁溅起了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如同焰火一般照耀了天空,乌鸦受惊纷纷飞跑。
当大家都为这突如其来的奇景惊叹不已时,老人已经不见了。
这个美丽、神奇的传说,证明了确山铁花的源远流长。
确山铁花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最早的确山打铁花活动,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
宋代崇尚道教,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曾是道教圣地,与湖北武当山、泌阳铜山并称为中原道教三山(武当山称为金顶山,铜山称为铜顶山,乐山称为铁顶山),道教庙观遍布全县,仅乐山一处,就有“八宫二观一拜台”之称。
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
打铁花表演前,要在一个宽阔的广场中间搭起一个丈余高的二层八角大棚,第一层4米高,第二层1.5米高,称为“花棚”,花棚顶上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起火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个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
老杆顶上也绑上长挂鞭炮、大型烟花,称为“设彩。此花棚象征着一元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之意。
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用大风匣(现改用鼓风机)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
打铁花者所用的花棒,是一根拳头粗细、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
打铁花时,打花者头戴反扣着的葫芦瓢(起防护作用),赤裸着上身,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上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下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
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棒相连,络绎不绝。
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遇到棚顶的柳枝后迸散开来,点燃了花棚上的鞭炮和烟花,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
技高一筹的打花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和长鞭,称为“中彩”。中彩者当报出单位、姓名,披红挂花,奖励钱物,十分荣耀。
有人说,我在音抖看到过,若是没有铁老兄弟,或许不会被人所熟知吧!
“好啦,年轻人,我该走了。”桑洛看向一边的黑无常。
黑无常将老爷子带走。
白泽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走吧……”灵玉扭动着小腰过来。
“怎么,你也想到一块去了?”白泽扭头看过去。
“嗯,寒国弹丸之地,按理来说不会出现沙漠,还是大范围的沙漠。
既然出现了,那就说明……”灵玉并未说明,话中的后意已经明了。
白泽点点头,与灵玉一同出发寒国。
到了地方,去到朴永胜所在的酒吧。
果然同样遇到了勇者大冒险游戏的勾引者。
白泽装作若无其事的加入,果然出了酒吧,转弯到小巷子里,被敲晕。
灵玉看着下狠手的小棒子,提前保护好白泽,虽然不保护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到了地方,白泽悠悠的醒来,醒来后,就被要求签署一份合同。
白泽看着合同,与其说这是合同,倒不如说是卖身契。
合同显示,进入此地,那就把生命置之度外。
是死是活,生死不论。
当面具人出场的时候,白泽开口说道:“怕是这五十亿,只是一个幌子吧?”
面具人看不清表情,但身体明显一颤抖。
慢慢向着面具人逼近,而面具人身后出现一群黑色面具男。
面具男们每一个都手持武器。
扣动扳机以后,并未对白泽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