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对蒙金等野蛮民族,要用爱去感化他们
十一月中旬开始,到次年三月,几个月的时间里,朝廷在福建调动兵马,以雷霆手段一口气诛杀了六名大地主,和四十八名相关官员和役役。
其中六大地主全家被诛,官员中有两个被诛三族。
这消息震惊福建的同时,更是震动了整个大宋,甚至连金朝和大理等国听到,都纷纷感觉不可思议。
两宋以来,老赵家对读书人和地主阶级都是比较客气的,因为很多地主就士绅官员。
这其实就是一个合理的循环,读书人当了个官后,就有钱有权有机会可以圈地,让子孙后代成为地主,同样,有钱的地主可以培养子孙当官,然后继续凭权钱来圈地。
地主和士绅官员,基本就是一家人。
两宋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老赵家的历任皇帝,除了太祖和太宗,其他皇帝几乎没有谁这么干过。
太祖和太宗时期被杀过一些官员,但那会刚立国,很多人没参与过科举,有些留有名字,是文官还是武官也不能确实。
历史上唯一能确定的是太祖朝的褚德臻是文官。
当时记载:“国子博士,知荣州褚德臻与判官郑蒙共盗官银,德臻杖死,蒙决杖配流。”
这家伙是国子监的教授,确定是文官。
真宗之后,赵家人几乎就不怎么拿文人开刀了,一直到北宋灭亡,终于杀了个文官。
号称两宋唯一被皇帝杀的文官就是张邦昌,这家伙是倒霉蛋,靖康之变后被金人选为皇帝,他也是受胁迫上位的,并且不敢南面称朕,只在东面接受百官礼,等金人一走,他也识趣的立刻脱下皇袍,最后还是赵构弄死,按说这种放明朝足以诛九族了,构哥儿很义气,连他家人都没牵连,没办法,两宋皇帝不干这事。
另一个韩侘胄是史弥远以皇帝的名义矫诏杀的,和皇帝其实无关,宁宗在他死后才知道被史弥远杀了。
老赵家杀文官都这么少,至于诛三族,诛九族这种事,呸,我老赵家斯文人,决不会和老朱和朱棣父子一样素质低下的。
但现在一切都被赵与芮改变了。
赵与芮夺权之初,只杀了一个李知孝,对大权臣史弥远一系几乎没有动刀,这让大伙还以为新皇帝也是个软柿子。
没想到狠起来真是禽兽不如,直接在福建诛了两位官员三族,抄没四十八名官、吏、役的家产。
消息传出,立刻引起天下轰动。
但赵与芮其实是有选择性的诛杀地主和官员,他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杀人夺田,而是想杀鸡儆猴,为后面量田和收税做准备,减少阻力。
此次杀的官吏,大部份是平时民声口碑不怎么好的人,而且身后没有大靠山。
被杀的地主也是如此。
其他的地主和官员,处置方式就就婉转很多。
像泉州通判当时也帮忙一名地主隐瞒,朝廷对该地主罚钱五千贯,罚粮两万石,再罚没五百亩田。
通判被钱宏祖面谈,训勉,罚了两个月月钱,并降职任用。
赵与芮这次的量田,主要还是为了整治地主和县州的吏员,并借这件事,逐步完成他减少吏员数的计划。
经过赵与芮的雷霆手段,从宝庆三年三月开始,福建各路地主和官吏役们都老老实实,无人还敢反抗。
钱宏祖借着这机会,全省罚粮加粮税,终于勉强够到朝廷给他的两百万石目标,不过还是到次年才算完成。
经过近半年的整顿之后,福建粮田数也终于清理出来,总数为一千两百万亩。
这数据和明朝时相差不多,和宋初九百多万比,多出两百多万。
福建的田来去不大,因为山多,福建可耕地不多,所以不会像当初北方五路一样,会差距上亿亩,翻了一倍还多。
福建上四州没啥田,粮田基本集中在下四州,特别是福州附近。
福州是掩瞒田地最多的州府。
这会福建上四州产量低,田也少,下四州产量高,田也多。
平均亩产量在1.8石左右,低于两浙和江南。
按正常产量评估,年产粮石两千一百六十万石。
南宋原来的两税为夏税为秋税,前面说过,夏税可以是钱,绢,绸等,秋税是粮。
之前江南包括两浙等地是亩三斗左右。
江南等地产量高,平均三石产量,亩税也就是一成。
除了江南,其他地方是七升到一斗。
这个税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像福建这种都征不到多少税。
你就算亩一斗来计,整个福建以现在一千两万亩田来征税,秋税有一百二十万石。
赵与芮登基前,福建全省粮税才五十万石,还经常拖欠。
现在这么一弄,秋税已经翻了一倍多,对朝廷意义重大,对地方衙门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