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解祯亮仰着头遥望着夜空中的星辰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南京金陵城,在皇城宫殿的阶前,皇上朱棣,也正背负双手,仰着脖子饶有兴致的望着夜空。
他似乎没有在特意的看哪一颗星星,只是就这么随意的看着,脑中在沉思着。
四周没有内侍,那些内侍们已经被他远远的打发开了,只有一个瘦削的身影穿着官衣匍匐跪倒在他身后,一动不动。
看了好半晌,朱棣活动了一下略微有些酸痛的脖子,忽然开口问道:“七星连珠,这日子你不会算错吧?”
地上跪着的人头也不敢抬,用宏亮的声音应道:“此前臣已经反复推算过多次,按照之前的古籍史料记载,此异相每次出现均在一甲子以上,臣按星象推演,发生的日期出入当在一日前后。”
一甲子?就是六十年,也就是说此生也许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得见这天空中的异相,也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去完成他心中的这个梦想。
朱棣的心里不禁感觉到有些感慨,时光无情,白驹过隙,纵然他贵为天子,九五之尊,也无法逃开岁月的魔掌。
自从徐皇后薨后,朱棣日渐感觉到时间的无情,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从前他可以连续几日不眠不休,率军奔袭千里,甚至登基之初,百废待举,他也能连续几个通宵达旦,批阅奏章。
现在,自己却感觉精力不济,一到了夜间就很疲倦,再也没有了从前的精神头。
多年的戎马生涯,军旅生活,给他的身体留下了许多的旧疾,每当天气变幻或者独自一人的时候,这些旧疾就会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与旧疾一起隐隐作痛的,还有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的那些挥之不去的回忆。
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老了?
只有老人才会经常回忆从前,回忆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
可是他还不能老,他还不想老。
他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干。
他还要带领着大明的铁骑,北定大漠草原,扫平那些一直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的北元残余。
他还要带领着天下的百姓,建立一个富裕繁荣的天朝上国,引万国朝拜,成为永世流传的传奇。
他还有太多的愿望没有实现,这些他父亲没有做到的,那些历朝历代的所谓明君圣主们都没有做到的,却又都梦想着要实现的,美丽的瑰梦。
当然,还有那个他从小就藏在心里的梦想。
朱棣出生在南京金陵城,父亲当时给它取名为应天府,意思是顺应天命,推翻元朝天下。
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与陈友谅鏖战,所以当他降生在这个世上的时候,父亲因为军情紧急,甚至还来不及看一眼这个刚出生的儿子,就匆匆返回前线去指挥作战了。
所以朱棣的童年其实极少见到父亲,一直到了他七岁的时候,那是一个年底,父亲已经准备在新年登基称帝了,这才把他们七个兄弟聚集在了一起,祭告太庙,正式的为他们兄弟七人赐名。
七岁,朱棣才和兄弟们一起有了自己真正的名字。
从小朱棣就任性狂野,活泼好动,这和他后来深得父亲欢心的大哥朱标的性格迥然不同。
父亲不在京中的日子,他常常在皇宫里一个人撒野似的乱跑。
有一次,他无意中跑进了一间堆满了发黄的书籍和许多竹木古简的房间。
这个房间很偏僻,平时根本没有人去,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好奇的朱棣于是翻看着桌上的书。
当时
他并不知道那是一本什么书,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知道了那本书的书名,叫做《推-背图》。
书上有图画,有文字,可惜太过深奥了,他完全看不明白。
一旁还有一本厚厚的笔记,写满了对于此书的解释和分析,从这个里面,朱棣渐渐的看到了一个故事,一个令他着迷的故事,一个关于一个上古流传下来的,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宝藏的故事。
朱棣当时读得如痴如醉,可是就在这时,有脚步声传来,有人来了。
朱棣藏了起来。
进来的是一个气度非凡容貌俊美的年轻儒生,他并不知道这个儒生是谁,自然也绝对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他会和这个儒生经常在皇宫之中一间幽暗的密室之中见面。
只不过,这个儒生此时已经变得苍老,而且全身被锁链锁住,还用一对大铁环穿了琵琶骨。
当时那儒生走进房间,就开始全神贯注的开始读书,研究。
他是那样的聚精会神,以致于连朱棣偷偷的溜掉了也丝毫没有察觉。
从此,那本书上的那个故事就牢牢的刻在了朱棣的心上。
后来他又悄悄去过那个房间几次,那个房间却已经被搬空了,没有留下一本书,一页纸,也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儒生。
可是,那本书和那个故事却一直让朱棣无比的着迷,他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关于这本书,关于这个故事的一切东西,经过了好多年,终于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和它背后的故事。
只不过,在当时,父亲不但对于文武百官,甚至对于他们这些个皇子们的言行全都有着严密的监控。
朱棣的行为很快就传到了父亲耳中,他无比的震怒,严厉的斥责朱棣,追问他是从哪里得知这些故事的,甚至于还动了手。
朱棣咬紧了牙关,只是一口咬定自己是出于好奇,对于当年那个神秘房间里的书和那个儒生,始终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