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你在散布什么谣言呢 “好些单位都收到了,不是一两起了。” “通报上说是石印版本的,伪造得比较精细,很不容易识别。” “什么粮票啊?多少斤的!我平常可是没注意粮票的真假。” “1市斤的全国粮票。” “那还好,还好我负责的窗口收的一般都是京城粮票。怪不得我们单位领导还没通知到我们。” “明天上班,估计你们领导就找你们开会了。” 李铭娄晓娥两人也没在意,他们两人只有用粮票的时候,没地方收粮票。 办理好书籍的借阅,李铭骑自行车载着娄晓娥回城西小四合院。 深夜,95号四合院东厢房。 李铭收拾好桌子上的稿子,穿上厚外套,正准备出门去娄晓娥那过夜,突然发现秦淮茹溜出来了。 他又把厚外套脱了,在炕上等着这小女人。 关好房门,秦淮茹靠着昏黄的台灯,轻手轻脚的进入小卧室。 “是有什么急事吗?你都跟我请了好几天假的。”李铭小声问道。 不像之前每次来的时候满脸堆笑,秦淮茹发愁说道:“那个压根没来。可能是因为我最近有点紧张过度了。都快要考核了,我二级件的技术还是在标准边缘上,可能过也可能过不了考核。” “真是的!就这么点小事情。伱一级稳过,即使二级过不了,不就差6块钱嘛!” “即使没通过考核,你不是还有我养你么。你这纯粹就是瞎紧张!好了别担心了。” 秦淮茹小声嘟囔道:“是每个月差6块钱呢。一年就72块钱了!” “那你天天担心就能有这72块钱了么?” 秦淮茹委屈巴巴的说道:“我是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还想你安慰安慰我呢。” “安慰人,我可不会。我只会扎心捅人。” 。。。 (⌒o⌒ 。。。 郁结的心情得到疏通。 秦淮茹轻松道:“你乡下的温室大棚没事吧?我早上起来只见你门口的雪扫成了一堆,没见你人。” “昨晚那么大的雪,我肯定是打早就去乡下查看。没什么问题。生产队的两个小伙子很尽职尽责,凌晨就开始清雪,清了好几次,早上我去看的时候,大棚顶上干干净净的。”李铭也是轻松惬意的说道。 “这么认真做事的小伙子可不多,你得多表扬一下人家。” “我早想到了。我早上就送了好些吃的下去给他们。天气寒冷,人没有点油水还真撑不住。”每个地方的饮食跟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让北方也跟南方一样清淡饮食,那有点坑人,就连动物也知道要养肥膘过寒冬。 提醒他要给好处的是秦淮茹,怕他给多了的也是她,叮嘱道:“你还是得算着点花钱。你做这个温室大棚估计就掏光了你的家底。现在调回厂里来了,你又少了一份鲁家山那边的津贴。” 李铭不在意道:“厂里发的津贴也没两块钱,买肉都买不了三斤。” “说起买肉,我今天早上去买肉的时候,市场那边居然还多了一杆秤,说是给感觉称头不准的顾客使用。” “你去称了没有。” “我才买两毛钱的肉,有啥好称的。我也没见其他人去称。” 这事情讲起来,还得感谢李铭之前第一篇批评商业流通单位的文章、第二篇建议搞服务满意度评比的文章。 以前这些商业部门自己内部评先进评模范,属于自说自话,还有那么一些人滥竽充数的混在先进模范里面。 现在上面出了通知,末位轮岗的政策真出来了! 一些专业业务能力的评比,以及由被服务的下游单位、群众对这些商业部门的职工、单位进行满意度评价。 年底评比业绩、服务双落后的单位,领导调离。 年底评比业务、服务双差劲的职工,个人调离去其他单位。 从油水足又体面的岗位调去其他部门的岗位,特别是比较缺人的重体力岗位,可以说会要了他们的老命。人是被淘汰过去的,可想而知这类人在新单位会是什么待遇。 最近各个商业部门都在搞各种为群众服务的活动,一家更比一家卷,就为了年底评比能拿个高分拿个好名次。 可能有人说最后会卷到没人愿意做这些事,那就不可能,社会上多了去的人还没有工作。 “两毛钱的肉,估计都不够棒梗一个人吃的。怎么也得买个五毛钱的,你又抠门了,考核之前你自己也要好好补一补身体。”对秦淮茹老是习惯对她自己抠抠搜搜,李铭很是无语。 “立冬那天下午,我不是在院里请院里人喝热汤嘛。那一次就把我家这个月的猪肉票全用掉了,今天的猪肉票还是前两天领到了下个月的票。再说我现在身体有劲得很,能吃饱饭就够了。” “你有个屁的劲,刚刚差点就让我不上不下的。等会回去的时候去柜子里拿两根腊肠回去。” 秦淮茹有些不服气的说道:“你就跟头蛮牛一样的,这换谁来也顶不住啊!” “那现在休息好了没?” “休息好了.” 。。。 推门而入… 。。。 第二天早上,红星轧钢厂采购三科。 昨天周日没人上班,此时的办公室相当冰冷。 钱进正蹲在地上烧炉子,李雪瑶在旁边叭叭的讲述不知从哪听来的传言。 “雪瑶姐,你这回又是在散布什么谣言呢!”李铭开玩笑道。 李雪瑶很是兴奋的说道:“小铭,我这听来的可都是真事!这回可是大案子!城南第五粮店的职工检举揭发他们粮店长期克斤扣两。” 也不需要别人问,李雪瑶自己就接着往下说:“他们长期使用一只无铅心的磅砣,每出售二十斤粮食便少给顾客1两左右。再加上他们以次充好、虚报损耗的方法,贪污的粮食、粮票有五千多斤,现金一千多块钱。” “这还真是大案要案啊。不过,20斤扣1两,他们能扣出五千多斤的粮食,这是扣了多少年了呢?”李铭伸手拿了一份报纸,顺便问了一句。 李雪瑶接话道:“没多久,就这两年的时间。他们是还把每袋一百八十斤重的粮食跟每袋二百斤的混在一起,当二百斤一袋卖给了伙食单位。” “经常过手大量粮食的人,肯定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份量。能搞成这事情,伙食单位还得有他们的同伙。”李铭随意的点评了两句。 钱进边忙活边问道:“他们是闹啥矛盾了?粮店职工干嘛要检举揭发粮店?” 感谢您的订阅! 感谢您的投票支持! 感谢书友202005200824632的月票支持! 请您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