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魏逆 > 第7章 入东堂

第7章 入东堂(1 / 1)

 推荐阅读: 足球:开局中场屠夫,惊呆魔力鸟 贝加庞克打造忍界科技 代晋 我的金融帝国 诸天从日月神教开始 修仙百年,前任都成了天命之女 四合院:我绑着棒梗去下乡 冒牌运灵师 四合院:被秦淮茹截胡,我赢麻了 都别打扰我种地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7章入东堂 魏文曹丕设置散骑,主要是吸取了汉末宦官干政弄权的教训。 但此举在遏制宦官权柄之时,亦不免在无形中将士人的权柄扩大了,如一直都以士人充任的、堪称国政中枢的尚书台,权柄由是水涨船高。 自然,外伐无功而内图尤秀的曹丕,不会允许大权旁落于朝臣之事发生。 为了集权独揽,他还设立中书省掌管机要。 其中,中书监、中书令此两个职位作为皇帝近臣,备受信任而大权在握,是为枢机之任,乃有权无名的宰辅重臣,被称为“专任”。 平增了万人之上的“宰辅”近臣,也让其他天子近臣权柄不复。 如在前朝可“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入侍帷幄,省尚书事”侍中,虽犹尊贵、甄选社稷老臣担任,但如今只能“平议尚书奏事”了。 而新设与侍中同品的散骑常侍,几无干涉尚书事的机会。 现今的四位散骑常侍,曹爽仅是挂职、曹肇亦在中领军署领了个职责,刘邵则是精通律法,常为喜好律法的天子曹叡解惑,而王肃乃饱学之士,专为天子解惑经书及典故。 虽然保留着伴天子左右的清贵,但顾问应对、规劝得失的职责鲜能彰显了。 其余如给事中、散骑侍郎等人就更惨了。 只有在天子发问,或者是诏令让群臣共议事与举荐人物的时候,方有机会参与奏对,其余时日仅此是充当着天子的玩伴。 是故,对于任职散骑侍郎的建议,王肃不过是让夏侯惠恭谨任事、勿要玩忽、莫让他人寻到攻讦的借口,以及莫要自持清贵而对其他朝臣无礼而已。 当然了,看在续弦妻子乃夏侯氏的份上,他还多加了一句“今天子聪颖异常,有若秦皇汉武之雄心壮志。稚权甫入宫禁任职,可如秦元明般悉心侍奉”的肺腑之言。 很隐晦的说出了曹叡有大略但性情颇刚,让年轻气盛、甫受官职的夏侯惠莫要只凭一腔热血莽撞进谏得失。 且拿秦朗来举例。 性情谨慎的秦朗自成为天子近臣后,不曾给天子举荐过一俊才,在天子举发他人罪行且罪责之时也没有规劝过,因而简在帝心。天子曹叡不管出行还是设宴,皆会将他召来左右,且很亲切的称呼彼“阿稣”的小字与多番赏赐。 说白了,王肃乃是劝夏侯惠守拙。 只要老老实实的给天子当陪伴,日后必然会依托谯沛元勋的身份迎来平步青云之时。 算是深得宦途的中庸之道罢。 对此,夏侯惠自是带着满脸受教的感激,真诚作谢。 但心里却知道,自己绝不会效仿秦朗。 无他。 所求不同耳! 他踏上仕途的初心并非是为了出于重振门楣、再续父辈功勋,也并非是向往金戈铁马或求自身名录青史的荣光,而是想改变原有的历史轨迹。 且作为一个来自两千年之后的灵魂,他并不喜欢这种等级森严、上位者予取予求的宦途风气与生活。 相反。 前世只是一个为了碎银几两而终日奔波的他,如今生来富贵了,情感之上更想当一个庸庸碌碌的膏粱子弟。 如那种牵黄擎苍的意气风发、芒鞋竹杖的逍遥恣意、横笛弄弦的清雅淡素,尚有红袖添香的夜读书等等。 既无案牍之劳形,又无人情世故之劳神,一生皆可坐享其成 如此生活,岂不美哉! 何必接受了辟命,为了名利而素餐尸位随波逐流,摧眉折腰不得开心颜! 当然了,王肃的劝戒还是令他有所得的。 如让他知道了,号称为国储才、最是清贵的散骑侍郎之职并没有规劝天子的资格,亦无有机会参与朝政大事。若想达成改变历史轨迹的心中所愿,他还需好生蛰伏等候时机,以一鸣惊人之势令天子曹叡侧目方有机会成行。 二人且谈且行。 少时,便至天子署政的东堂外。 只见此处楼阙前颇为空旷,寻常可见的花草树木皆被清理殆尽,隶属武卫将军的禁卫披坚执锐,以什伍为簇错落分布,将楼阙方圆百步内都当成了禁区。拾阶而上的东堂殿门,不时有侍宦、尚书台的僚佐以及前来觐见或被召来议事的朝臣穿梭,但人人神色肃穆、目不斜视,皆刻意放轻脚步、不做交谈。若不是不远处天子车驾的骏马偶尔打个响鼻,平添了一缕生气,此处比起深山水潭的死寂阴森都不多让了。 行走在前的王肃,同样不复言语,止步整理了衣冠、捋平腰侧佩戴的水苍玉缀缨,方拾阶而上。 第一次前来东堂的夏侯惠,自然是有样学样。 上阶,去履,小趋入内。 盖因是天子近臣的干系,二人无需等在殿门口候着的小黄门通传,径直步入大堂悄然无声的行了大礼,便自顾起身往散骑的席位入坐。 端坐在铜臺之上的天子曹叡早就看见他们进来了,但不做理会。 此时的他,正与两位老者交谈着什么。 从服饰上推断他们应该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 夏侯惠的席位在最末,和天子端坐的铜臺之间还隔了侍中、散骑常侍与给事中,故而听得不太清楚。 不过,待屏息专注倾听,倒也能从只言片语中大致猜测出在说些什么。 如现今天子曹叡正在询策于孙资关乎冀州今岁的春耕情况、各郡邸阁尚有多少结余,以及征发多少民夫徭役转运粮秣入雍凉囤积以备便战事之时,尚能使民不苦之。 孙资对答如流。 不仅能详细计算出冀州在今岁青黄不接时期所预留的粮秣,且还对冀州每一个郡的储量如数家珍。 由此可以看出,他从魏武时期就在秘书省任职,直至现今犹执掌机密的确有过人之处。 至于中书监刘放 他已经执笔点墨,提前思虑当如何起草诏书,就等天子曹叡作出决策后的口谕了。 而夏侯惠在专注倾听了片刻,心中当即了然,为何散骑之职令所有人趋之若鹜了。 盖因任职了散骑,相当于得到了观政的机会,能在伴驾的过程中了解到举国州郡的情况,并可以学习朝廷重臣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能揣摩出天子对诸事的态度! 日后不管是外放州郡还是充任入庙堂,在言行与署事时皆不会触犯天子的心意。 不过,此时,夏侯惠更关注的是,庙堂已然绸缪着在雍凉囤积粮秣了! 虽然自从蜀相诸葛亮开始兴兵犯雍凉,魏国便陆续往雍凉增兵,但也在关中增加了不少军屯田,每岁出产还是足以供应当地戎卒所食的。 故而,如今天子曹叡打算从冀州转运粮秣,只有一种可能——雍凉很快就要迎来很大规模的战事了! 然而,曹真将兵子午谷的时间不是在明年吗? 怎么现今就在绸缪了? 且如此大规模的战事,理应在庙堂之上令各重臣共议才对,为何现今一点风声都没有呢? 该不会是我记错时间了吧 夏侯惠心中大讶,亦不由垂头眯眼努力回忆起来。 恰好此时天子曹叡刚给刘放口述诏书罢,习惯性的瞥了一眼殿内在座的诸散骑。 一瞥,神貌愕然。 复定眼望去,心头恼意顿生! 因为夏侯惠此时的神态像极了在假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