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墨家的科研之路 腊月,入冬,宜屋中烤火,被内昏睡。 北风卷地而过,先是夜间砸落细小如珠的“雪子”,在地上铺满薄薄的冰渣,月光下宛如冰糖,待到白日雪花纷飞而下,可以顺顺利利地盖在上面,不被消融,只用一两个时辰的工夫,就积得厚厚一层,可以没过脚背。 陈洛手中捧着水杯,望着飘起来的氤氲水汽,缓缓饮下一口,感受着温水湿润口腔的舒适。 他侧头感慨:“这样天寒地冻的情况,还需要郭兄在外面跑东跑西,真是麻烦你了啊。” “陈公这是什么话。”郭黎摇了摇头,“从楚国返回后,这半个月内您不仅要处理阳夏的事务,还得为墨家操心,反倒是让我们不好意思了。” 这话并非客套,郭黎也不是那种喜欢溜须拍马之人。 只不过有些事情,他是看在眼里的。 陈洛一路将项羽送到吴中,祭拜了项梁墓,又连着参与了小半个月的宴会,接着是马不停蹄地赶回阳夏。 回到自己封地后,他上午负责处理侯国内的政务,下午查看阳夏近半年的税收以及经营情况,途中还得抽时间来指导墨家的发展,晚上还不一定能休息,时不时得折腾大半宿。 属于是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了。 好在陈洛的【体质】那栏数值不错,可以支撑得下来。 “和你我就不说太多闲话了,说正事吧。”陈洛笑了笑,直接问道,“我给你指明的那几个方向,秦墨他们怎么说,你一项一项给我仔细讲讲。” 郭黎老老实实地转述:“您交代的‘御马三宝’中,马鞍和马镫因为是皮具,做起来相对简单,现在已经有了模板。 接下来只需要秦墨们不断进行调试,最终它是能让骑手在马上坐得安全舒适的。 不过那马蹄铁的制作,倒是遇到了些小麻烦。 根据反馈,是有这几样问题。 首先就是每匹马的马蹄形状不同,难以制成统一的模具,其次是这马蹄铁的样式固定不下来,厚重一分的话,马儿跑起来易折腿,脆薄一分的话,底部最多几十公里就磨损殆尽,用处不大。 听说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已经有七八头驽马折腿了,在没有做出阶段性成果前,估计是不敢用战马进行测试。” 说完“御马三宝”的具体制备情况,他无奈苦笑一声。 马鞍和马镫让他脸上有光,可马蹄铁的制备过程就让那些荣耀全都消失殆尽。 别看听着只有七八匹驽马折腿,但实际上马儿断腿几乎等同于丧命。 因此制作马蹄铁的过程是消耗了七八匹驽马,而且从计划开始实施,到现在不过短短一旬。 除去规划草图、制作模型的时间,实验过程中可以说是每天消耗一匹驽马,放在外面去说,估计不少富户会惊掉下巴。 陈洛却是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无所谓,几匹驽马罢了,你们放心去操作就行,不用畏畏缩缩,至于钱的事,那都不是问题。 至于战马,现在管制不严,给你们弄来个几十上百匹不成问题,过个两三年,专门的限制政策落下来了,那我修书一封,去找羽兄给你们要。 到时候我回了长安,阳夏这边的赋税送过来麻烦,除了要上供给朝廷的,我是打算留下两千户的赋税直接留给你们用于研发。 对了,所有的墨家弟子都不能亏待了,他们的伙食与居所都按照阳夏中等偏上的的标准来。” 之所以他这么大气,一来是自己不缺钱,二来是墨家弟子们研究的东西成功之后,带来的受益远远不是用钱粮来衡量的。 比方说现在墨家在研究的“御马三宝”,乃是国之重器! 有了马镫和马鞍,哪怕训练时长不过两年半的骑手,可以与那些在马背上摸爬滚打了小半辈子的匈奴人一较高小。 至于马蹄铁,更是减少战马损耗的宝物。 有了它的存在,可以做到支撑骑兵军团经过一场大战,而不让国库损耗亏空。 “陈公高义。”郭黎此时已经热泪盈眶,明白了什么叫“士为知己者死”。 换到后世,如果有满额超额的科研经费,加上住所包分配、相应的社会地位等等优待,达到这样的条件,怎么可能吸引不到科研人员呢? 反正陈洛明白,只要自己不去搞“拿酒水泡脚,珊瑚当柴烧”那种脑子坏掉才会做的行为,他御史大夫的俸禄加上一两千户的税收,支撑他在长安的开销加人情往来是绰绰有余。 在不过奢靡生活的情况下,与其留下大量的钱币屯在仓库,还不如向墨家弟子们撒币。 摆了摆手,陈洛坦然说:“郭兄接着往下说就是,另外几个方向研发得如何?” 回到阳夏后,他是给墨家弟子点明了自己知道的数个“科研方向”,是在汉代可以点亮的科技。 作为文科生,自己仅知道名词与相关概念。 至于图纸和制作方式,他是一概不知。 当时陈洛说出来这些“脑洞”后,看着懵逼的郭黎等人,深觉是为难他们了。 最为具体的构想是郭黎刚刚所报告完毕的“御马三宝”,也是现在墨家弟子主力研究方向。 郭黎恭敬答话:“陈公交代给我们的其他事情,秦墨们是分出了小部分人正在探索,只是用树木原浆制作成洁白平滑的纸张,以及寻找可以点火炸裂的石头,暂时还没有思路。” “没事,也不急于一时。”陈洛料到了这种情况,半个月让墨家弟子们搞出来这些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东西,确实不太现实。 想了想,他是出声说:“对了,待到来年开春,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们可以去寻找一种树叶……嗯,那种树叶尖尖的,用滚水泡开会有清香。” 在尚未发现茶叶的汉代,自己平日坐在屋内提神醒脑的饮品只能用“姜盐水”,实在太惨。 如果嘴里的口味不再那么枯燥,生活质量是能更上一层楼。 ———— 阳夏纸最早见于汉代,具有耐老化,少虫蛀,寿命长,不变色等优点,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采用阳夏纸保存,依然如初。 故而阳夏纸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文房四宝品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