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人间谪仙人!真理永远只在射程之内!(求订阅!) 若是从前,太子李瑛这话一出,定然惹得群臣激愤。 太子李瑛此刻甚至都有心理准备了。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 这话一出,群臣面面相觑。 第一时间竟没有人反驳他。 不少大臣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人群前方的丞相张说。 张说双眼慢慢闭着,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其他大臣也闭上了嘴,并没有开口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此前苏澈说了,大臣都能参股进去,得到利润的分成,这其中大有赚头。 对于开海经商这件事情,这些能位极人臣,在权力中枢的官员们,一个个并非傻子,他们都清楚其中有多少利益。 若是朝廷愿意牵头,带着他们这些官员,以及他们背后的世家大族去开辟海外商路,那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不过。 这朝堂上,总是不缺乏一些愣头青,此刻谏议大夫韩休直接走上前来,认真说道:“陛下,殿下,开海经商,与民争利,与外邦争利,有损我天朝上国之威,臣认为此事有待商议。” 这话一出,太子李瑛反而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没人反对呢,准备好的话都没机会说出来了。 此刻上方的玄宗李隆基坐在龙椅上,以手扶额,并没有说话,而是让太子和谏议大夫争论。 太子李瑛看了一眼父皇,又看了一眼谏议大夫韩休,认真说道:“谏议大夫此言非也,这并非是与民争利,与外邦争利,朝廷主动开海,这是将铺子做大,主动将我大唐的威严和名声,彻底传到海内外全天下。” 顿了顿,太子李瑛继续说道:“这是继承太宗之志的开拓之举,更能确定大唐之威,如何能说有损威严呢?” 这话一出,谏议大夫愣了一下,刚准备说话。 只听太子李瑛继续说着:“我有个问题要问谏议大夫,从前未实行官山海的时候,民众可以开采矿山,贩卖食盐,此后这些事情都被禁止,这是不是与民争利?要不要将贩卖这些的权利还回去?” 即便是在古代,食盐也是没那么稀缺的,因为是必需品,而官府掌控了食盐贩卖,让这行业直接成了暴利行业。 食盐贩卖,也成了国家收入中很重要的一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算是与民争利。 谏议大夫韩休听着这话,顿时语塞,他皱眉说:“官山海自古有之,这是国之重器,如何能与开海经商相提并论?” 太子李瑛直接反问:“那谏议大夫如何就能确定,开海经商不能成为国之重器?” 这话一出,谏议大夫彻底无言以对,只能行了一礼,然后退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而上方的玄宗李隆基看到这样一幕,却忍不住笑出了声。 李隆基的心情很是不错。 当李隆基还是太子时,韩休就因为美名远播,被举为贤良,并到东宫任职,与李隆基有了交集。 等到李隆基上位之后,自然开始一路提拔韩休。 可这韩休,明明性格柔和,却刚直不阿,处处向魏征看齐,盯着李隆基谏言。 这把李隆基搞得很是郁闷,此刻看到他吃瘪,当然很开心。 李隆基轻轻拍着手掌,微笑着说道:“太子说得好啊,官山海能成为国之重器,开海经商也未尝不能!此事还能壮我大唐天威,百利而无一害,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这话一出,大殿内所有官员,全部齐声应道:“吾皇圣明!” “好!”玄宗点了点头,扫视了一眼朝堂上下。 原本开海经商这钱,玄宗是准备独吞的…… 但这种事儿要不得。 苏澈阻止了他。 苏澈很清楚。 恰独食这种行为,会遭到嫉恨的。 朱棣就曾经开海,利用郑和下西洋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些钱,基本都进了朱棣的内帑。 所以等到了后来,朱棣一死,那些海图资料,直接被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再无下西洋一说。 结果沿海一些家族,开海经商,走私贩卖,可谓是富得流油,全进了自己的口袋,和朝廷再无一丝一毫的关系。 明朝时期,藩属朝贡起来不仅人数特别多,而且频率特别高,迫使明朝限制朝贡人数和朝贡频率。 比如女真努尔哈赤先后八次亲自进京朝贡,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也曾四次进京朝贡。 后来努尔哈赤虽然反叛明朝,但此前朝贡起来那是相当的积极热心,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丝绸之路,以及海上的丝绸之路,能赚取的利益简直不要太多。 可如果要将这些利益全部一个人吃了的话,那必定是走不长远的。 所以。 在苏澈的建议下,玄宗最终还是妥协了,决定带着自己的大臣和他们背后的世家大族一起玩。 当听到皇帝亲口说,要开海经商,由着皇帝来主导,让宗室,勋贵,以及朝廷重臣,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在场众人,无不沸腾,一个个露出急切的目光。 这事儿苏澈之前说过一次,但毕竟是他一人之言,算不得数,此刻皇帝金口玉言,才是真正的一锤定音。 很快,随着讨论的开始,这朝堂上瞬间变得就像是菜市场一样热闹。 原本海外经商这事儿,朝廷上下,几乎所有大臣都是秉持反对意见。 可一听到皇帝准备带他们一起玩,有钱一起赚,赚了钱一起分,瞬间就变了个脸色。 哪怕此前义正词严说‘老夫岂是贪财之人?”的丞相张说,此刻出的钱竟然最多,占了很大一股。 就算是出言反对的谏议大夫韩休,此刻都出了钱和人。 朝廷诸公,这是站在大唐权利顶峰的一群人,当这群人团结在了一起,齐心协力往一处使,所能动用的资源和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开海经商这事儿,原本苏澈只提供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以及一些大体上的思路。 如果让他专门负责这个事儿,需要调度各个部门,事务繁杂,进度必然会一拖再拖。 可在此刻,在这些朝廷重臣七嘴八舌的商议之下,进度几乎以肉眼可见的在不断完善。 海船的建造,水手的筹备,水军的数量,海图和罗盘还有海上的各种武器,以及采买用来贸易的货物,沿路的翻译,水手和水军们需要采买的食物和事前的准备训练,以及路线的制定…… 除了这些,和开海经商的相关律法,各种详细的规定,也在不断的被完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将规定和律法完善。 原本苏澈对这些虽然有概念,知道该如何准备,可还是要一步一步来,此刻朝廷诸公齐上阵,三下五除二便将这些难题给解决了。 进度之快,效率之高,即便是坐在高位上的玄宗皇帝,也露出错愕的神色——自己的大臣们,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他忽然能明白,当初那李太白为何强烈建议,要带着朝廷诸公一起开海,将本能独吞的利益分出去。 这些朝廷重臣,虽然是天家的臣子,忠心的确有忠心,可如果玄宗独吞这开海的利益,必然要受到重重阻碍,如果带着他们一起玩,反而是畅通无阻,越发顺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玄宗皇帝早就看透了这些大臣,但还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能这么真实…… 如果自己吃独食,独吞开海之利,这些人还能像是现在这样尽心尽力?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随着开海事宜商谈完毕,玄宗皇帝将这事儿交给了太子李瑛来主持,让他全权负责。 不过,说是交给了太子李瑛,背后的事儿还是苏澈来处理。 所以,当太子李瑛领命之后,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身后的苏澈,眼神之中满是感激之色。 此前。 因为玄宗宠幸武惠妃的缘故,渐渐有些冷落了自己这个儿子。 武惠妃希望自己儿子能当上太子,平时没少吹耳旁风。 这让太子李瑛感受到了危机。 自古以来。 太子和皇帝的关系,很少会特别好,基本都势同水火。 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只要存在,就容易威胁到皇帝权利的独一无二性,这对于皇帝而言,是不能忍受的。 此外,当天子渐渐老去而太子则蓬勃发展,皇帝会生出嫉妒的情绪。 一名正常的太子、储君,理论上可以当二把手,二把手和一把手出现矛盾是很自然的事情,特别是这个关系持续时间长了。 皇帝很容易产生猜忌的心理,认为太子想要造反。 当一名皇帝强势、长寿、有多名儿子时,其太子基本不安稳。 很多太子,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敢说出来的愿望——那就是皇帝你这个老东西能不能早点死啊?快点爆玉玺了! 太子这个位置,属于是干得不好不行,干得太好也不行,可谓是左右为难。 太子在大臣面前是君,在皇帝面前是臣,如何处理两个身份的方法决定了太子和皇帝的关系。 这不是一般人能处理好的。 无上的权力是毒药,大部分的皇帝在帝国延续与自身权力之间,会选择后者,这就导致有才能的太子大都会被干掉。 太子李瑛身边不乏贤人,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是何等的尴尬,每日如履薄冰,生怕犯错,可一旦顾忌太多,在皇帝的眼中,就成了废人,这就更难受了。 然而随着苏澈的出现,一切似乎迎来了转机。 苏澈非常强势,让他做什么,那就必须去做。 就像是严厉的老师对待学生一般,根本没有因为他是储君的身份,而有丝毫的顾忌。 可如此强势,反而让太子李瑛安心不少,下意识的想着,只需要听太子太师的话去做就行。 而这样做,往往就是最优解,这让太子李瑛更加信任苏澈。 此刻朝堂上,很多人注意到了太子李瑛下意识的动作和目光,心中顿时了然,以后开海经商之事,到底是谁人负责。 所以散朝之后,苏澈立刻收到了不少的宴请,朝臣们对他的态度瞬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此前他几乎是全民公敌,而现在,一瞬间就成了朝堂之上的红人,哪怕是那张说,都不再给苏澈脸色看了,反而和颜悦色的和他说着话,拉他去参加宴会,大家好好聚一聚。 现实往往就是如此现实。 苏澈面对众人邀请,也没有自命清高,很开心的接受了。 这时太子李瑛也想跟着去参加宴会,试图和这群朝廷重臣打好关系,苏澈只是瞥了他一眼,问着:“今日朝堂上,诸公说了那么多,你可全部记下了?” 这话一出,太子李瑛不免一愣,随后有些尴尬的说:“只记住了一些而已……” “那你就去找人,比如中书侍郎,去问问清楚,然后拟出相关的计划书,做好开海的准备来,这些都还没有做好,你去参加什么宴会?”苏澈很不客气的说着,一点也没有给太子面子。 李瑛楞了一下,随后看着苏澈问道:“那你呢?” “我去喝酒啊。”苏澈理所当然的说。 李瑛:“……” 他本以为这事情老师负责,就会替他处理,可事情和他所想,显然有不小的差距,苏澈将事情全部丢给了他,根本没有插手的意思。 “好吧……”太子李瑛无奈的点了点头,随后在人群中寻找中书侍郎的人影。 中书侍郎是中书令的属官。 而中书令则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 中书省则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 这一职位可谓是位高权重,此刻由丞相张说兼任。 这时张说身后的中书侍郎,连忙走了出来,恭敬说着:“殿下,我已将此前朝堂上商议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记下,还请殿下移步,和我一起商议计划。” 听着这话,李瑛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说着:“那就麻烦您了!” “这是应该的!”中书侍郎很客气的说着。 “你弄完之后,先拿给我看看,我看完了再给陛下看看。”苏澈随口说着。 “我知道了。”李瑛点了点头。 “快去吧,我们要去喝酒了。”苏澈摆了摆手。 当李瑛离开后,旁边几人看着苏澈的眼神都有些奇怪。 因为苏澈对李瑛的态度太随便了,这根本就不像是对待储君的态度,难道他就不怕未来太子登基,给他穿小鞋吗? 虽说皇帝一日不死,太子终究是太子。 可太子身份依旧尊贵,很少有人敢这么不给面子的。 苏澈转过头,笑着说道:“诸位,走吧!为我接风洗尘!” “走吧。”张说摸了摸胡子,微笑着说。 跟着这一群朝廷重臣,苏澈来到了张说的府邸。 这是一处极其奢华的府邸。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 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俾炽而昌”的匾额。 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 整个宅院里,无论是桌椅、门窗、床榻,尽皆布满雕花。 真正的泼天富贵在这细节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澈到处看着宅院,随后看向张说,感慨道:“此处宅院如此奢华,你就不怕御史大夫弹劾你吗?” 张说呵呵一笑,说:“原本还有些担心,但经过你这么一出,却又没那么担心了。” 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对苏澈的出现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 苏澈听着这话,顿时一愣,随后摇了摇头。 张说是文坛领袖,他这样的人物,贪墨财款,收受贿赂,根本不影响什么。 玄宗根本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处理他,只会将这当做他把柄,让他尽心尽力的办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污手段了。 偌大的宴会厅中,数个身材妖娆的舞姬,穿着轻薄的衣衫,拖着长袖,跳着空灵的舞蹈,乐师们认真弹奏着动听的音乐,来往是倒酒陪酒的侍女,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苏澈喝着酒,微微眯起双眼,扫视一眼在场诸多朝廷重臣,这些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是世家大族。 玄宗刚刚即位那几年,励精图治,他的手段是拉拢一批世家权贵,打击另外一批世家权贵,在土地被兼并严重的情况下,用这样的方法,生生削了不少世家大族的势力,使得均田制和府兵制得以继续维持。 可这样的行为,也加速世家大族们的成长,让不少家族都变成了庞然大物,这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所以没出几年,问题又会再次出现。 可那已经是唐玄宗能做得最好的解决手段了。 唐朝的建立,就是在世家门阀的支持下进行的。 唐太宗也做过一些所谓的措施,效果的确有,但更多的是为了压制关陇士族以外的士族,比如隔壁家的山东士族。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利用山东士族压制关陇士族,可山东士族最后又成为了新的贵族、世家和门阀。玄宗也同样打压过,但是收效甚微。 唐朝的科举基本是在社会上层中选拔人才,它的本质是上层社会内部选拔人才的机制。 仅仅在科举上面,寒门子弟要想借此出人头地,简直难比登天。 用现在的话来说,科举只是走走过场,世家子弟的名额早就内定了。 唐朝所谓的科举,号称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但只是在原先坚不可摧的城墙上打破了一个口子,使得社会中下层人士可以通过这个口子往上层流动,他们能得到的机会,少得可怜,能上升的高度,更是被彻底限制。 而此后的黄巢,也正是对于所谓的科举,彻底的绝望,明白了社会到底被谁所把持,便将那些门阀世家,疯狂屠杀,就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所谓的千年世家,对于王朝本身来说,就是寄生虫一样的存在,他们不断吸食王朝的血肉,根本不在意王朝的破灭,因为不管江山是谁当家,都需要人来管理。 他们只管自己的富贵和利益,哪里还顾得了国家的死活? 和这样的一群虫豸,如何能治理好国家? 苏澈握住自己的剑,微醺之下,心中杀机已显。 可他还是忍了下来,杀了又如何呢? 这样的人,是根本杀不完的。 杀了门阀世家,还有学阀文人集团,还有地主劣绅…… 杀,是杀不完的。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对内的矛盾,尽量转移到外面,以内内圣外王之道,强行输血,以维持相对和平的天下。 此刻众人举杯交箸,其乐融融,有人吟诗作赋,好一片快活的景象,张说笑道:“太白老弟,你要不要也来一首诗?” 苏澈瞥了一眼张说,又看了一眼朝廷诸公,笑着说道:“好!” 轻笑着,苏澈抽出腰间的剑,噌的一声,宝剑寒光闪现,空气中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一些,众人看到这一幕,都下意识的往后缩了一缩。 苏澈摆了摆手,让跳舞的舞姬让开位置,随后随手舞动起来。 杀人之剑舞动起来,锋锐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原本微醺的众人,此刻不由清醒了一些,不少人甚至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这是确确实实的杀气,是久经战场,杀人无数才能累积而出的杀意。 伴随在张说身边的侍卫,此刻瞳孔微缩,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微醺的苏澈舞着剑,随口说了起来。 此刻房间内十分安静,即便是那乐师,都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一些陪酒的侍女,本来正在小声的和达官权贵说话,此刻看到剑舞,听到诗词,都愣住了,呆呆的看着那个正在舞着剑的青年。 张说听着这两句诗,不由得一愣,下意识的念了出来:“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简单明了的诗词,这一瞬间,张说仿佛能看到那个画面——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诗词很简单,却朗朗上口,让人身临其境! 这诗一出,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 宋璟忍不住抚掌,认真听着下一局。 苏澈再次挥舞着剑舞,宝剑锋锐,几乎要择人而噬一般,他继续说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诗一出,原本准备叫好的张说,此刻硬生生将那个“好”字吞咽下去,他有些害怕这一剑真将自己给切了,所以一时间并没有声张。 然而他确实是想多了,苏澈并没有大开杀戒,此刻拿着酒壶,豪饮几口,念完了这首诗的后半段。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HD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随着苏澈将这一首诗念完,整个宴楼内,所有人都是哑口无言,一个个都被惊到了。 谁也没想到,这年轻得志的少年,随口而出的一首诗,竟能给人如此震撼! 这首诗简直太狂了,句句狂放,杀气逼人,却狂得人心服口服,这首诗有这个资格! 写得太好了! 朝廷诸公,无不是见多识广之辈,虽然他们多是世家门阀,可他们能站到这个位置,可并不是就是酒囊饭袋。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独特的一首诗! 一时间大为惊讶! 此前苏澈那两篇文章,无论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还是《国富论》,在文字上都是一大缺陷,直白到一点华丽辞藻都没有,风格非常明显。 以至于让人下意识觉得,这人的文字功底非常一般。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苏澈舞着剑,脱口而出的一首诗,便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这首诗词的独特程度,这前所未有的狂放,哪里是人间之人能写出来的? 舞姬和侍女们看着眼前这随手收起剑,继续大口喝酒的青年,眼神都痴了。 人群中,礼部侍郎贺知章,同样是才高八斗之人,他是武则天证圣元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宰相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便奏请贺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 此刻听到这一首诗后,他站起身,有些激动的问:“如此诗词,真不是凡间之人能作,你是那天上被贬谪到凡间的神仙吗?” 这话一出,惊醒了众人,所有人听着这话,不由得面面相觑。 此前的《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和《国富论》见解之高深,非同常人能做到,此刻这首豪气万丈之诗,更不是常人能写出的。 这苏澈莫不是真是那天上的神仙?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这不正是谪仙人? 张说听着这话,喃喃说着:“好一个谪仙人!” “你真是谪仙人?”宋璟呆呆的问着,他此刻已经完全相信了这个说法。 只因这世间,是真有神仙的,七大仙山矗立在山外之山,仙人大帝们高高在上,注视着人间一切,他们很少插手人世间的一切,可他们的确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李太白如此年轻,能写出《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和《国富论》这样的文章,又能创作如此豪气万丈的诗,不是谪仙人又能是什么? “谪仙人?”苏澈听着这话,顿时一愣,随后放声大笑,放浪不羁的说:“在下,青莲居士谪仙人!” 这话一出,诸公面面相觑,一个个都有些傻眼,这是承认了? 贺知章开口问着:“敢问谪仙人,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侠客行。”苏澈笑着说道,这首诗就是李太白所作,所以他抄得毫无心理负担,自己抄自己,这能算抄吗? “侠客行……”贺知章喃喃说着,忍不住感慨道:“好一个侠客行!” “能写出侠客行这样的诗,那些胆敢不愿意配合开海经商之人,恐怕要倒霉了……”宋璟听着这话,忍不住轻声说着。 当这宴会结束后,关于李太白的《侠客行》,一时间疯传到了整个长安都城,这首诗豪气万丈,只要读过了这首诗的人,都会狠狠的震撼到,印象深刻到了极点。 这首诗和其他诗,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很快,这首诗不仅在长安疯传,甚至传到了整个天下。 随之疯传的,还有李太白的另一个外号——人间谪仙人! 传说他不是凡人…… 而是从天上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 这个称号十分贴切,也是十分合理的解释。 很快,即便是玄宗,都听说了这个名字,看到了那首豪气万丈的侠客行。 即便是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认:“这首诗,还真是了不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诗,原来诗还能这样写!” …… “您真的是谪仙人吗?”太子李瑛好奇的看着苏澈。 苏澈认真看着手中的计划书,头也不抬的说:“你可以当我是。” “好吧。”李瑛点了点头:“我这计划书完成得如何?” “还算不错。”苏澈给了一个相当公允的评价:“计划写好,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朝廷要开海经商,肯定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你让人准备好,准备大开杀戒吧。”苏澈随口说道。 “这开海经商,是朝廷诸公的联合决定,怎么可能会有人敢不配合?”李瑛听着这话,有些惊讶的说着。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财帛动人心,如果利益足够,商人们甚至会贩卖绞杀自己的绳子……”苏澈淡淡说着。 “只要利益足够,商人们甚至会贩卖绞杀自己的绳子……”这话直接震撼了李瑛,他喃喃说着:“这世间有如此疯狂之人?” 随后,李瑛忐忑的将这计划书,以及苏澈的话,转达给了玄宗。 玄宗看着这些计划,听着李瑛的话,不可置否的说:“他说得不错,你是该准备好。” “孩儿明白了。”李瑛低下了头。 果不其然,随着朝廷开海经商,很快就有国内的一些富商,联合一些外邦之人,甚至联合了一些胡商,一起抗议了起来。 他们指摘大唐朝廷竟然和平民抢饭碗,这等与民争利,与外邦争利的行为,实属不应该。 长安城中,西市内外,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抱团在一起,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要求唐朝的朝廷不要开海经商,不要和他们争利。 他们知道,如果只有几个人抗议的话,大唐朝廷是绝对不会管的,所以几乎所有外邦商人,都主动联合在一起,进行了各种抗议。 他们在西市的各个里坊中走出,联合在一起,走出了西市。 “大唐是天朝上国,如何能和我们这些蛮夷抢饭碗?这是大唐应该有的礼仪吗?” “堂堂天朝上国,竟然和我们这些蛮夷争利,这简直太不应该了!” “大唐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让大唐在海外的名声变得非常差啊!” “大唐是天朝上国,是万邦之首,如何能下场和我们这样的蛮夷商人做生意?” “我们需要见大唐皇帝,我们要见大唐皇帝!” 这些商人一边抱团游行,一边异口同声的喊着,他们看上去非常愤怒。 此前,他们听说了这个事儿后,就试图贿赂曾经贿赂过的官员,让他们出面帮忙解决。 然而海外开商这件事情,是皇帝和满朝诸公,一起做出的决定,他们贿赂过的官员,根本不可能帮他们。 没办法通过这一渠道解决问题,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抱团在一起。 此刻。 有维持秩序的衙门之人来,试图让他们回到自己的里坊,不要这样继续闹下去了。 可这群外邦人假装没听懂,毫无顾忌的推搡着衙役,根本不将这些普通的衙役和士兵放在眼里。 他们的身份放在这里,量那些士兵衙役也不敢动手。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朝廷动用更多的人来阻止这群抗议的外邦商人。 “回去!” “都给我回去!” “不准再抗议了!” “开海经商这是朝廷的决定,你们抗议是没有用的!” 然而看到唐朝皇帝不准备解决问题,反而要镇压他们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的喊着:“我们要见唐朝皇帝!” “我们要和大唐皇帝说话!” 他们的问题没有解决,是不可能退缩的! 很快。 随着推搡之下,冲突很快就爆发了。 一些激动的外邦商人,仗着人多势众,直接动手打死了数名衙役和士兵。 打死了人,这些外邦商人也一下就冷静下来,意识到他们犯了大错,一个个瞬间如鱼鸟散去。 等到更多的士兵赶来,这些外邦商人已经看不到一个人了。 一个年轻的都尉,看着那数具衙役和士兵的尸体,脸色非常难看,他咬牙切齿的说:“这群该死的外邦蛮夷,他们怎么敢的?” 死的是衙役,还有士兵,这些人是底层出身,就算死了,这些外邦商人还想着法不责众,他们人多,牵连无数,能奈何得了他们? 可死了人,毕竟是死了人。 出大事了。 这事情牵扯外邦商人太多,无论是太子李瑛,还是鸿胪寺的人,都一个个头皮发麻,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牵扯的人太多了,难道要将那些外邦商人,那些胡商,全部抓了吗?这得闹出多大的风波? 太子李瑛找到了苏澈,寻求苏澈的帮助。 这让苏澈有些奇怪,他问:“如果是国内的富商,打死了长安城府门的衙役士兵,该如何处理?” “先抓起来,然后审问定罪,最后杀了。”太子李瑛不假思索的说:“如果查不到是谁杀的话,所有人都要定罪!” “那为什么到了这些外邦商人,就要犹豫了呢?”苏澈有些奇怪的问。 这话一出,太子李瑛顿时语塞,他无奈的说着:“因为这事情牵连友邦,很容易让大唐海外威严折损。” “所以,即便海外富商杀了我大唐的衙役和士兵,都可以放过他们?”苏澈反问。 “自然不是这样,这问题很严重,是个大事,绝对不可能轻易妥协,所以我也很头疼,到底该如何解决。”李瑛摇了摇头说道。 “所以说……直接按照国内富商的那一套来做不就行了?”苏澈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 “这会引起海外震动的!”李瑛头皮发麻的说:“如果是国内富商,这很好解决,可这牵连外邦商人,这就是国际大案,如果那样做了,可能会影响开海经商……师傅您能明白吗?” “我一直很明白。”苏澈盯着李瑛,淡淡说着:“一直不明白的人,是你,不是我。” “我一开始就说了,敢闹事的外邦商人,杀了就行。” “只要杀鸡儆猴,很容易就震慑这群外邦商人。” “可你不敢杀,不敢雷霆处理,任由他们闹事。” “现在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更是畏首畏尾,不知如何是好……” “处理的方法一直很简单,只是你不敢去做而已。” “你一直瞻前顾后,胆小怕事,真是一点君王气概都没有。” “真就是家奴死了不可惜,外邦友谊才是最重要的?” 听着苏澈这话,太子李瑛顿时羞愧的满脸通红,他咬牙说着:“我知道了!!” “不。”苏澈淡淡说着:“你不知道,你也不明白。” “国家间的交往是没有真正的友谊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真理永远只在弩箭的射程之内!” “海外蛮夷,皆是畏威而不畏德,利用利益来笼络他们,只是一时之计,他们从不是我们的朋友。” “敢闹事的海外商人,全部杀了,又能如何?他们又敢如何?” “既然朝贡了,那他们就是我们名义上的番邦属国,爹打儿子,难道还需要担心儿子有意见?” “若是海外那些蛮夷,敢有意见,断绝交情,阻止大唐开海经商……” “那就发动天兵,征讨不臣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