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除了巡察军务,龚承泽也没忘记魏梓轩的交代,专门抽空见了见那几位朝廷选派的贵族青年军官。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军官不仅未遭到镇疆军的刻意排挤,相反还颇受重用,跟镇疆同袍相处的也非常坦诚融洽。
他们对龚承泽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亲身体会,大家心里都有同样的一个感受:镇疆是当之无愧的圣唐第一强军,是消灭南方叛逆的绝对主力。
朝廷把重任交给大都护,完全可以放心。
龚承泽不晓得李江遥究竟是用了什么手段,居然把这几个贵族子弟弄得服服帖帖,帝君和左相原指望他们发挥监视镇疆军的作用,再不济也要暗中捣捣乱,可如今看来,这个如意算盘是打不响了。
龚承泽最善见风使舵,听众人这么讲,于是也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绝对赞同这个说法,等回到帝都,一定向朝廷转述他们的意见。
毕竟,这些年轻人都来自勋贵门阀,他可不想轻易得罪。
与勋贵军官见面之后,龚承泽决定提前结束对镇疆军的巡察检调。反正在这个地方也没啥搞头,不如早点离开,去下一站玄武军团耍威风。
然而,他才动这个念头,情况却忽然发生了变化——常涛指挥玄武军团撤出泰州驻地,向北开拔了。
他们的目标,是祸乱沿海的倭贼。
闹腾了多半年的倭贼,此时已经在东部州府站稳脚跟。董天星曾几次调集兵力,大举反击,甚至连玄武军团都派了六万人增援,可仍旧没能夺回失守的城池。
无奈之下,朝廷终于决定让主力军团正式参战,力求尽快解决倭贼侵扰的问题。
常涛奉兵部命令,率领玄武军自泰州、扬州北上,沿淮安沐阳一线向东海挺进,扫荡盘踞在东海郡和琅琊郡的倭贼,得手之后,再继续攻打齐鲁胶东一带。
八万大军撤离江北防线,对于平叛战争来说,无疑是一个牵连甚广的变化。而最要命的是,玄武军团因为离开所留下的防御空缺,究竟让谁来补?
董天星之前曾建议,调白虎军团去打击倭贼。但这个想法被都督府否决了。殷诚毅给出的理由是:白虎军团作为关中地区重要的防御力量,驻守从帝都至潼关一线,绝不可轻易改变。
对于这个可笑的借口,董天星当即上疏驳斥:如今圣唐的敌人主要集中在大江以南和东部州府,关中地区有帝君的禁军军团,足以拱卫京畿,何必再让十二万白虎军闲置在无须防守的潼关一带,白白浪费战力?
但可惜的是,帝君李炳对此却另有一番考虑。他很快发下旨意,表示赞同都督府的看法,白虎军团不动,仍由常涛他们北上抗敌。
而玄武军团的防区,可以由临近的凤凰军团负责,或者调青龙军团一部接替。
董天星被气得脑袋疼。
他心里清楚,李炳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为加强帝都附近的军力存在,防止有人威胁皇权;二来,李炳和大臣们都自信的认为,目前北攻南守的格局已经形成,劳剑华的叛军是不敢主动挑衅朝廷大军的。
因此即便玄武军团北上,大江防线也不会有什么闪失。
然而在老董看来,帝君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白痴。傻子都能想到,东部州府忽然冒出来的倭贼,肯定是劳剑华包遇春找来的帮凶,目的就是要扰乱大江防线后方,甚至吸引主力军团抽身离开。
而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江南叛军势必不肯错失良机,任由朝廷从容部署。
董天星一边暗骂李炳愚蠢,一边给李江遥写信求助,希望镇疆军能尽快抽调一些主力部队,火速填补玄武军留下的防御空白。
最起码,也要保住泰州、扬州两座重要城池,以及遍布于此的造船厂。
对于常涛他们忽然被派去扫荡倭贼这件事,李江遥同样颇为惊讶。如此重大的军事调动,朝廷既没有经过认真讨论,也不曾征询前线各军团将领的意见,说拉走就拉走,而且还是整个玄武军团全体行动,简直把打仗当成了儿戏。
不用等董天星发来求助信,他便提早一步做了准备。驻守滁州的第八军接到命令,集结四个营的兵力赶赴扬州接防,而更远的泰州则由第九军负责,轻骑兵第二旗驰援。
李江遥的动作不可谓不快,但可惜的是,劳剑华他们的动作更快。
常涛的主力刚离开没多久,一直隐藏在夹江河口的叛军便迅速出动,几百艘大船横渡江面,叶荣成亲自指挥,率领三万兵马登陆江北,直奔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