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魏逆 > 第70章 诏来

第70章 诏来(1 / 1)

 推荐阅读: 足球:开局中场屠夫,惊呆魔力鸟 贝加庞克打造忍界科技 代晋 我的金融帝国 诸天从日月神教开始 修仙百年,前任都成了天命之女 四合院:我绑着棒梗去下乡 冒牌运灵师 四合院:被秦淮茹截胡,我赢麻了 都别打扰我种地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70章诏来 七日后。 将关于士家变革的上疏转给有司代呈上庙堂后,夏侯惠策马缓缓归来骑兵曲。 是的,庙堂已然对陇右战事做出定夺了。 直接以胜败乃兵家之事为由,便带过了“甲首三千”以及魏平的战死,并不追责司马懿的调度失当。 不得不说,在有些方面上,天子曹叡对老臣还是太过于优待了。 连军中最忌的赏罚不明都不在乎了。 只不过,这种处理方式,也是朝野意料之中的事。 缘由是不管先前曹休的石亭之败,还是曹真伐蜀不利,天子曹叡都没有惩罚,反而还遣使宽慰。如今顾命大臣司马懿败了,他自然也不好厚此薄彼太过。 得悉此事的夏侯惠,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仍不免深以为忧。 成形于魏武曹操时期的魏国军律,本就以严苛著称。 如今庙堂对底层兵将约束森严、赏罚严明,但却对督帅网开一面,这不是加剧矛盾吗? 区别对待,何来的上下戮力一心呢? 再者,天子曹叡是有两全其美的做法的啊 比如先以战事不利,将司马懿降职且削食户,令他继续暂代雍凉都督军务,待过些时日事情过去了,再寻个缘由将他复职与归还食户不就行了? 如此,既可以维护朝廷军律的赏罚分明,让各级兵将皆心服口服,又不会寒了老臣司马懿之心,何故而不为呢! 最让夏侯惠无法理解的是,就连扬州刺史王凌都没有迎来庙堂的问责。 对,就是王凌。 他所犯下的过错,可不只是私遣郡兵去迎接孙布的无智,还将天子曹叡部署在吴国的暗子给祸害了。 那是隐蕃。 青州人士,能言善辩。 基于石亭之战的惨败,天子曹叡有感于内奸细作对战事的作用,便在去岁(太和四年)私下密召他,遣他诈降叛入吴国,让他务必要想办法谋取吴国廷尉一职,从而伺机陷害与离间大臣,挑起吴国君臣不和,诱使诸臣内斗内耗。 隐蕃入吴后,不仅以辩才打消了孙权的怀疑,且还凭借个人魅力,被吴左将军朱据与廷尉郝普赞为有王佐之才,就连卫将军全琮都与他亲善。 故而,在他不过入吴一岁,已然名声大噪、豪杰竞相慕名来访,府前常常车马云集,宾客满门。 也就是说,只需再蛰伏数年,他便可以做到天子曹叡的期待了。 然而,可惜了。 王凌无视满宠的调度,一意孤行要遣兵来迎接孙布。 也让身在建业、对江北实况不甚明了的隐蕃,担心魏国会再次迎来一场石亭之战,便仓促在建业发动叛乱,以此来逼迫孙权罢兵以及示警于王凌。 仓促起事,其结果自然可知。 最终,他还是以死报答了天子曹叡的器重。 悉心布局、事成在即,却被王凌的无智之举给败坏了,但天子曹叡竟犹不责,如此夏侯惠心忧庙堂赏罚不明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了,不管夏侯惠如何心忧,都不敢上疏参合这种事的。 位卑人轻是一方面。 而有些事可以参合、有些事碰了就是自寻死路是另一个缘由,对此他拎得清。 且尔今天子曹叡对雍凉战事的处置上,已然悉数取了他“令蜀自疲”的谏言了。 乃是下诏让司马懿在雍凉大兴水利、勤务农桑,务必做到“戎卒自给自足”,且在陇右与关中各处广修壁堡等防御工事,在魏蜀交界区推行坚壁清野等;将御蜀的战略全面转为守备为上,不复再有与蜀兵争雄之念。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天子曹叡已然开始整顿民屯积弊、有意推动士家变革,且不再抱有短时日内灭掉蜀吴两国的奢望,改为专注于积攒国力、予民休息,如此已是委实难得了。 循序渐进、日拱一卒就是大善了,没必要过于苛刻的要求太多。 故而,如今的夏侯惠只是期待着自己的上疏中,在淮水两岸试点推行士家变革与民屯募兵之事,能被天子曹叡与公卿百官们认可且允许。 最好还是让提出谏言的自己来主持,这样的话他就不会终日百无聊赖了。 是啊,如今的他无所事事。 被满宠转来骑兵曲任副职后,他的生活就变得很枯燥了。 副职没有自主权。 他连外出骑兵曲都要先向张骑督请示,且还需要符合军规的理由才能被首肯,终日圈在兵营内点卯、用食、演武与宿夜,枯燥至极。 但他也不能说什么。 所有的兵将都是如此,他又怎么能特殊呢? 别指望着斩杀孙布之功上表庙堂后,他迎来升迁就能改变这一切。 官职是官职,职责是职责,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譬如后将军曹洪与镇东将军夏侯楙,就一直留在京师洛阳闲置着,麾下一个兵卒都无有。 他也一样。 只要天子曹叡没有特别指使他的职责,那么,未来数年内都他要在骑兵曲里熬日子了。 唉 甚是怀念在斥候营的日子啊 虽然不乏餐风饮露、日晒雨淋之苦,但却可以出入自由,随意驰马在各处游荡。 偶尔起了闲情,还能带着三两骑卒在外射杀些野鸡或兔子烤了,将外出巡视警戒当作郊游野餐。 将当日最后一份案牍放下,跪坐在案几后的夏侯惠起身伸懒腰之际,还不由感慨了声。 自从进了骑兵曲之后,张骑督便军中的案牍皆扔给了他署理。 美其名曰,这是让他尽快熟悉骑兵曲的军务。 副职嘛 若主官战死、伤病不能署事或者是离任,他就要顶上来代理军务的。 也让夏侯惠每日都要埋首在案牍中一个时辰。 且这些军务,尽是些每日粮秣的损耗、战马和骑卒的伤病与否、该当何人轮休之时或者军械损耗等等琐碎之事。 不难,却异常费时,令他不胜其烦。 他在心中不止一次怀疑过——张骑督如此作为,乃是李长史或者满宠指使的。 为了将他孟浪跳脱的性子磨一磨。 因为就在他刚刚转来骑兵曲的时候,曲内原先处理案牍琐碎的文书小吏竟被调走了! 且都十数日过去了,也不见他人来补缺。 “将军,营外有一人求见,直言欲来拜会将军。” 就在夏侯惠走出军帐,打算闲庭信步缓解跪坐久了的血气不畅时,一在营门出值守的士卒步履匆匆赶来,对着他行了一礼后,如此作言。 谁啊? 我在淮南并无故交,怎会有人来拜会我? 闻言,夏侯惠颇为讶然。 因为诸如蒋班陈定等斥候营之人,进入骑兵曲是不会被拦在营门外的。 想了想,他轻声发问道,“乃兵将还是文吏打扮?你可曾问他姓甚名何否?” “回将军,我问了。” 值守小卒连忙回道,“他自称姓焦,看服饰应是郡兵的屯长,且他声称此番前来乃是作谢将军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 他该不会是被王凌遣去迎接孙布的郡兵之一吧? 只不过,那日我只是顾着驱马追杀贼子孙布,期间并没有救下什么人啊! 有些想不通的夏侯惠,抬头看了下天色尚早,又觉得现今左右也无聊,便随手一挥,“带他进来吧。” “唯。” 片刻后,只见一七尺有余、肤色黝黑、身着郡兵屯长服饰之人随在值守小卒身后疾行而来。其人不甚健壮,看容貌应是未到三十,但却面容刚毅,目光笃定,颇有几分气度。 待行至夏侯惠约莫十步外,也不等值守小卒引见,便直接行了个大礼。 朗声说道,“在下乃寿春城郡兵屯长焦彝焦子叙,前番奉使君之命,引兵迎贼子孙布入魏,不料贼子孙布乃诈降,趁夜偷袭我军。是时,在下无力抵抗,狼狈亡命而去,万幸有将军巡视在侧,诛杀贼子孙布令在下得以苟全,今特地来拜谢将军活命之恩。” 言罢,顿了顿,他又继续解释了句,“惭愧。此些时日在下事务多繁琐,以致今日方得闲来拜谢,还望将军不罪。” 焦彝,焦子叙 嗯,似是不曾听闻过。 “不敢当,焦屯长言重矣。” 心中虽然是如此道了声,但不妨碍他连忙大步向前,礼数周全的扶起焦彝,含笑谓之,“我诛贼子孙布时,并未有对屯长施援手之举,且是时夜色朦胧、道路两侧芦苇荡连绵,纵使无我在侧,屯长亦能全身而归。再者,我乃魏国骑卒斥候,临敌见贼,焉有不驰马而战之理?是故焦屯长所言活命之恩,我不敢当之,亦请屯长亦莫介怀。” 之所以对一个屯长都如此可客气,那是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不管身处何职,在接见身份低微之人时皆面带笑容平等待之,见到年长于自己的人则是必先行礼致意。而他既然都立志要为曹魏社稷续命了,怎么能不师“懿”之长技以待制“懿”之时呢! 自然,焦彝是不知道这点的。 故而见夏侯惠谦谦有礼且不居功时,也颇为动容。 当即后退一步再次作了个揖,慨然而道,“将军高义,在下佩服,然在下并非知恩不图报之人。在下虽人轻言微、身无所长,但亦能有逢鸣吠之益于时务,日后若将军有所遣,在下定无推脱之言。” 言罢,便很洒脱的转身而去。 就如他所言,来此只是为了谢恩,并非为图谋其他。 也让夏侯惠见了颇为赞赏。 原本他还以为此人是得悉了自己的身份,故而前来攀附的呢! 毕竟,如今的风气早就人心不古,不管是军中还是庙堂,这种寻个理由就趁机攀附的行为比比皆是。 目视着焦彝离去,他倏然想起个事来,便出声道,“焦屯长暂且留步。我有一事不明,你方才自称,今为郡兵屯长?” 此问看似有些突兀,但焦彝并没有动气。 因为他知道夏侯惠的疑惑所在:像屯长这种极低级别的人,是不可能有机会被委以督领七百兵卒之任的。 “惭愧。” 他复回首,略带赧然而道,“在下先前乃郡兵的军司马,只是迎贼子孙布时丧兵近三百之数,故而被贬为屯长。” 呃 明白了。 王凌这事做得可真不地道。 庙堂都没有问责他呢,他竟然迁怒于麾下,当真有失气度! 心中了然的夏侯惠不复作言,只是含笑拱手作别。 而他的行礼,也让焦彝再次愕然了下,片刻后,才露出笑容拱手大步离去。 此小插曲过后,夏侯惠又继续百无聊赖的熬着枯燥日子。 时日一久,他竟是觉得蒋班陈定或其他斥候营骑卒偶尔过来闲谈,倒成了他在淮南寿春的唯一乐趣了。 岁月奔流不息,不舍昼夜。 不知觉中,仲冬十一月已然过了一半。 而对于斩杀孙布之事,庙堂也终于录功奖赏了。 乃是将夏侯惠迁为偏将军,蒋班转为牙门将,陈定为军司马,其余随出的斥候营骑卒各有赏赐。 对此,张骑督还趁机会,怂恿骑卒去鼓噪夏侯惠拿出了两个月的俸禄去买酒同乐 因为此番有了王凌失策的衬托,庙堂对夏侯惠等人的奖赏也稍微提升了些。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夏侯惠还被告诫了。 就在升迁文书到来之际,李长史还私下转给了他一封来自天子曹叡的书信。 书信字数寥寥。 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是的,这是当年武帝曹操告诫夏侯渊的原话。 而经李长史得悉夏侯惠是如何斩杀孙布的天子曹叡,倏然想起了已故大司马曹真声称他性情颇刚、类其父夏侯渊的断言。 便以这种方式告诫了他一番。 让他莫要一味逞强斗狠、步入夏侯渊临阵死难的后尘,而是应该戒骄戒躁、潜心向学,好生观摩满宠督领淮南的举措,以期他日能为国裨益。 而夏侯惠看罢书信,则是满脸无奈,苦笑连连。 天地可鉴! 他也不想每每刀头舔血博得战功啊,只不过担忧心中所期时不我待,届时徒叹奈何罢了! 不过,数日后,天子诏令复来,令他看到了无需再弄险的希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