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击破匈奴的办法 赵地。 十七万汉军正逐步推进,他们依靠着城池和山地来对抗匈奴人的袭扰,稳扎稳打,不给匈奴用骑兵截断包围的机会。 韩信想要稳健,就不会让匈奴找到任何一丝漏洞。 除非对方在战场上正面突破他布置的阵型,将汉军打穿打崩,或许当世仅有项羽可以做到。 何况韩信会对这样的情况防上一手,不会使大军在未了解前方的情况时,贸然踏入适合匈奴作战的场地。 这样的打法是使得匈奴人相当难受。 汉军一步一步将失地夺了回去,如果匈奴没有在最开始的时候将它再抢回来,就永远的失去了它。 相应的,匈奴人的活动范围被无限压缩,再想向前去劫掠粮食与土地几乎成了梦呓。 此时,汉军正驻扎在上艾县。 韩信面容严肃,刚与与众将交流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散会过后,陈洛留了下来。 “现在战局情况略显复杂啊。”让侍从送来两杯清水,他饮下一口后,揉了揉眉心。 匈奴见到韩信实在太过稳健,于是模仿一手,同样不贸然出击,开始固守关隘。 刚才那场众将会议上,哪怕是最不通军事的自己,同样是感受到了对方战术改变带来的压迫。 之前匈奴骑兵是尝试过夜袭、截断粮道、包围歼灭…… 他们每用一次计谋,就得折损至少两千骑兵,外加赔上汉军最稀缺的三五百匹骏马,纯属大慈善家行为。 哪怕是最尖酸刻薄的人,也得夸上一句“真是有国际主义精神啊”。 韩信面色沉稳,静静地盯住自己面前的地图。 想了想,他是开口接话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些匈奴人是想要守住井径关,如果我是匈奴单于,也会这么做。 当然,我不是无的放矢,派出去用于侦查的士兵回来汇报的内容,全部可以充当我这一猜测的侧面证明。” 从案牍上众多竹简中抽出几卷用丹色笔墨点过的,他递给陈洛。 在陈洛观看那几卷情报的汇总分析时,韩信又继续讲述自己的看法:“井径关易守难攻,这从地图上都能看出来。 那些匈奴人拥兵甚众,守关于此,我们想强行突破,即使付出相当的伤亡,也不一定能取到效果。 但井径关后,那大片大片的平原是绝不能丢失的! 任由匈奴人在那驰骋,他们会慢慢吞灭得不到支援的燕国,并掌握着南下攻齐的通道。” 陈洛抬起头来,目光稍稍从那几卷情报上移开,顺着韩信所指的方向,朝地图上的大概位置看去。 听了这般详尽的分析,他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若匈奴按照这样的计划布置,那我们恐怕真有一场硬仗要打了。”陈洛皱了皱眉,原本他希望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小胜,压缩匈奴的空间,让他们在得不到新利益,且损失更大的情况下,主动退却。 只是战场瞬息万变,计划赶不上变化再正常不过了。 万不得已下,需要与匈奴正面硬拼,自己会选择支持。 韩信摇了摇头说:“我还是希望以最小的伤亡,去击败这些匈奴人,你看这个。” 说完,他又从案牍上的众多竹简里,抽出来了一卷标有两道斜杠的竹简,递给陈洛。 片刻后,陈洛瞳孔微微放大,惊诧出声道:“南越进犯,陛下亲征?这是什么时候传来的消息。” “今早从关中送来的,我怕扰乱军心,便没有宣布,这还有萧丞相的一封亲笔信。”韩信回答,将一卷帛书递出。 陈洛接过后,发现萧何没有在信上明言,可有数语对韩信在进行暗示,比方说“关中粮食困难,出现因无人耕作而荒废的土地”“关中无将,故而陛下亲征”“征南越乃动用禁军,因关中难征来士兵”。 这都在催促韩信尽快结束战争。 看着这些话沉思片刻,他抿嘴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何况这也并不是陛下的旨意。 若是朝堂那儿有什么压力,我会帮你顶住。 韩兄行军打仗,按照自己的计策来即可,不要因此乱了阵脚。” 身在军营中,陈洛是清楚战场上的情况,加上韩信刚刚又替自己分析了那么多。 自己虽然对接下来军略该如何布置没有头绪,可明白现在汉军是冒进不得。 韩信点了点头,却替萧何解释说:“算上年初平定魏国叛乱的那场战争,大汉今年有三场倾尽国力的大战了,萧丞相为粮食和百姓发愁,我能够理解,不会责怪他的。” 捧着手中的竹简和帛书,陈洛长叹一口气。 这属于屋漏偏逢连夜雨,若是历史上经历秦末乱战外加楚汉相争的那个大汉,估计国力已经支撑不住,两面战场至少得放弃一边。 现在大汉能够同时作战,但也不代表能够长期同时作战。 甚至一边的大败,都会影响到另一边的战局。 心绪有些陷入繁乱的陈洛望着胸有成竹的韩信,深吸一口气,渐渐也是平静下来。 “所以韩兄,你应该想出解决匈奴的办法吧?”他低声问询,这场战争拖延下去,匈奴纵然最终退去,那对汉地的百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韩信颔首,神色有些犹豫。 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后,陈洛开口道:“莫非伱接下来的计划,需兵行险招?” “是啊。而且按照我这般计策,可能会将你和樊将军两人陷入险地。”韩信少见的在用兵时出现犹豫的表情。 平日他用兵是常使正道,靠着堂皇大势将对手击败,分割、围剿,最后歼灭。 虽然这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奇计”,但鲜有使用,是会让他在如此重要的情况下采取奇谋,实在需要魄力。 “放心吧,我和樊将军两人命硬着呢。”陈洛笑了笑,“我都没见你的名字刻在狼居胥山下,还不至于死在这种地方。” ————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纵观吾平生,多将兵溃敌,井径之役外矣。——《淮阴兵法·兵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