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刘邦的困惑 “你说江宁率军来支援了?” 病榻上,刘邦撑坐起身子,原本略带苍白的脸色登时红润起来,眼神放光,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哪见什么虚弱之相。 进来汇报的陈平应答说:“禀陛下,根据信使传来的消息,的确如此,阳夏侯已过南郡,走湘水南下,不日即可抵达长沙城。” “看来江宁是刚破匈奴,便想着来支援朕了啊。”刘邦笑眯眯地用手捻了捻胡须,过了片刻,他微微眯起的眼睛里流露出丝丝疑惑,“他们是走南郡来?” 陈平一愣,不知道刘邦的关注点为何在这个上面。 他点了点头道:“没错,信使是这么汇报的,他们大军行动的轨迹是由三河地到南阳,再南郡入长沙国。” “奇了怪了。”刘邦揉了揉下巴,有些不解。 “陛下。”陈平发现刘邦神色有异,于是轻声问询,“其中莫非有什么问题?” 刘邦摆了摆手:“倒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江宁他走南郡,为何不从荆国过?那样行军速度会更快一些,至少可以提前个三四日抵达。” 想到这里,刘邦捋着胡子的手稍稍用力,居然是揪下来了一小把。 “唯。”陈平行礼拜别,缓步退出,等他离开屋子后,才敢直起身来,由门口的护卫带出这间府邸。 说到底,对方终究不姓“刘”啊。 岁月不饶人啊,自己快到耳顺的年纪,未来还剩下多少时日呢。 吕雉将自己病重的消息截留,倒可以解释。 上一个截留皇帝病逝的消息和遗诏的丞相,叫做李斯。 当然,若自己病重的信件是被萧何截留住,意味就完全不一样了。 哪怕刘邦平日无比信任萧何,愿意在前线征战时,将后方全盘让他负责,可现在涉及的是皇位这一敏感事宜。 要知道皇帝病重的消息无疑于在旷野丢上一块鲜美的肥肉,若是有狼子野心的宵小之辈,他们便会暴露出自己的企图,疯狂地扑食上来。 只是听到刘邦这么说,他心底同样起了疑惑。 若是作为丞相的萧何截留自己病重的消息,没开玩笑,刘邦回去定是要进行一番大清洗。 他起身走了过去,有些不熟练地捧起着那面铜镜,才摆弄到一个合适的角度。 对于行军打仗的具体布置,陈平不甚了解。 目的为何? 他们是想要维稳,还是有异样的心思。 现在大汉的局势没有几年前那样恶劣,可复杂的程度提高了数倍十数倍。 自己手中的那小把胡子花白了大半,尤其是根部,如同枯草般蜷曲,颜色也不是冬日初雪那样洁白,更类似于被行人踩过一轮后,略带几分脏色。 “或许阳夏侯有他自己的考量吧。”陈平摇了摇头,没有因为自己的不了解而妄下定论。 陈洛并非一流的将领,可行军路线的设计,属于一名将领的基本功,哪怕是最末流的将领都能估计路线所需的大概时间。 仿佛自己一瞬间已经老去,不再像当年可以骑在马上意气风发的那般模样。 “啧。”吃痛后,他皱着眉低头望去,接着有些愣神。 刘邦叹了口气。 有些心冷。 他侧头望向陈平道:“平,我病重的消息传回长安,引发了什么动静?” 何况陈洛麾下有副将,有参谋,舍近求远这样的选择,难不成没有人劝阻一番。 她一介女流,本身代替他维持朝堂局势,本来就不是易事,若是自己不在了,那想要刘盈成功登基,免不了掀起腥风血雨。 若是隐瞒自己病重的消息,吕雉提前进行布置,那么他真要驾崩,消息传来,她便可以第一时间将刘盈拥立上皇位。 这属于是挑战到了自己的底线。 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和吕雉也做了快二十年的夫妻,没想到生病了却得不到一句关切。 刘邦觉得换成自己坐在吕雉的位置上,同样会做出这个选择。 出乎预料的,是自己病重的消息根本没有在长安城内传开。 即使不传至万世,那二世而亡未免太快了些。 若不是他扶持胡亥上位,惹得大秦内战先损耗了一波实力,天下乱得恐怕不会那么迅速。 “时间不多了,可问题又不少啊。”刘邦放下铜镜,坐回床上。 这是他和陈平商议出来的计策,为的是试探朝堂那边的反应。 “这样啊。”刘邦挥了挥手,闭上眼睛,“朕知晓了,你先出去吧,朕要休息会。” “嘶……”陈平低下头去,讷讷道,“这,啊,据我所知,陛下有恙,长安未有人知晓。” 在攻打南越国的途中,自己确实是得了场病,只是高烧了两三天,退烧后恢复很快,早就好得七七八八了。 “是吕雉?或是萧何?”刘邦用力扯了扯胡须,在长安城中唯有这两人可以截下自己送来的消息,不予公布。 大汉王朝在他的手里蒸蒸日上,他并不希望和始皇帝的秦朝一样,等开国之君一死,整个帝国就如同失去大厦的基石,瞬间崩塌。 独自留在屋内静养的刘邦,并未顺势躺下,而是又直起身子,睁开了眼,一边用右手将下巴的胡子捋得根根分明,一边思忖着问题。 刘邦缓缓吐出一口气,同样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 至于现在他还躺在床上,自然是在装病。 “朕,这是老了?”刘邦眼中有些难以置信,缓了好一阵,是朝房间内扫视一圈,最终定格在案牍上那面铜镜上。 只是让他心中带有芥蒂的,若是吕雉截留自己病重的信息,那她是连一句慰问的信都未曾写来。 刘邦平日里有专门的侍从和宫女负责帮忙整理仪容,而且他不是那种喜欢揽镜自顾的爱美之人,因此现在他恍然发现自己头发花白不少,眼角和脖颈皮肤松弛,多出了不少皱纹。 他想要寻找的破局点究竟在哪,而自己死后,又有谁可以来平衡整个大汉朝堂。 ————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八至》李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