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魏逆 > 第33章 逐出

第33章 逐出(1 / 1)

 推荐阅读: 足球:开局中场屠夫,惊呆魔力鸟 贝加庞克打造忍界科技 代晋 我的金融帝国 诸天从日月神教开始 修仙百年,前任都成了天命之女 四合院:我绑着棒梗去下乡 冒牌运灵师 四合院:被秦淮茹截胡,我赢麻了 都别打扰我种地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33章逐出 岁暮残年,如柳絮般的雪花一片片随风轻舞,将天地山川染成皓白。 兰陵侯府邸的院落中,告了休沐的王肃正独坐堂前,手执一卷竹简,目光有些迷离的看着庭前雪色点点飘零。 他大抵是心生烦躁了。 横竖都看不进书传,就连庭前兀自纷飞的雪花,他第一眼过去便觉得凌乱无序,复一眼过去还是觉得杂论无章,平端扰人心烦。 唉,都怪天子那日的胡乱指婚! 最初,天子曹叡不知为何,陡然就将他女儿指婚给夏侯惠,他心中还是没有什么抵触的。 因为在数个月的相处中,他觉得夏侯惠为人品性尚可。 虽是有时候行事鲁莽了些,但终究是年轻人嘛。 可以理解。 待在仕途上走得远了、见过的事情多,自然也就稳重了。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两家联姻的流程才刚开始走呢、才刚被京师各家茶余饭后呢,夏侯惠便就成为了人嫌狗憎的存在。 缘由,是他作了三次谏言。 第一次,是上疏举荐杜恕,并附和彼斥庙堂风气不正的言辞。 这次上疏,令所有人都有了一个疑惑——京都不是传闻夏侯衡持家有道、长兄如父吗?怎么夏侯惠还是一副没有父辈教养的样子呢? 的确是没有教养。 出身夏侯氏、职不过一散骑侍郎,竟将已然称病隐居的杜恕拉出来落诸公卿的颜面! 君不见,先前蒋济上疏自省,让天子曹叡重申修德养廉的那股热劲,不过月余时日便随着入冬彻底凉透了吗? 还旧事重提什么! 当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半点仕途世故都不懂! 只不过,他的这个上疏,众臣僚只是在暗中腹诽了几句。 因为天子不等此上疏在庙堂发酵,便一锤定音,再次将杜恕辟为中郎,让其协助蒋济署理天子恩科之事去了。 也让庙堂诸公私下揣测,这是天子为了推行恩科而授意他上疏的,故而不再纠缠。 但夏侯惠的第二次谏言,则是坐实了仕途“愣头青”的标签。 那是坐镇淮南的前将军满宠,上疏庙堂陈述御贼吴之方略,欲将合肥城拆了,搬到三十余里后的将军岭重筑。 此事,庙堂诸公意见不一。 反对得最激烈的,当属护军将军蒋济。 曾任职扬州别驾且对江淮事务十分熟悉的他,觉得合肥城建立了数十年,历来是抵御贼吴的前哨,哪能说拆就拆了啊 贼吴都没有攻陷过,自己反而主动拆了,管着叫御吴之策? 实属荒谬! 对此,天子曹叡也没有确凿的表态。 而是在一次东堂署政罢,想起先前曾以江淮事务考校过诸近臣,便让众人畅所欲言一番。 诸近臣都知道,诸如这种军国大事,并非他们现今可置喙的。 故而,在提出自身看法的时候,皆很委婉、很模棱两可的表述,力争不被卷入满宠与蒋济两位砥柱重臣的争执中。 但夏侯惠则是不然! 他竟叫嚷着“贼吴离水则怯”的主张,对满宠的方略赞不绝口,并劝说天子当取满宠之策。 要知道,蒋济可是对他颇为赏识的啊 在近个把月里,蒋济已然三番两次在“不经意”间,声称他乃夏侯家的后起之秀,日后必将复父辈功绩云云,为他美名了! 在人轻位卑之际,能得重臣亲口赞许,这是多大的恩德啊! 君不见魏武曹操在年轻时,被太尉桥玄断定为日后必将平定乱世之人,就让曹操记了一辈子。 每每经过桥玄墓地之时,总不免祭祀一番。 就连魏文曹丕都曾祭祀过。 而夏侯惠呢? 不念恩情也就罢了,竟还当朝以言悖之? 就算看法不错,你也可以闭口不谈,将表面的和睦维持住啊 鲁莽竖夫! 每每想到这件事,王肃就忍不住怒其不争、好一阵火大。 不过,夏侯惠在这件事上,仍很辛运的逃过一劫。 就在他对满宠的御贼吴方略赞不绝口的时候,蒋济还未恼羞成怒之际,大将军曹真从驻地长安回来了。 且就此事上,十分坚定的站在了满宠那边,也让天子做出了决断。 嗯,曹真是回来计议伐蜀的。 将要伐蜀,对于魏国朝野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自天子曹叡继位以来,巴蜀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三次出兵犯境,还夺了武都、阴平二郡,这就促成了魏国上下皆汲汲求战之心。 想想就明白了。 对于曹叡而言,魏国独占天下七分,且曹丕在位期间并没有失疆域,若是面对巴蜀如此挑衅他都不伐之,国威何在?君威何存? 而对于庙堂可计议军国大事的重臣而言,则是出于对巴蜀认知颠覆的考量。 最初,蜀主刘备崩于永安,魏国庙堂皆以为巴蜀已然日薄西山,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等人还各作书入蜀陈天命人事,劝说被刘备托孤的诸葛亮举国称藩。 但没想到的是,仅仅数年过后,诸葛亮率军出陇右,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叛魏相应,令关中响震! 如此,若不伐蜀以耀魏国军威,雍凉何能安也! 因而在武都、阴平二郡刚刚丢失的时候,天子曹叡便时常私下咨询庙堂重臣伐蜀事宜了。 就是群臣意见相左。 如被咨询得最多的侍中刘晔,与天子私对时声称可以,在众人面前则是声称不可以,将迎合谄媚的作态彰显无遗。 而中领军杨暨则是反对。 他以为巴蜀有山川之固,且道路崎岖,魏国最精锐的骑兵难以发挥战力等为由,认为伐蜀不可取。 待到冬十一月,大将军曹真上表陈述伐蜀方略时,司空陈群也明确反对。 因为曹真的方略中,是打算让郭淮督陇右各部入阴平与武都郡、骠骑将军司马懿走东三郡策应,自己则是督领主力走褒斜谷攻入汉中。 陈群觉得,此战略不可能成功。 且理由令人无法反驳。 当年魏武曹操走秦岭谷道、长达三百多(汉)里的褒斜谷入汉中都失败了,你曹真凭什么认为自己就能成功? 难不成,曹真自忖比武帝更善于用兵? 天子曹叡将陈群的意见,转去长安给予曹真,也促使了曹真亲自赶回来洛阳之行。 曾经留在洛阳帮曹叡稳定局势的他知道,如若曹叡心中罢了伐蜀之念,便直接下诏将此事暂时搁置了;而将陈群之言转示与他,自然是让他自己来说服陈群以及其他人。 曹真归来后,直接将方略大致修改了下,改为自身督领主力从子午谷进军,并分兵给宿将张颌走褒斜谷,形成四路伐蜀之势。 对此,陈群与其他反对者并没有当即反驳。 而是重新估量增加了一条路线进军后,大军粮秣以及辎重补给等问题,打算实事求是之后再作谏言。 但任凭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夏侯惠竟然上疏谏言了! 竟不知自身人轻位卑,妄议军国大事,以洋洋洒洒的数千言,从山川地理、兵将军心、环境气候以及魏蜀双方优劣对比等各个方面,有理有据的声称此时不宜伐蜀。 这份上疏,原本知晓的臣僚并不多。 尚书令陈矫在看到的时候,第一时间送去了东堂;但在天子看罢后,招来中书监、令与侍中刘晔以及陈群等人一并参详后,也不可避免的流传了出来。 反正,魏国将伐蜀之事也不算秘密了。 如雍凉军中的细作早就打探到,蜀丞相诸葛亮已然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提前做好了守御的准备。 天子曹叡与诸重臣计议的结果是什么,妄议军国大事的夏侯惠将迎来什么结果,现今暂无人知晓。 但有一点却是确凿了。 从举荐杜恕、赞成满宠方略与争论曹真伐蜀三件事中,朝野都知道了,夏侯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党不朋、不囿家门、不苟私利且不以仕途为念的直臣。 也就是所谓的社稷孤臣。 因为他做事的方式,只从社稷裨益与否的角度出发,不惜把不能得罪的、不该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 要知道,夏侯惠应该竭力促成曹真伐蜀才对的啊 源于夏侯渊、夏侯荣死难汉中郡的关系,大将军曹真伐蜀也是间接的为夏侯渊复仇;若是事顺遂将夺回汉中郡夺回来,那更是为夏侯家雪恨、摘掉丢失汉中郡的耻辱了! 身为人子,怎么能反对呢? “竖子!父兄之仇,犹不思报,汝尚有何面目苟活于世邪!” 这是夏侯衡的原话。 就在夏侯惠作上疏没几日,他长兄夏侯衡得悉了事情,便暴跳如雷的对他拳脚相加、责骂不肖。 但夏侯惠并不屈服。 在躲避拳脚的时候,还一味争辩着“我为臣子,当为国裨益,焉以私废公”云云。 这种死不认错的态度,也令恼怒难当的夏侯衡做出了兄弟分家的决定。 说得好听是分家。 但谁都知道,这是夏侯衡将他赶出了家门。 以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表示,这个逆子以后所言所行都与夏侯家无关,他人若是想打想骂或者构陷,悉随君便,毋庸以夏侯家为念。 这就是王肃心中烦躁的来源。 他女儿,才刚刚与夏侯惠定亲了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