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魏逆 > 第66章 有变

第66章 有变(1 / 1)

 推荐阅读: 足球:开局中场屠夫,惊呆魔力鸟 贝加庞克打造忍界科技 代晋 我的金融帝国 诸天从日月神教开始 修仙百年,前任都成了天命之女 四合院:我绑着棒梗去下乡 冒牌运灵师 四合院:被秦淮茹截胡,我赢麻了 都别打扰我种地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66章有变 信黄盖来降,遂有赤壁惨败;复信周鲂断发,遂有石亭惨败。 在魏吴两国诸多战事中,败得最惨的两次都是因为吴国遣人来诈降,故而魏国对江东降人皆有了警惕。 满宠也不例外。 在得悉江东有中郎将孙布做书信来,声称自己在江东被孙权所迫,有身死族灭之危,故而想引本部弃暗投明入魏,请王凌遣兵马来接应的时候,正在署中优哉游哉饮酒为乐的满宠,陷入了好久的默然。 他觉得很好笑。 继赤壁与石亭之战后,彼贼吴仍遣人来诈降,这是食髓知味了吗? 还是贼吴对谋求淮南已然计穷力竭,唯有故技重施了? 嗤笑之后,他心中又多了一缕忿恚。 他觉得自己被贼吴鄙夷了! 贼吴孙权竟是以如此低劣的伎俩且还是故技重施来诱敌,这不是摆明了看不起他、欺他少智无谋吗!? 更令他无语的是,参与过石亭之战的王凌竟是信了! 竟向他请兵欲去迎接孙布 就算这些年从江东叛逃而来的将率不少,但那都是石亭之战前啊 石亭之战后,魏国都不复有横江的实力了,且吴国内部并没有发生政变或者火拼之事,怎么王凌就愿意相信孙布是真心来降呢? 独自作思了许久都想不通缘由的满宠,索性不再想了。 直接代替王凌给孙布作回复。 先是大肆赞许了孙布迷途知返、弃暗投明的行为,然后便话锋一转,直接说魏国派兵去迎接的难处,如兵多无法保密、兵少又难以护孙布周全。所以,他让孙布暂且忍耐,待魏国思虑出一个周全的计划后,再去迎接他入魏。 算是用了一个拖字决将此事揭过了。 且在启程赶往京师洛阳之前,还特地叮嘱了李长史,声称若是王凌过来讨要兵马前去迎接孙布,便以无有将令为由回绝他。 是的,天子曹叡召满宠回洛阳述职。 在雨水充沛的秋季、贼吴最喜欢来犯淮南的时候召前线都督回去,看似很不合时宜。 但曹叡实属无奈。 因为陇右的战事以魏国败北而告终,且是败得很惨。 曹叡召满宠回来,是想听一听他对日后举国战略部署的建议。 毕竟,在魏国诸多掌兵且有知兵之誉的将率中,唯有满宠几无败绩、战略超群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司马懿赶到陇右后,召张郃计议如何守御蜀兵的入寇。 但商讨出来的结果却是很无奈。 魏国在天水郡的守御体系中,乃是以祁山前方西县的卤城、厉城作为前哨,在上邽县屯重兵作为后镇,其余兵马则是在街亭西侧的略阳安扎。 以此来守御从陇右进入关中的道路。 但有一个问题则是,蜀兵进入陇右可不止于祁山(猫眼峡)一条道路。 尚有先前魏延走过的董亭道。 且董亭道是分叉的,一条道路可进入南安郡,另一个则是直接可抵达天水的洛门聚。 所以说,魏军是无法将蜀兵堵在祁山道之外的。 故而,他们也只能依着城池固守,让主力枕戈待旦,等明确蜀兵主力走那一条路了,才赶去支援与塞道扼守。 还有一点无奈,则是从关中以及洛阳赶来的兵马,受距离的影响,没办法赶在蜀兵进入天水郡之前抵达陇右。 至今为止,也就驻军在长安的张郃,以骑兵优势先前赶到了。 而司马懿这位都督,是仅带着数十部曲赶来的。 故而,在蜀兵出现天水郡境内的时候,司马懿与张郃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阻止。 唯独令人心安的是,张郃吸取了蜀国第一次北伐的教训,赶来陇右的时候直接扼守住了街亭道(关陇道),以防被蜀兵再一次扼住街亭,将上邽县围困,以围点打援之势占了战场上的先机。 事实上,张郃不愧是被刘备都赞过的人。 蜀相诸葛亮这一次进军仍旧很迅猛,乃是分出兵马将卤城与厉城看住了,然后直接将主力带到了上邽城下。 其意图也很明显,打算先将上邽县的屯田给占领了就食于敌,摆脱蜀道难、转运粮秣不便利的最大弊端。 只是很可惜。 被天子曹叡叮嘱的郭淮先行一步,遣兵在城外塞道落营将道路给赌住了。 且这个营寨是与上邽城呈现掎角之势的,再加上张郃已然引骑兵赶到,蜀军若是强攻,很容易就被魏军袭后。 当然了,郭淮也守不住所有的道路。 且天水郡的麦田,有不少是种冬小麦的,收割时节就在夏四月。 故而,蜀兵还是顺利抢收了一些。 这就让司马懿很是头疼。 陇右黎庶本来就少,自然也没有多少粮秣储备,从关中转运又太远了,如今被蜀兵抢收了一些,自然就让陆续从关中赶到的兵马难以就食了。 万幸的是,镇守在陇右多年的郭淮,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的作用。 他遣人去前去各个依附魏国的羌胡部落征调粮草。 且特别注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则,以各部落的人口户数征调,让所有羌胡部落皆不敢违背,乃“家出其粮”。 那些羌胡部落也没办法啊 早年被夏侯渊打得毫无脾气了,后来又被郭淮给“杀鸡儆猴”了一番,尔今魏国雍凉各部皆在侧,哪个部落胆敢不出粮? 尤其是他们也不敢投蜀。 没看到在蜀军第一次出陇右的时候,那些起兵响应的部落最后被魏军请后算账,尽数屠戮给土地增添养分了吗? 而在夏四月末时,待魏国雍凉各部与洛阳中军皆赶到后,蜀相诸葛亮便引兵徐徐后撤了。 对,后撤,不是罢兵归去。 在抢收其他麦田不能如愿的情况下,蜀军要挑选更适合自己的战场。 乃是将前军改成后军,步步为营,退往西县的卤城。 对此,司马懿则是留着费曜与护军戴陵领军四千驻守在上邽城,亲自引着张郃、郭淮及其余将率衔尾南下。 是的,不是追击,而是随着南下。 蜀兵退一步,他就进一步,且每每蜀相诸葛亮止步遣兵布阵,意图与魏军鏖战之时,他皆严令各部不得出战 犹如他引兵南下,是为了将蜀军给“礼送出境”一样。 这个做法,他给出的解释,是要进军到卤城与历城这两个戍守点,让被围困的兵将看到援兵已然赶来,从而士气大震继续坚守。 但也招到了绝大部分将率的反对。 张郃也不例外。 他觉得司马懿不与蜀兵鏖战是对的,但不应该这样衔尾跟着。 蜀兵乃是客军,受限粮秣转运必然是求速战速决;而魏军作为守御的一方,避而不战慢慢消耗他们的锐气与士气,这样的做法深谙兵法精髓。 但蜀兵都后退了,司马懿为什么要跟着呢? 蜀国已然占了武都、阴平二郡了! 从后继粮秣的补给距离来看,卤城这个地方魏国的补给线都赶上蜀国了! 这不是自己将自己的优势给抵消了吗? 其余将率的反驳,则是觉得司马懿太怯弱了。 既然追都追了,为什么在蜀兵派兵布阵挑战的时候,却是不敢战了? 难道司马懿带着他们南下,是为了让他们更清楚的目睹蜀兵耀武扬威、听闻蜀兵的辱骂折辱更真切吗? 这时,司马懿甫一来雍凉任职威望不足的劣势就出现了。 尽管有张郃为他压制着其他将率,但他一意孤行引兵南下且多番回绝各部将率的请战后,终于有将率贾栩(又名贾嗣)与魏平按捺不住,公然道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这让司马懿很难堪。 差点没将满口牙都给咬碎了。 因为他不是不敢打,而是觉得时机未到—— 其实他是在效仿昔日夷陵之战中陆逊的做法。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整整避战了六个月,待蜀兵锐气不复、戒备心大降,然后才决定反攻。乃是先以精锐水师将刘备的后路截断,然后以舟船载兵瞬间抵达蜀军的营寨,才得以一举建功的。 而他也是有机会截断蜀兵后路的。 张郃在反对他引兵衔尾南下无果后,还提出了另一个战术。 乃是将去岁魏延大败费曜与郭淮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亲自引兵走董亭道绕到蜀兵的后方,攻击蜀兵的粮道。 只不过,司马懿并不是陆逊,蜀相诸葛亮更不是刘备。 蜀相诸葛亮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引兵退到卤城后便安营扎寨,构筑防御工事了。 张郃若是敢绕后,到底是扰粮道还是自投罗网尚未知呢! 再者,还有一点是司马懿估算错误的。 那就是卤城一带山峦起伏、溪水纵横,对尤善山地作战的蜀兵而言乃是绝佳的战场,而对以骑兵称雄的魏国来说,则是骑兵毫无用武之地。 如此,司马懿想复刻夷陵之战陆逊的做法,怎么可能成功呢? 天下哪来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但奈何司马懿执迷不悟,仍坚持着自己的主意。 且待两军对峙至夏五月的时候,他还学着陆逊在反攻之前攻打蜀军营寨窥虚实的做法,打算引兵尝试战一战了。 其实他还想多等一些时间再去尝试的。 只是他不敢再等了。 因为众怒难犯。 自将军贾栩与魏平公然质疑折辱他后,其他将率也开始有样学样的让“畏蜀如虎”在军中流传,就连造饭的伙夫朗朗上口了。 且原先帮他压制各部将率的张郃,在建议屡屡被他驳回后,也开始对他有了意见。 乃是搬出了曹叡的书信,先赞了一声司马懿避战的做法深得天子心意,然后话锋一转,便请他引兵回去上邽县。 给出的理由,乃是如今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理应缩短粮道过长的问题。 且如今提前回去,还可以做好布防,让蜀兵哪怕再次北上也无法在秋收之时抢收小麦。 但司马懿听罢心中便了然。 张郃这是隐晦的告知,他已然快压制不住诸多将率的群情激愤了。 是啊,压制不住了。 张郃资历是很深、官职也很高,但终究不是都督,其他将率与他并没有从属之名,自然也不会一直听从他的劝解。 尤其是,如今是就连最底层的兵卒都觉得司马懿怯弱了啊 他还怎么压制得了! 若不是魏国军法严苛,说不定都闹出夺权的事情来了。 所以,司马懿打算试一试蜀兵的虚实。 打赢了,自己得了威望,又可安抚兵将情绪,皆大欢喜;打输了,那就回来继续对峙,等他臆想中的机会降临。 且临战前,基于天子让秦朗等人以兵属张郃的考虑,他还问了张郃此战能否可打。 对此,张郃不反对。 或者说,他也反对不了。 司马懿都回绝了他提出全军撤回上邽县的建议了,他若是反对出战,“畏蜀如虎”的指摘那不是转到他身上来了嘛 源于卤城乃是依着南侧山体延伸而修筑的干系,蜀相诸葛亮的落营也分为两部。 乃是自己督领主力在西汉水与祁山之间的道路上露营,别遣王平引无当飞军在祁山南侧修筑防御工事而落(史称南围),以此彻底隔绝魏军水陆南下的通道。 而司马懿的调度,则是自引主力前去挑战蜀相诸葛亮的营寨,让张郃引偏师去攻打王平的南围。 但战果很惨。 在骑兵无有用武之地的情况下,张郃完全无法撼动王平的守御,铩羽而归。 司马懿这边就更惨了。 蜀相诸葛亮都不屑于固守营寨,直接遣魏延、高翔与吴班等将率引兵出去野战,将魏军打得一败涂地。 仅是甲首便有三千级! 搜刮战场的时候,共获得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甲首,乃是指甲胄俱全的主力精锐士卒,并非是郡兵或魏国的士家。 而为什么玄铠都有五千领,但首级仅是三千嘛,那是因为在溃败的时候,士卒们为了减少逃离战场时的负担,一边逃一边丢盔弃甲。 此战过后,雍凉各部将率皆不复再请战。 但司马懿并不退兵,而是继续回营地守着,张郃也没有再建议他撤兵。 因为败了就不能退兵。 不然,一旦蜀兵衔尾追击过来,士气低迷的士卒便会不顾将率约束逃亡,然后引发全军一溃千里。 蜀兵也没有来攻打营寨。 缘由是蜀国人口少,承受不起攻坚的死伤惨重。 双方在对峙一个月后,转机出现了。 去年领兵进入汉中郡协防的蜀国骠骑将军、现今在汉中郡全权负责为前线补给粮秣的李严,作书给蜀相诸葛亮,声称因为秦岭山脉以南持续的大雨,让粮秣无法再供应得上了。 对,世上很多巧合。 去岁曹真伐蜀,被连续三十多天的暴雨给淋了回去。 而今岁在蜀国大占优势的时候,又有继续的大雨让蜀军粮秣补给不继。 无奈之下,原本打算等到七月末便引兵北上,抢收魏国上邽县屯田就食的蜀相诸葛亮,自得罢兵归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让司马懿觉得自己苦苦等候的机会降临了! 他要追击。 但张郃觉得归师勿遏,且再次提及天子曹叡的书信,声称不可追。 司马懿无法坚持。 因为此番战事中张郃对他颇为敬重,尽心尽力的为他压制着各部将率的骄横,但他对张郃的建议一次都没有取过。 如若现今在强迫,说不定张郃恼羞成怒起来,直接将问一句“都督连陛下的诏令都不遵从了吗”,那他就得上疏请罪了。 但他也没有放弃。 从御蜀至今,他被指摘为“畏蜀如虎”了,还违背了天子避而不战的战略意图了,付出了那么多代价才迎来臆想中的机会,哪能轻易放弃呢? 放弃了,那不就是坐实了自己御蜀不力的言辞了吗? 前去追击,不需要大胜,无需斩获多少首级,只要能搜刮些蜀兵落下的一些不便转运的辎重回来,也能挽回一些颜面啊 所以他先招来了先前请战最凶的魏平,直接问他敢不敢去追击蜀兵。 待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才问张郃是否愿意引骑兵走董亭道截断蜀军的归路;且还特地加了句,让张郃便宜行事,待看到蜀兵被追击打败了才引兵出来断归路。 也让张郃没有了回绝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终究是都督。 且都以商讨的语气来问了,他也不好得理不饶人。 故而,追击便成了定论。 慨然应诺前去追击的魏平,一直都是曹真的部将,在雍凉驻守多年,功绩并不亚于费曜,只不过他没有跟着张郃攻街亭,所以官职比费曜低了而已。 亦很果决,引着本部当即就望着蜀兵撤退的木门道,勇而无畏的追了过去。 然后,他死了。 被蜀相诸葛亮提前设下的弓弩兵射死了。 也让引大军在后的司马懿,罢了继续追击的念头,还遣人赶去将已经出发的张郃给叫了回来。 至此,战事落幕。 而在洛阳庙堂,还得悉更惊人的消息—— 若是蜀兵罢兵归去七八日,魏国雍凉各部将被彻底打残,陇右亦不复魏国所有! 缘由,乃是蜀相诸葛亮还与鲜卑部落大人轲比能结盟了! 在数次北伐皆不如意后,且对江东这位盟友心中有数的情况下,蜀相诸葛亮为了这次北伐能有更高的胜算,在出兵之前还特地遣人去寻了轲比能。 轲比能是如今最有希望一统鲜卑的部落大人。 但因为魏国为了不让北疆边患大炽,便以分化、偏袒等手段百般阻挠轲比能部壮大,也对应的庇护了不少与轲比能有仇的其他鲜卑部落大人。 可以说,轲比能对魏国是满腔忿怒的。 故而,当蜀相诸葛亮的使者寻到他,声称蜀国打算与他结盟,在此番蜀国北伐正面吸引魏国雍凉各部兵马时,让他从后方发起袭击,前后夹击一举将魏国雍凉主力灭了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且还很有心计的,在召集麾下各部落兵马之时,特地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儿禅诣幽州贡名马,以此来麻痹魏国。 魏国还真就不疑有他。 因为在前几年轲比能就向魏国称臣了,还被曹叡封为附义王。 故而,天子曹叡得悉大悦,以北疆不复有边患为由,乃复置护匈奴中郎将,将北疆战事的重心放在内迁入并州且日渐强盛的南匈奴各部上。 见状,得计的轲比能当即引大小各部落,浩浩荡荡的穿行了整个河套平原,绕过萧关进入陇右长离水上游的石城,正打算要给魏国雍凉各部背后来一刀的时候,蜀军却是在这个时候因为粮尽罢兵归去了。 轲比能当然是不敢独自对抗魏国雍凉主力的。 只能按捺着空劳一场的怨气,带着对蜀兵无信的鄙夷,灰溜溜的趁着魏国尚未知晓他行举之前启程回去了。 但他的行踪终究还是被魏国得悉了。 待遣细作贿赂鲜卑部落小首领后,魏国打探出了他与蜀国结盟之事。 天子曹叡在得悉了整个过往后,心中庆幸不已,也对蜀国的托孤大臣李严万分感激。若是李严愿意来魏国的话,他可以直接任命为骠骑将军、封县侯食三千户以示嘉奖! 因为此战魏国能守住陇右不失,最大的功臣当属声称粮秣不继、让蜀相诸葛亮无奈罢兵归来的李严啊 也正是因为陇右的惨败,且轲比能不臣日后北疆多事的情况下,天子曹叡才有了诏满宠回京师洛阳计议之举。 而在淮南寿春,从李长史处得悉陇右战事结果的夏侯惠,则是有些愣神。 魏平死了,但张郃没死! 因为他进谏的“蜀自疲”战略被天子曹叡采纳,且付诸以行,历史的轨迹开始改变了 陇右战事偏离了历史的轨迹,那么,淮南战场是否也会改变呢? 贼吴孙权是否还如历史那般不武吗? 不会也有变故吧? 夏侯惠如今的心思全是这个。 因为方才李长史还告诉他,王凌已然来讨要兵马了。 在被李长史以没有满宠将令不能调兵的军律回绝后,王凌便以扬州刺史的职权,调动了一支约莫七百人的郡兵,不日就要前去迎接孙布入魏了。 而夏侯惠臆想中功绩,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诈降的孙布首级带回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