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汉臣这边倒不大热衷此类活动,到天竺寺最高的官员是浙江按察使,巡抚和布政使都未出城。
五百骑兵突然杀到天竺山下,令在场的官员措手不及。根据清军的情报,革命军还未突破宁波、绍兴防线,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杭州呢?
斩首行动取得圆满成功,杭州将军、副都统,浙江按察使等官员被包围在天竺寺内。他们习惯了坐轿,奔走无力,大多在革命军骑兵的砍杀下毙命。
攻城方面同样很顺利。黄宗汉亲自带队,假装从前线败退,来到清波门前,要求守军开门。
守军亲眼见到总督大人,自然没有怀疑。城门洞开,黄宗汉率亲兵一拥而入,控制住清波门。后面一千五百名革命军骑兵,迅速进城,与清军展开巷战。
浙江巡抚罗遵殿,与黄宗汉、何桂清、彭蕴章等人一样,都是道光十五年的进士。但罗遵殿官场的发迹,靠的是湘军的提携,被时人视作湘军系统的人。
罗遵殿为人廉介绝俗,不太合群,与官场同僚很不对付,不大珍惜同年之谊,并不与彭蕴章、黄宗汉等人攀交情。他在湖北做道台时,办理团练有功,受到湘军大佬胡林翼的赏识。
胡林翼由湖北按察使升布政使,直接署理湖北巡抚,不久实授,可谓超擢。胡林翼做巡抚时,最倚重两个属僚。一个是阎敬铭,擅长理财。另一个便是罗遵殿,擅长治吏、团练。
湘军崛起,罗遵殿也水涨船高,升任浙江巡抚。黄宗汉做闽浙总督时,作风强势,事事压制罗遵殿,屡次与罗遵殿爆发冲突。罗遵殿心里也憋着一口气,伺机报复黄宗汉。
这下,罗遵殿听说黄宗汉投敌,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立即组织清军反击革命军。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参与守城的清军,主要有杭州内城里的八旗部队约两千人、绿营兵三千人、宝胜勇(团练武装)约三千人。
革命军骑兵轻骑冒进,没有携带重武器,缺少足够的补给弹药,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夺城。
好在斩首行动取得成功,八旗高级军官在城外天竺山毙命,八旗兵群龙无首。杭州是人间天堂,八旗兵长期驻扎在这样的天堂,早已腐化堕落,毫无战斗力。他们略作抵抗便逃入了满城,随后紧闭满城城门,静观事态发展。
罗遵殿是湘军系统的人,曾与胡林翼、曾国藩一起共过事,也算见过大风大浪。他亲自率领绿营兵,前往清凉门堵截缺口。
但这些绿营兵实在是太不给力,即便装备了洋枪,仍然惊慌失措,乱打一气。胆子小的绿营兵,干脆扔下武器,脱去号衣,或缒城而逃,或潜入民居。
(晚清官军战斗力之低下,着实令后人匪夷所思。清廷不得不依赖湘军、淮军这样的私人武装保家卫国。
(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陆军与李鸿章的淮军装备相似,甚至还不如淮军。当时的日军已经全面接受西方军队操典战术,却在战场上惊奇地发现:
(淮军步兵连最起码的卧倒射击、据枪瞄准战术都不会,拿着先进的步枪胡乱射击。)
却说罗遵殿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却还是一拳难敌四手。抚标亲兵很快崩溃,罗遵殿只得率部退往巡抚衙门。
杨田率军一鼓作气,逼近巡抚衙门。骑兵们沿院墙翻入巡抚衙门,与抚标亲兵短兵相接。绿营兵迅速崩溃,或死或降。罗遵殿见势急,不肯投降,用随身携带的小手枪自尽。
浙江境内长时间不打仗,早已是文恬武嬉。两千革命军骑兵冲进城后,所遇的抵抗非常微弱。
两千旗兵龟缩在满城内,三千宝胜勇都是临时募来的乡勇,从未经历过大的战斗。让他们守城尚可,若论巷战,他们可没这个能耐,也不会为清军卖命。
偌大一个杭州城,迅速落入革命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