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的历代先君,都有自己的陵墓,这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防止那些胆大妄为之徒行不轨之事,这些陵墓大多数凿山而建,埋在深而坚的深山之中。
而除了埋藏在山里的庞大的地宫之外,在皇陵的地面上还兼有许多的附属建筑。
一个帝王在位时间越长,陵墓的规模也就越大,后世的人们就可以通过陵墓的规模,看出帝王功绩上的大小。
在历代先君当中,孝武皇帝在位五十四年,所以他的茂陵修建的时间最长,规模自然也就最大。
而孝惠皇帝和孝昭皇帝在位的时间最短,陵墓的规模自然也就最小。
所以,当刘贺提出来要继续为孝昭皇帝修完陵墓的时候,上官太后才会如此欣慰。
但是,花数以亿计的钱财,调动百万民夫修建这些巨大的陵墓,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历代天子那小小的虚荣心,也不是真的相信有死后的事件。
或者说在修建陵墓这件事情当中,这两个因素被考虑得最小。
而真正的原因在于修完陵墓之后,可以借“护卫陵墓”的理由,从帝国境内征调世家大族填充到三辅地区,以此来削弱世家大族在各郡国的实力,进而抑制土地兼并,加强中央集权。
到孝昭皇帝为止,长安周边共有六座皇陵,再加上若干座太后和公主的陵墓,一共有十几座大墓。
除了孝昭皇帝的平陵还没有填充百姓之外,其余的都已经建成了陵县。
这些陵县的规模大小不一,人口的数量在几万人到几十万人之间不等,全部都由太常寺管辖。
因为迁来陵县的人户都来自关东大族地区,家财颇多,也就使得陵县比寻常的县更富裕。
生活富足,接受教育的机会就多,人才的密度也就比其他地方高。
于是,陵县不只是拱卫长安的军事重地,更是了长安城人才和财富的仓库。
如果没有陵县制度,那么三辅和长安的富庶程度恐怕要十去其七八。
但是,凡是都有好有坏。
陵县制度虽然为大汉帝国中央集权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但是要坚持却并不容易。
每一个天子下令要征调关东富户巨室填充陵县的时候,几乎都会受到强烈的抵抗,甚至常常还因此发生暴动。
和那些儒生不同,富户巨室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他们能做的事情很多。
所以天子此刻提出“征调关东富户巨室填充陵县”的事情,吃力不讨好。
孝昭天子长眠于平陵已经两个多月了,霍光本应该早就在朝堂之上提出此事了。
但是由于知道其中的困难,更因为汉军马上就要出征,怕后方生乱,所以才一直拖到了此时。
在原来的计划中,霍光是要等出征匈奴的汉军凯旋之后,才会将此事在朝议上提出来。
如此算下来,起码也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霍光没有想到,天子会主动提出这个要求。
“陛下,关东多豪民巨室,盘根错节,颇有势力,下令征调他们来陵县,必然是阻力重重,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做成的事情。”
刘贺自然知道困难重重,但是正因为困难,刘贺才要做。
越是做困难的事情,受益才会越大。
“仲父,朝堂上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件是容易下来的,越难的事情就越要做,像仲父辅政十几年,再难的事情不也做过了吗?”
刘贺这几句发自肺腑的话,似乎又让霍光回到了十几年前,这十几年来,他在朝堂上做过的难事确实很多。
既然想着要给天子放手,那么也应该让他做一些难事。
“既然陛下有心,那就放手去做吧,有老夫在陛下的身后看着,有整个大汉在陛下的身后顶着,那些关东的豪民大族也是不足为虑的。”
“那朕拜谢仲父的信赖!”
刘贺突然行了一个子侄辈的大礼,惊得霍光连忙回礼。
略显激动的刘贺连忙又想给霍光敬了一杯茶,因为太心急,还将茶水撒了一半出来,惹得二人不禁大笑。
在笑声之中,霍光对天子存有的那些本来就不多的芥蒂,渐渐消失了。
他突然意识到,眼前的天子和孝昭皇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孝昭皇帝听话、无害、隐忍,但是不可能替霍光分忧,成为明君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今天子任意、孟浪、异想天开,虽然有些不好控制,但是却能帮着霍光做一些事情,很可能成为明君——天子成为明君,霍光与有荣焉。
一个是听话的学生,一个是有才干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