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兴王世子 众人一时间不敢上前,僵在原地。 “大胆,敢在本知县面前亮兵刃,是要造反不成!”汪云轩一顶大帽子就盖了上去。 还没等他催促众人动粗,只看见一众全副武装的甲士涌入县衙,随后进来两人。 “谁要造反啊,快给本官看看,锦衣卫多少年都没遇到过谋反大案了。” 为首的军官戏虐说道。 旁边站的人正是何三七,原来是他幸不辱命,在信阳拦住了兴王妃车架,说了南阳知县的诸多罪行。兴王妃蒋氏也是个嫉恶如仇之人,便派王府侍卫由锦衣卫军官带领,随何三七先行到南阳,控制住场面。等自己的车驾到了,再开堂审讯,查个清楚。 “某家姓朱,乃是锦衣卫百户,奉兴王府王妃之命,前来南阳查案,敢有不配合的,军法处置。” 那锦衣卫军官姓朱,三十多岁,形貌甚伟。 “我南阳县只是捉拿当地盗贼之事,哪里烦劳锦衣卫大人们动手。” 汪云轩见来人是锦衣卫,气焰顿时矮了三分。但又心有不甘,便隐晦提醒朱百户,这是地方官府事宜,王府的锦衣卫似乎不适合插手。 “不见得吧,我收到线报,说你南阳县官商勾结,沆瀣一气,搅得百姓生活好似水火,流离失所。可有此事!”朱百户意在立威,将汪知县的罪状硬是往大了说。 “何出此言,何出此言啊!这都是污蔑啊,还请大人明鉴啊。” 锦衣卫本身就有监察百官,探听内外的职责。在这大明朝百年以来,文官和锦衣卫早有不和,相互攻讦。朱百户又见那汪云轩肚大腰圆,貌忠实奸,心里就是不屑,这不是贪官的标配么? “先给知县大人请下去,在大堂安生歇息。再把那什么宫家富户都锁了来,本官要当面对证。”朱百户大手一挥,便让手下王府侍卫先去捉人去了。 王府侍卫在几位锦衣卫的带领下,如同虎入羊群,闯入宫家大院,正把宫于青逮个正着。宫家众人见是锦衣卫,不敢反抗,相关人等一并被押往了县衙。 没一个时辰的时间,城内三家大户,共47人,均被锁了回来,一时间大堂之下站的是密密麻麻。 锦衣卫朱百户也不与他们多啰嗦,只管让军士们给看住了,便转身进入大堂,大大咧咧坐在那梨花木的椅子上,和关修等人攀谈了起来。 “我听何老汉说,关主簿也是刚刚到任?” “正是,下官月初刚到任,便发现此处不妥,故四处奔波,查清楚此事。” 说罢,便将整理好的证据递给了朱百户。 “正是英雄出少年啊!”朱百户接过证据,倒没有立刻开始看,而是说,“王妃听闻此事,甚是生气,让我来打前站,估摸着明日车驾也就到了。到时是非曲折,还是请王妃和世子定夺。” “你可想好,若是诬告了汪知县,可是要有牢狱之灾的。”朱百户早就已经开始认定汪云轩屁股不干净,但可能出于职业习惯,也要吓关修一下。 “大人放心,我兄弟二人没有十足把握不敢惊扰兴王府,如今人证物证俱在,王妃来了,一看便知。” 关缘在一旁说道,言之凿凿。 “好好好,好一对英雄少年郎啊!”朱百户对关缘的自信很是欣赏。 汪云轩面有土色,瑟瑟发抖,朱百户等人也不屑于理他。 众人等到第二日时,被捉拿来的富户等人早就承受不住这心理压力,在堂下说什么的都有,早前做的恶都一股脑的说出来,乱哄哄的一片。 没到辰时,王府车驾就已到了南阳县衙,只见在众侍卫的围护下,那王妃蒋氏下了马车,手里拉着个5、6岁幼童,那幼童双目有神,正到处瞅。 “卑职见过王妃,世子”。 “朱百户请起。”蒋氏倒不啰嗦,直接来到了大堂,问起了案子来。 那蒋氏本是京师中兵马指挥使蒋斅的女儿,将门虎女,本就识大体顾大局,素有贤良之名。看了关修准备的诸多卷宗,又审问了金三姑相关过往,便对此事有了打算。 “朱百户,看来这南阳县确实如关家兄弟所说,从根子上就烂了啊。”蒋氏说,“可要如何处理,百户可有想法?” “卑职听候王妃安排。” “熜儿,你怎么看啊?” 那世子朱厚熜,自幼便聪敏过人,王妃有意考教他,便询问起他的意见。 “我兴王府,乃是皇室子弟,这地方上的事务本不该插手。可这南阳县做的确实过分,堂堂知县和境内富户草菅人命,吞并土地,偷逃国税。话说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般行径,无异于偷卖皇家产业,罪不可恕。” “那我兴王府应该怎么办呢?”蒋氏饶有兴致的问朱厚熜,言语间强调此事他兴王府应该怎么操作。 朱厚熜人小鬼大,背起手来,踱了几步,说道, “知县汪云轩藐视国法,就地抓捕,关入锦衣卫大牢,将卷宗发往河南府各衙门,要求多方会审。” “至于宫家等各富户,哼,区区商贾,也敢犯下如此大过。直接充军发配,家产充公。” “再按关主簿寻得的地契拓本,将侵占来的田地还于百姓。” “整个事情,就说是皇家锦衣卫为民做主,除此大害。” 此法一举三得,一来有真凭实据,让河南府众衙门会审,在锦衣卫的监督下,自然无法偏袒;二来将犯了众怒的富户抄家,平息民愤;三来归还了被侵占的土地,老朱家得了个好名声。就算日后,有人告到了自己的堂兄正德皇帝那里去,兴王府做的也是堂堂正正,在维护天家声誉。 “好,朱百户,就按照熜儿的法子办。”蒋氏甚是满意,望着自己的儿子开心的不行。 锦衣卫揪起早就瘫软在地的汪云轩,戴上镣铐关入牢内。众富户哭爹喊娘,一片凄惨,悔不当初,不该人心不足蛇吞象。围观的百姓倒是鼓掌叫好,大叹总算了个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 那朱厚熜不为所动,反而为自己的主意暗自得意。 关缘看在眼里,心中暗叹,不愧是未来的嘉靖帝,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帝王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