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清明螺 “张安,有你的信。” 王华打电话过来没几天,镇上邮电局的张长明就来村里送信。 张长明是隔壁王家冲的人,现在在镇上当邮递员。 每天就骑着一台二八大杠,给附近的好几个村送邮件。 “你这寄的是什么东西哦,好大一包,还蛮重的。” 张长明进到院子,从二八大杠后座的邮包里一个大大的信封递给张安。 张安看了一眼,没错,是王华寄过来的。 “嘿嘿,是朋友寄过来的照片。” 听到是照片,张长明觉得这些人真的好有钱。 这么一大个信封,里面得有多少张照片啊。 现在找人拍一张照片老贵老贵的,他们家也就是一年才带孩子去照一张。 时间就如白驹过隙,很快就到了四月份。 “小安,你一哈儿去镇上买些稻种回来嘛,该泡谷种了。” 早上起来,王芳就给张安安排活计。 “妈,前些年我们家栽的那个血米留的种没得啊。” 血米是张安他们这里,从很久以前传下来的本地稻种之一。 血稻不仅仅米是血红色的,而且没去壳的谷粒也是血红的。 就连它的植株上,从茎杆到叶子,也都带着一些血色,才被叫做血稻。 这血米煮的饭,比普通大米煮出来的要香很多。 只不过看起来就像放了血一样红。 张安爷爷还在的那些年,村里很多人家都种。 只不过这些年种的人没几家,都改种国家卖的杂交水稻。 因为以前那些年,大家都挨过饿,别说吃饭,就是树根草根都吃过。 所以现在为了能吃饱饭,选择了产量比较高的杂交水稻。 不仅每年可以吃饱饭,多余的谷子还能卖钱。 当然了,要是论口感和营养,还是血米做的饭要好很多,只是血米的产量不高。 “我们家都好些年没栽了,哪里留得有种子哦,好像伱二爷爷家留的有。” 王芳想了想,自己家里最后一季种血米都是七八年前的时候,现在家里哪来的种。 “妈,血米做饭还是好吃,要不我们家今年都种血米算了,反正也不卖,就自家吃。” 反正现在家里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不用为温饱发愁。 现在家里的日子比之前宽裕那么多,一年栽那么多谷子,也卖不了多少钱。 “行嘛,想吃嘛就种,你一哈去二爷爷家要些稻种回来。” 王芳还没想好,旁边的张建国就开了口。 他现在考虑的很清楚,反正只要家里不饿肚子就行。 去年家里种了那么多谷子苞谷,最后全部卖了,到手也只有两千来块钱。 而自家儿子搞的这个鱼塘,平时也不用怎么照管,就割些草丢到里面去喂鱼而已。 上次只卖了一半,就够家里卖上几年的粮食。 见到自家男人已经开了口,王芳就没有开口说话。 家里的大事,这爷俩拿主意就成。 她只要管好家,照顾好自家男人和孩子就好。 张安很快的洗漱完,就朝着张二爷家去。 “二奶奶,你在泡谷种啊。” 张安一路走过来,很多人家都在泡谷种,准备育小秧。 “小安来了,大家都在泡谷子,我也拿出来泡起。” “奶,你们这点是不是留的有血米的谷种啊。” 张安帮着二奶奶提水过来,把桶里的谷子浸泡好。 “有嘛,你爷一直留的有,年年都要栽一些,就怕以后想找找不到呢,咋个,你要拿去栽啊。” “嗯嗯,我跟我爸说了,今年家头就栽血米,收成少点也可以,反正自家吃,也不打算卖给外头人。” 听到孙儿说要栽血米,是过来找谷种的,张二奶奶就把后院的张二爷喊过来。 张二爷一听张安是来找谷种的,爬到木板楼上,翻找了一阵。 最后提了一袋子血红色的稻谷下来。 “哟,有这么多啊,我还以为没得好多。” 这一口袋,怎么说都有四五十斤。 “去年长的好,就多留了一些,免得人家来找的时候不够。” 张二爷听张安说,他们家今年要全部栽血稻,所以就自己留了几斤,剩下的让张安全部提走。 张安没跟自家二爷爷客气,反正这稻种,自己到时候在空间里多留一些。 而且家里收割以后,给两个老人把粮食也包了。 “爷,鸡血糯勒,有的话也给我一些,反正这血稻都栽了,再搭一些鸡血糯。” 鸡血糯跟血稻差不多,但鸡血糯的颜色更加深红,而且更加有糯性。 “你今天是来收刮我的哦,家头有哪样东西你清楚得很。” 张二爷笑骂了两句,从楼上又提了一小袋子稻种出来。 “唉哟,你是我爷,我不收刮你收刮哪个嘛。” 一番卖乖耍宝,把张二爷和张二奶都逗高兴了。 张二爷留的鸡血糯稻种还不少,不过张安就装了几斤回去。 这鸡血糯跟血米长得差不多,不过要稍微短一些,而且比较糯。 平时吃的不是很多,酿米酒打年糕都不用这种。 所以不需要种太多,只要平时够吃就行。 回家之后,王芳就把张安带回去的稻种给浸泡起来。 当然了,张安自己留了一些放在空间里,下一季就用空间里培育出来的留种。 “安子哥,田坝里捡螺丝去不。” 张安刚泡好稻种,就听到黄明在喊。 “你这家伙最近去哪里了,都没怎么看到你。” 张安都感觉一个多星期没看到黄明了,平时这家伙在村里,总是会有些动静。 “送我奶去我大姑妈家住了几天,昨天晚上才回来的。” 黄明的大姑妈嫁到了隔壁省,说远不远,但说近也不近。 前几天黄二奶奶听说黄明他大姑妈生病不舒服,所以老人家想要亲自去看看。 这路上黄二奶奶一个老太太,坐车也找不到路。 几个儿子媳妇也不愿意去,所以黄明就陪着老太太去了一趟。 “走嘛,捡螺丝去,我看到水沟头螺丝多得很。” “行嘛走起,你去喊哈周洋嘛,我找个桶然后我们一起去。” 清明螺,好吃胜大鹅。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又到了吃田螺的季节。 长箐一带地方,每年的春季都能在水沟里、河沟边发现大量的田螺。 而且现在环境好,还没有福寿螺入侵。 每年的春节,这可是当地人老人小孩都喜欢的美食。 张安找了个小桶提着,不大会儿,黄明和周洋两人就过来了,他们都带着个水桶和火钳。 “哥,你不带火钳啊?” “带什么火钳,还不是得弯腰下去夹,还不如用手方便。” 听张安这么一说,周洋干脆把火钳放在张安家院子里,不带过去了。 黄明看周洋不带,自己也不带了。 这几天,田里还都是油菜籽,不过大河里的水开始上涨起来。 田坝里已经有好几家村里的人在赶着牛去打秧田。 到了沟里,一个二个都踩在里面,开始摸螺丝。 “哟呵,今年的螺丝这么大啊。” 黄明刚下到水沟里,就看到石壁上吸附着好几个田螺。 伸手下去一摸,全给掏上来了。 “是哦,今年的螺丝比去年大好多。” 周洋也从水里摸了几个出来,一个个都比拇指头还大。 看到黄明跟周洋都开张了,张安捞起裤脚也往沟里一站。 开始弯腰在水沟里寻找起来。 其实水沟里的螺丝很多,但大多数都非常小。 所以大家出来捡螺丝的时候,都往大的摸。 那种很小的螺丝崽也不是没人吃,后世那些街边的摊子,卖的的螺丝都是螺丝崽。 还有很多食品厂,喜欢做这样的螺丝包装起来零售。 张安他们不摸小的,是因为小吃的吃起来不过瘾。 而且大家都摸小的,不出几年,沟里都见不到田螺的踪影。 “哈哈,你们看,我又摸到一个大勒。” 黄明举起一大个田螺给周洋跟张安炫耀了一番。 “你丢过来我看一哈嘛。” 张安远远的看,老大一个,都跟土鸡蛋差不多了。 不过隔得远,也看不起,张安还以为是摸到福寿螺了。 黄明一听,就把手里的大田螺丢给张安。 张安瞅了两眼,发现确实是田螺,不是福寿螺就放心了。 几人顺着这条小沟摸完,桶里已经装了好几斤。 今年他们三应该是村里第一批出来摸田螺的人。 现在沟里长得大的都还在,要是等到学校里那帮子娃儿不上课了。 他们摸过一遍之后,真的就只剩下一些崽崽螺了。 “好了好了,这些都差不多够了。” 摸了几条水沟,张安桶里已经装了半桶,周洋和黄明的收获也是不差。 所以张安一喊,大家就准备提桶回家。 先把摸上来的吃完了,改天想吃再来摸。 刚摸回家的田螺,壳里面都是泥沙,不能直接做。 要先装在桶里,放水泡着,往里倒些盐和菜籽油。 就这么放着静置一段时间,它们就会把肚子里的泥沙吐完。 一般大家头天摸回来的都不急着吃,放一晚上,第二天就差不多把泥沙吐完了。 最后把它们的屁股敲掉,就可以放在锅里开煮。 要是以前,就得等到第二天才能吃。 现在的张安可不想多等,晚上就想把它们下锅。 所以回家之后,放了些菜籽油后,张安就把水桶往空间里一放。 这样的话,等到一个来小时,就可以拿出来敲螺丝尖儿了。 螺丝这玩意儿,不仅吃起来慢,处理起来也慢。 需要一个个的把它们的屁股敲掉,才可以放进锅里煮。 张安他们这里吃螺丝,这样的大小一般都是直接煮。 除非是非常大的那种,就像是今天黄明那几个大的一样,才会把里面的螺蛳肉挑出来炒。 “咦,你去摸螺丝回来啊,还不少嘛。” 中午吃了饭,张建国就赶了羊出去,一直到现在才回来。 其实张安家的羊是不用赶出去的放的,后面树林里的草就长得非常好。 只不过张建国喜欢出去放养,现在没什么事,所以就由着他。 “今天没什么事情,他们过来喊,我就跟着去摸了。” 一开始就张安一个人敲,速度比较慢。 但张建国回来后,两个人一块儿敲,速度就快了起来。 处理好的螺丝,张安交给了在厨房里做饭的老母亲。 张安自己也会煮,不过煮出来味道是要差一些。 等到吃饭的时候,一盆子满满的麻辣田螺被王芳端出来放在桌子上。 这会儿盆里的麻辣田螺刚出锅,还冒着热腾腾的烟儿。 光闻着这股味道,张安就已经开始噎口水。 “你们爷俩先吃,我把旁边那盆子给老二老三家送些过去。” 王芳说着,就端起旁边单独分出来的半盆出门。 晚上张安都没吃什么饭,一直都在吸田螺,实在是太香了。 这顿晚饭,一家人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盆田螺消灭掉。 这玩意儿,其实肉没多少,就是吃得慢,耐吃。 后世就有人,在街边的大排档,点了两盘水煮螺蛳,喝了好几十瓶啤酒。 。。。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其实不仅仅是五月,四月就已经开始忙活。 清明前的几天,张安抽着时间把家里的秧田给打了。 清明祭祖过后,之前撒下去的稻种,已经长到了可以移栽的小秧。 而这段时间,村里来了不少人。 大多都是奔着张安家后山的樱花林,为了赏花来的。 张安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大多是看了吴明的报道。 才知道长箐这里有这么一片地方,所以就趁着周末过来玩一下,赏一赏樱花。 其实周五的时候,就已经有少数人过来了,张安还以为人家那些是顺道过来的人。 没想到到了周六的时候,村里好像恢复了过年那样热闹。 还好张安家的小秧前两天就已经移栽完成,油菜籽也还没到收割的时候。 所以这段时间,王芳在家里接待了不少来玩的游客。 村里去年摆摊子卖小吃的嬢嬢们,这几天又出动了。 从桥头开始一直到村里,可以看到有好多人在摆摊。 周洋这两天,还从大家手里花钱收了田螺。 白天做好了,就卖给来村里玩的人当小吃,买的人还挺多,生意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