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这样,山一程水一程,世界就是一个大染缸,只不过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路而已。
但到底是沉沦,还是清醒,终究要看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至于对错,姑且不论。即便要论,就像尼堪外兰,谁又能说得清呢?
……
在朱翊镠御驾亲征之前,辽东的田地就已经清丈完毕。
但因为辽东连年有战,人口数量不稳定,居住的地方也不稳定,清丈好的田地并未平分出去。
身份证在这里也没有一个人一个人地全部落实下来。尽管泰和元年年初就推行开来,可辽东因情况特殊,并没有其他地方开展得那么顺利。
这是王象乾担任辽东巡抚力主改革做的第一件大事,普查辽东人口,将田地平分下去,让居住在辽东境的百姓安居乐业,力争不受战乱之苦。
有朱翊镠坐镇,近来辽东肯定无战乱之苦,王象乾心思洞明,赶紧趁此良机,做他该做的事儿。
在此期间,朱翊镠还让他发布几道消息:第一,辽东正在加紧落实身份证制度,辽东境内所有人,必须持有身份证,不允许存在流民、黑户啥的,不然分不到田地,还将面临被驱逐。
第二,热烈欢迎辽东关外的,包括蒙古、女真族人,都可来辽东定居,发放大明身份证,成为大明一份子。只要愿意来,自觉遵守大明律法,都将一视同仁相待,不歧视,不压迫。
第三,开放镇北关、广顺关、抚顺关、鸦鹘关、九连城关等重要关口,欢迎关外各族人来辽东进行贸易交流,同时下调各关的关税。
第四,向京城大量引进番薯、马铃薯物种,将在辽东推广种植,同时发展暖棚种植技术,以解决辽东因天寒地冻而引发的饥荒、粮食短缺问题。
这四道指示一经下发,明白人立即能感受到政治风向的变化。
原来可是禁止关外的人随便进入辽东做买卖经营生意,现在不仅开放,还欢迎关外的人入籍大明。
尽管开放的区域仍然有限,但至少给了许多人希望,况且不是还欢迎各族人加入大明长期定居吗?
这消息一传到关外,自然引发一阵骚动,毕竟辽东比关外富裕多了,不然也不会经常冒险犯边抢杀劫掠?
现在可以自由贸易,还可以申请加入大明长久定居成为大明一份子……
这不等于是开放了吗?
辽东关内、关外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大明王朝政策的变化与倾斜。
总之与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普通百姓当然欢迎这些变化。
但像李成梁这些在辽东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人稍感不适。毕竟这些改动多少会触犯到他们的利益。
首先,普查人口,让他们不能再以个人名义蓄养兵士。
其次,清田均田,让他们必须将田地无偿先献给国家。
再者,这一系列的改革,势必会加强与关外人的联系,这样挑起战争的可能性降低,无军功可立。
而且,李成梁明显感觉到,皇上这是要将蒙古、建州各族全部纳入大明的节奏,如此一来,用皇上的话说,以后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更没有战争的必要。
当然,李成梁敏锐地感觉到,改革也不是让他无利可图,开放边关,加强贸易交流,不是还有关税吗?尽管关税随之下调,但薄利多销。
但无论如何,有皇上坐镇,他一个总兵官还能说什么呢?
再说,除了与关外各族的联系与交流加强之外,其它改革也不是辽东的独创,全国其它各地早就展开了,反而辽东因为战乱一直在拖后腿。
这样一想,李成梁心里舒服些,毕竟辽东还是他的天。除了他自己,几个儿子都把守一方。
戚继光回蓟镇前已经预料到,接下来辽东会有大变动,所以刻意叮嘱,身为辽东总兵官,只能配合皇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