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1850再造中华 > 第631章 动摇

第631章 动摇(2 / 2)

 推荐阅读: 九天神帝 姑娘不必设防,我是瞎子 凌天剑帝 快穿之女配她真的无敌 真话系统:我成了反向选秀顶流 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 离婚后带崽嫁大佬 疯了吧,让你当族长,族人都成帝了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我以狐仙镇百鬼
最新网址:hbcjlp.com

在他眼里,黄冕虽已6十2岁,却神采奕奕,像是5十出头。曾国藩虽才4十6岁,却神情委顿,垂垂老矣,像个6十多岁的小老头。

两相比较,似乎预示着中华帝国的崛起、满清的没落。国家的灭亡,往往牵动着亿万人的命运。对于湘军来说,如果曾国藩执迷不悟,1味顽抗到底,数万官兵都将成为他的陪葬品。

他与同僚彭玉麟同为湘军水师统帅,同样律己甚严,关心百姓福祉,关爱黎民苍生,很受曾国藩的倚重。

久不言语的杨载福,忍不住问黄冕道:“老前辈,老百姓到前线支援革命军,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若是自愿的,动机在哪里?”

黄冕答道:“百姓踊跃支援前线,完全是自愿的。帝国每占领1地,就在占领区内平分地主土地给农民,地主则获得工厂股份等有价证券,以资补偿。他们摇身1变成为工厂股东,甚至成为中小企业主。

“农民无偿获得土地,没过两年就实现了温饱,对帝国感恩戴德。另外,帝国对于参与拥军支前的百姓亦有税收、用工、参军、上学等方面的优待,故百姓支前十分踊跃。”

杨载福对复兴会深感兴趣,可当着曾氏兄弟的面,他也不好表现得过于热忱。

倒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年轻有为,思想活跃,问黄冕道:

“老前辈,我国地主虽然多为知识分子,却并未接触过工厂企业,更不懂经营之道。帝国剥夺地主土地,却让地主经营企业,这能奏效吗?”

黄冕环顾中军帐,发现诸位湘军大员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自己。他不禁感到1丝好笑,自己此番前来湘军大营,是为了劝降湘军的。

看大家的意思,似乎已有投降之意,却迟迟进入不了正题。大家避而不谈投降条件,却对帝国深感好奇。

黄冕对道:“地主亦分配1部分土地,人均占用土地略高于普通农民。土地1经分配,禁止买卖,所有权在村集体,不在国家,亦不在个人。

“地主被没收大部分的土地、房产,以此折算成有价证券,作为地主投身工商业的资本。我国地主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和视野。只要引导得当,办理工商业并不存在太大困难。

“与满清重农抑商不同,帝国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企业主、商人在帝国治下地位很高。他们不仅名利双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大量农民就业成为工人,真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譬如我胸口这支自来水笔,产自杭州自来水笔厂。这个工厂由杭州商人胡雪岩筹建,浙江省委参股,股东大多是杭州士绅地主

“所用机器、技术都来自广州怡和集团,工人多聘用当地农民。自来水笔厂虽才成立1年,却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给股东们带来了初步的收益。

“这种笔方便携带,易于书写,对于文化传播意义重大,大家都是读书人,想必能够预见到这1点。

“在满清治下,不管是做官也好,还是经商也好,人们有了钱只会购买更多的土地,只会压榨更多的农民。在中华帝国,大家挤破头也要投资工商企业,普通人家有点闲钱也会购买公司股票。

“中华帝国不只会喊口号,也会脚踏实地兴办实业,取洋人之长,补中国之短。帝国不只会没收地主土地,也会给地主以活路,引导地主投身工商业,为复兴中华点燃希望。”

在座的湘军大员,颇受震动。他们对帝国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由此不难看出,大家已无战心,都盼着曾国藩下令投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