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拼接古画 “片儿爷,这把双出头官帽椅,您打算卖多少钱?” “一千二。” “片儿爷,您这有点贵了啊。” “你就说你要不要吧,你要是不要,我就卖给别人了。” 距离买大彩电,他就差一千二百块钱,所以这把双出头官帽椅,他打算卖一千二百块。 刚才韩春明的表情,他都看在眼里,不怕他不要。 “得嘞,谁让我真心喜欢呢,一千二就一千二吧,我身上没揣这么多钱,东西我先搬回去,钱我一会儿给您送过来。” “你直接送小酒馆去吧,我在小酒馆等你。” “行,那东西我就拿走了。” “拿走吧,这把黄花梨双出头官帽椅,现在它是你的了。” “片儿爷,要不另外几把椅子,您也卖给我得了。” “另外几把不卖,说不定再过两年能卖更多的钱,现在卖给你岂不是亏了。” “行吧,我一会儿去小酒馆找您。” 韩春明将这把黄花梨双出头官帽椅扛上,和杨玉坤一起离开了片儿爷家。 杨玉坤笑道:“片儿爷是见你真喜欢,对你狮子大开口呢。” 这把黄花梨双出头官帽椅,按照现在的行情,绝对值不了这么多钱。 片儿爷这个老江湖,看到了韩春明双眼闪烁绿光,怎么可能放过宰他一笔的机会。 “没事,谁让哥们真喜欢这物件呢。” 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我喜欢。 韩春明当然知道片儿爷是在趁机宰他,但谁让他确实喜欢这物件,贵点就贵点吧。 “对了小坤,你一会儿有事吗?” “没事啊,怎么了?” “正好我也没事,好久没去琉璃厂那边了,溜达一圈去?” “行啊。” 琉璃厂那边杨玉坤也好久没过去了,韩春明既然想去那边逛逛,那就去溜达溜达呗。 韩春明先把从片儿爷那儿买来的黄花梨双出头官帽椅拿回来,然后将买椅子的钱送到小酒馆去给片儿爷。 “一千二,片儿爷,您数数看对不对。” “是一千二,没错。” 片儿爷将钱数了一遍,确实是一千二百块,不多不少刚刚好。 “小坤,回头你跟杨华健和毛地图说一下,让他们把电视机拉过来给我安上。” “行,回头我跟健哥和图哥他们说,明天就把电视机拉过来给您安装好,以后您就能在家里看电视了。” “那感情好,回头你们俩都去我那儿喝酒。” “成,片儿爷,那您继续忙着。” 韩春明说道:“片儿爷,我们就先撤了,您继续忙。” “得嘞。” “小坤,你来骑。” 韩春明将摩托车钥匙递给杨玉坤,让他来骑车。 “行。” 杨玉坤接过钥匙,启动摩托车,没一会儿就到了琉璃厂。 “这么久没过来,感觉这边人更多了。” “滴滴……,麻烦让一让嘞,谢谢您。” “口渴了,先去我大侄儿这儿喝杯茶休息一下。” 杨玉坤将摩托车停在聚宝阁门口,和韩春明走进了聚宝阁。 “小峰。” “太爷爷,您来了,大爷爷在楼上招呼客人,您先坐。” “你忙你的,不用管我们。” 聚宝阁的伙计杨峰正在招呼客人,杨光成也在楼上招呼贵客,杨玉坤让他继续忙,径直走到桌旁坐下,拎起茶壶给韩春明和自己倒上一杯茶,目光看向在店里晃悠的客人。 他注意到这客人手上,还拿着一幅卷轴,从形状上来看,应该是一幅古画。 “小同志,请问你们这儿,收不收古画?” “收,这位先生,您是有古画要卖吗?” 杨峰闻言,问道。 这位身穿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在店里转悠了二十多分钟。 没想到这位先生不是来买东西的,而且来卖东西的。 他们聚宝阁,虽然是以瓷器为主,但其他有价值的老物件,他们也收。 “我这里有一副明代陈洪绶的《仕女图》想出手,不知道你们这儿,能给多少钱。” 中年男子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扬了扬手中的卷轴。 “这位先生,您先等一下,我去叫我们经理。” 杨峰来聚宝阁工作的时间不长,还在学习古玩鉴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这位客人拿了一副明代的《仕女图》要卖,他一个什么都还不懂的学徒可做不了主,得去叫太爷爷下来。 “先生,您喝茶,我这就去叫经理下来。” 杨峰给对方倒了一杯茶,上楼去找大爷爷。 对到朝杨玉坤和韩春明笑着点了点头,杨玉坤和韩春明俩人笑着点头回应,算是相互打了个招呼。 过了一会儿,杨峰从楼上跑下来,说道:“这位先生,劳烦您等一会儿,我们经理马上就忙完了。” 对方笑道:“没关系,正好今天我也不忙。” 又过了一会儿,杨光成陪着一名抱着盒子的中年男子从楼上下来,亲自把这位客人送到门口。 从他脸上的笑容不难看出,这是又做成了一单利润不小的生意,三年不开张,开张又能吃三年啊。 “坤叔,小五。”杨光成先是跟杨玉坤和韩春明打了个招呼,然后对黑框眼镜中山装中年男子说道:“这位先生您好,我是聚宝阁的掌柜,听说您有一幅陈洪绶的《仕女图》想要出手?” “对,这幅《仕女图》,是我们家祖上传下来的,如果价格合适,我想把它卖了。” “还请移步,咱们上楼详谈。” “好。” “坤叔,小五,楼上喝茶。” “行。” 对这人手中的《仕女图》,杨玉坤和韩春明也颇有兴趣,也跟着一起上了楼。 杨光成请对方亮宝,对方将画卷放桌上展开。 拿着专业工具,杨光成将这幅《仕女图》仔细看了一遍。 他长于陶瓷器,书画方面并非他所擅长,不过多少也懂一些。 这幅《仕女图》,他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确实是陈洪绶的作品。 “坤叔,您怎么看?” 杨光成扭头问起了杨玉坤。 跟他长于陶瓷器不一样,杨玉坤不管是陶瓷玉器,还是书画杂项,样样精通,每一个领域都有非常深的造诣。 杨玉坤瞥了画主人一眼,说道:“这幅《仕女图》,我看不准。” “明白了,这位先生,抱歉,这幅《仕女图》我们聚宝阁收不了。” 看不准,不就是说这副《仕女图》有假吗。 一听杨玉坤如此说道,杨光成就意识到这幅《仕女图》,其中蕴藏着他没看出的门道。 “这位小同志,你的意思是我这副祖上传下来的《仕女图》是假的,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啊。” 黑框眼镜中年男子脸上的笑容一顿,斜眼瞥了杨玉坤一眼。 “非要我挑明了是吧,行,不得不说,拼接这幅画的人,确实是个高手。拼的确实天衣无缝,但也改变不了它是拼接的事实。 真以为用了两种年代相近的宣纸,就能偷天换日了? 你指甲里还有常年浸染的颜料,如果我猜的没错,这幅画应该是你拼接的吧。” 这幅画确实是明代陈洪绶的《仕女图》没错,但并不全是。 半真半假。 其中下半部分是真品,上半部分是拼接的。 陈洪绶晚年卖画为生,擅人物画,兼长山水、花鸟,笔法细劲中见雄壮,山水自出心意,不落俗套,具有非常鲜明的风格,与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不得不说,拼接部分的画技,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为了显得更加真实,拼接者还用了年代相近的宣纸。 这种情况,就算让专门研究古代书画的专家来,都不一定能看的出来,但却瞒不过他这双眼睛。 “你说我这幅《仕女图》是拼接的,你有什么证据。” “要证据是吧,行,我给你证据,让你心服口服。” 杨玉坤拿起工具,小心翼翼的将落款处揭开,一个罗字顿时露了出来。 “怎么样,服不服,要不要我帮你报警?” 对方看了杨玉坤一眼,将画卷起来,一言不发下楼离开。 “真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啊,就这技术,还好意思在画上留自己的记号。” 中外画坛,高手如云,像那些专门学画画的专业人士,他们仿出来的书画赝品,不要说普通人,就连不少藏家、专家,都很难分辨真伪。 这些人,觉得自己特别牛叉,不少人都会在自己仿制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专属记号。 刚才这人,应该是从什么地方搞了半张陈洪绶的《仕女图》,然后将是拼接补齐。 可惜,任他手段再怎么高超,也逃不过他这双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