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网游小说 > 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 第299章 刚愎自用

第299章 刚愎自用(1 / 1)

 推荐阅读: 从费伦开始的法术之主 LOL:这个男人太听劝了! 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 穿成笨蛋美人后我开始转运了 冰封末世:躲在安全屋里囤货百亿 巅峰官途 重启2003 求生系男神 从平民忍者开始的火影 离婚后,把租客小姐姐捧成了天后
最新网址:hbcjlp.com

刘邦:我倒觉得没那么简单,这长孙无忌可能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李治是个蔫吧头,他死了,我好控制他,大权独揽。 “这个问题我前面讲过,或许我的猜测没有错,那后面结果如何,大家不都知道了吗?” “李治即位后,对长孙无忌言听计从,还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下,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了李恪,流放了曾经远征高句丽屡建奇功的江夏王李道宗。” “说起李恪“谋反”是莫须有,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到:要谋反,手握重兵的李恪、李道宗怎么会成了房遗爱的追随者?” “要谋反也是自己当皇帝,哪有姓李的谋反想让姓房的当皇帝的?这分明就是长孙无忌罗织罪名、剪除异己。” “而作为亲政的成年人,李治是最后拍板杀人的那个决策者,一个辣心儿蔫萝卜——以仁孝伪装骗取了皇位,转过头来就把“小妈”武则天收入房中。” “还勒死了那个有可能跟他争夺皇位的李恪,就连同样有希望继位的魏王李泰,也在三十五多岁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偏远的藩镇。” “这里面有没有李治的手脚不知道,反正是李治即位第三年,李泰就“被死亡”了。” “就连那个死命帮他保住皇位,并想大权独揽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李治也没放过,跟老婆武则天一起,给逼得上吊了,家产全部查抄,家属全部流放岭南,去跟被长孙无忌冤枉的李道宗做伴儿去了。” 曹操:啧啧啧!太宗的爱好广为遗传啊! 李隆基:哈哈哈哈哈,嘎!!! 武则天:…… 赵匡胤:不是,你笑啥,这里面难道没包括你? 李隆基:。。。。。 杨广:辣心儿蔫萝卜,这道菜好吃吗?回头让御厨尝试做出来,每天吃上点,应该会很爽! 张飞:曹贼有点冤枉你了,你这和大唐人比,还是差得远啊! 刘备:三弟,你觉得曹贼这事情做的很好? 张飞:大哥,俺哪有,这不是觉得曹贼好人妻这口,还没人家大唐玩的花吗?这真是让俺大开眼界了,这当皇上的就是好,还能这么玩? 曹操:哈哈!这大老粗都给我整乐了,确实啊,比不过!比不过! “太宗皇帝教子无方肯定不是就这么几位。” “唐太宗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但是活到老死的,只有李治和无能之辈李福,而另外十二个儿子,不是早夭,就是被唐太宗亲自干掉,逃过李世民屠刀的,也挡不住李治和武则天“补刀”。” “李承乾不成器就不说了,李世民还教出了另外一个坏孩子老五楚王李祐。” “这五皇子整天与流氓鬼混,还刺杀了负有教导职责的长史权万纪,最后发展到要造老子的反,结果步了叔叔、另一个齐王李元吉的后尘。” “老六梁王李愔也不是好东西,整天就知道到老百姓庄稼地打猎,连李世民也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是个“禽兽”,后来是长孙无忌借着“房遗爱谋反案”把他流放死了。” “最小的老十四曹王李明,据说在唐太宗晚年,竟然和老百姓串通谋反,被贬出京城,还被贬谪地长官逼死了,“串通老百姓谋反”,好奇怪的罪名。” “剩下的老七郯王李恽虽然用纵情声色来表明自己绝无野心,但还是被诬告谋反,只好自杀以保全家小。” “贞观五年,封,十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自杀。” “真正起兵反抗武则天的老八汉王李贞,和不敢反抗的老十纪王李慎,都被武则天毫不留情地干掉了!” “老九就是唐高宗李治,其实大唐在他手里已经名存实亡了,大唐也变成了大周,如果不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太不争气,如果不是狄仁杰事先埋下伏笔,最终干掉了诸武和二张,夺回了李氏江山,那从李治之后,就没有大唐了,大唐也就重蹈秦隋覆辙,二世而亡了……” “至于最后李治把朝政交给武则天来处理,我肯定觉得没有错,因为武则天原本就是一个能力卓著的人。” 李世民:只有我自己受伤的世界达成! “第三个错,刚愎自用,任用人才是你,杀害忠臣也是你唐太宗。” “唐太宗晚年也是不例外,犯了大部分皇帝犯的错,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荒淫无度,长生迷信,骄奢淫逸等一些过错。”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那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早期的李世民确是这么做的,他“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且“闻善若惊”、“闻过则喜”,可是仅到了贞观六年,李世民骨子里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想开始抬头。” “他“不悦人谏”、“渐恶直言”,有时虽勉强听受,但“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到了贞观十一年,李世民甚至为杜绝群臣来劝谏自己,直接公开警告大家:“若不为此,不便我身。” “贞观十九年时,谏臣刘洎只因为在背后说了李世民一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肺腑之言,结果便被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被逼自杀了。” “此人与魏征齐名,也是敢于谏言的大臣,却被李世民赐死,直到武则天时期才被平反。” “晚年的李世民对大臣的疑忌心也越来越重,动辄问罪,轻则贬黜,就连尉迟敬德这等佐命功臣都被猜忌。”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准备亲征辽东,当时已退休的尉迟敬德上书相劝:“陛下亲征,长安、洛阳必心腹空虚,恐有杨玄感之变。” “李世民不但不听,反而怀疑他有异心,命61岁的尉迟恭披挂上阵,随自己出征。” “面对晚年的李世民,就算房玄龄这种级别的人物,见到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有一次他因劝谏李世民,差点被李世民所杀,最后还是长孙皇后出面干涉才逃过一劫,以至于房玄龄临终时难过的说:“现在朝廷已无人敢犯颜直谏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