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归家 就在陈渊一路上,做好了遭遇盗匪的准备时。 却发现这一路上格外的平静,他并没有遭遇到那客栈掌柜所说的盗匪。 陈渊在第二天下午,日头西斜之时,回到了平凉县。 陈渊站在一座高一丈半,夯土城墙表面布满时光痕迹,很多地方被雨滴冲刷形成坑洞,看上去十分沧桑的小城池前。 小城池城门宽不过近丈,城门上有匾额,上书“平凉县”三字。 在县城门口前,有两个穿着破旧绵甲,怀里抱着一杆生锈长矛,脸上已有皱纹和沟壑,看上去年近四十的老卒,正靠在打开的城门上打瞌睡。 平凉县的百姓进进出出,无人盘问和维持秩序,也不怕歹人混进城里。 而看周围进出平凉县城的百姓神色,似乎都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陈渊也跟随着稀稀落落的人群,进了平凉县。 陈渊边走边打量着街道,发现虽然是白天,但是平凉县街道上的人口并不多,看上去稀稀落落的。 根本无法和庐州府府治庐江城相比,光论热闹程度连孟良镇都比不上。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孟良镇是个镇子,本身不大的原因。 进了平凉县后,陈渊按照记忆中,自己家所在的位置西城走去。 由于他穿越后,前身已经出门上路,前往临县娘舅家借读了。 所以这个记忆中的家,却还是他穿越后第一次回来。 很快陈渊便来到了城西,一条名叫梨花巷的巷子里。 这条巷子并不宽敞,宽度只有七尺而已。 因为巷子里很多住户,都在院子里栽种了梨树,一到春季梨花开时,香味香飘整个西城而得名。 不过这条都是熟人的巷子里,陈渊一个道士模样打扮的人一出现,便像是黑暗中的萤火虫一样扎眼,吸引了巷子里所有人的注意。 身边路过的人都在盯着陈渊猛看,就像是防盗贼一样防着陈渊。 不过不少人在仔细打量了陈渊一阵后,顿时眼中都闪过了一丝恍然神色。 “这不是陈文清家,那失踪了几年的小兄弟吗?” “好像是。” “陈文清一家人,前两年都一直东奔西走在找他弟弟呢,只不过因为一直没有音讯,以为被贼人所害,这两年才放弃了。” “怎么穿了一身道袍,一副道士打扮的模样,这是出家了!” “完蛋了,之前陈文清还指望着他这小兄弟,给他家考个功名回来,这下子彻底没希望了。” 巷子里看到陈渊的行人们议论纷纷。 陈渊对于认识的人也礼貌地打个招呼,对于不认识的只是报以一笑。 就在这样引起的轰动中,陈渊来到了一间靠近巷子中段的小院前。 这间小院坐北朝南,院墙和梨花巷中其他用夯土修建的小院院墙没有任何区别,贴在院门的门神和对联都有些残缺,似乎被谋个调皮的顽童撕去了边角。 院门和门框,已经被风吹日晒得有些发黑和变色。 而这便是他记忆中的那个家。 陈渊试着推了一下院门,发现院门竟然没关。 咯吱! 一声木头摩擦的声音传来,院门竟然被打开了。 陈渊迈步走进院子里,目光一扫发现院子里的摆设布局,几乎和自己印象中差不多。 院子东西南北四个角落,各栽种了一棵成人手臂粗细,梨花已经盛开的梨树。 院子左右两边是东西厢房,最上方是正房,另外东西厢房旁边,靠近院门的位置,各相邻着厨房和茅厕。 “你找谁?” 就在陈渊打量着院子的时候,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在正屋响起。 陈渊转过身去一看,一个梳着羊角辫,目光明亮好似黑珍珠,骑在木马上,看上去十分可爱,年龄四五岁的小女孩,正在正屋里向院子里张望。 “都长这么大了?” 陈渊笑着对小女孩道。 他记忆中前身刚出门的时候,小女孩才一岁大小,整天被自己兄嫂抱在襁褓里。 “锦欣,你在跟谁说话?” 然后一个布衣荆钗,将头发高高挽起,梳了一个妇人髻,长相貌美,打扮看上去十分端庄得体,有些小家碧玉风格的妇人,腰上系着围裙,手上拿着一个舀水的葫芦水瓢,从厨房走了出来。 妇人年龄并不大,看上去二十二三的样子。 “二郎!” 这妇人在看到陈渊的一瞬间,先是愣了一会儿,在失神时手中葫芦水瓢,差点一个没抓稳落在地上,最后反应过来后,才避免了意外的发生,不过此时她没空注意手中的葫芦水瓢,她看着陈渊神色有些不可思议道。 “兄嫂。” 陈渊笑着道。 “你为什么穿着一身道袍,一副道士打扮的模样?” 许久之后心情恢复平静的妇人,随后将目光落在了陈渊身上,她惊奇问道。 “兄嫂,我拜入了道门。” 陈渊解释。 “你啊……” 听陈渊如此说,妇人有些无奈道。 本来丈夫还指望着这位小叔,替陈家考一个功名回来呢! 既然现在小叔出家成了道士,看来彻底没希望了。 没过多久。 在外忙碌的陈渊的兄长,陈文清也回来了。 得知本已经被他们认为遭遇不测的幼弟,陈渊竟然平安归来后,无比高兴的他,立即去集市上买了一壶好酒庆祝。 …… 正屋的圆桌上。 则摆了四菜一汤,都是陈渊兄嫂所做。 菜有荤有素,有煮有炖,色香味俱全。 除了炖煮的荤菜外,另外两个素菜都是炒的。 炖煮的是自家现杀的活鸡肉和晾干烟熏的腊豕肉,素菜是炒蒿菜和菘菜,汤是炖肉的肉汤。 三人面前都放着一碗粟米饭,倒上了酒,小女孩面前也放了一个小碗,给她盛了一小团粟米饭,妇人在给她夹着菜。 陈渊则和兄长陈文清,在旁边吃饭喝酒聊天。 陈渊兄长陈文清,是一个长相儒雅,气质温润,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 和陈渊的长相,有个五六分相似,尤其眉眼部位极为相似。 “三年前之前是不是遭遇了凶险,你怎么会出去后便杳无音讯?” 陈文清没什么心思吃饭,在两杯酒下肚后,他看着坐在对面的幼弟陈渊,心中既高兴又疑惑。 “也没什么,就是在路上遭遇一些意外,差点丧了命,幸好运气不错,因祸得福,得高人相救,拜在了一位高人门下。” 陈渊将自己这三年多的经历,用几句话轻描淡写地掠过。 “难怪你出家当了道士。” 陈文清叹气。 陈家乃是耕读之家。 祖上也曾是读书人,据说还出过几位举人,还有一位先祖曾去京都当了官。 不过这也只是风光一时而已,后来那位当官的先祖得罪了一位当朝权臣,自己被丢官罢职不说,陈家家境自此也一落千丈。 之后为了生活,陈家就从读书的士族,沦落为耕田的农家。 不过陈家后辈子弟,一直没有忘过读书的执念。 以前的陈家,连续七八代都是耕田务农的,到了他这一代才好一点,他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在县城做了一点小生意,好不容易让陈家摆脱了连续数代务农耕田的处境。 可惜祸不单行,他们兄弟二人的爹娘,却又没过两年,就双双得病,早早离世。 后来他看弟弟有读书的天赋,便下定决心让弟弟读书,最好能为陈家考个功名回来。 但是读书花费不菲,且需要家中需要有大量藏书才行,而在知识被士族垄断的大永,书籍的价格却又是无比昂贵的。 凭他做生意赚的那点小钱,负担弟弟读书笔墨纸砚没问题,但是书籍来源却是个大问题。 后来他们兄弟商量一番后,正好他们的母亲出身于临江县大族刘家,刘家底蕴深厚,家中藏书千卷,便决定让陈渊前往娘舅家中借读。 谁知道弟弟这一去不复返,三年多不曾归家,又毫无音讯,他们还以为弟弟在路上遭遇了不测。 “可惜了,以你的天赋,去当个道士简直浪费了。” 陈文清一副扼守叹息的模样。 “兄长,无论是读书还是做道士,都是不同的人生选择,谁又能说做道士就一定比读书差呢!” 陈渊刻意避过了兄嫂炖煮的豕肉,他毫不在意地笑道。 最起码读书就做不到得道成仙,长生不死。 ps:求收藏,求推荐票,求追读,求投资,大家很给力,竟然上了新书榜前十,虽然只是新人新书榜,还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