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蒋瓛的主意,杨士奇的野望! 杨士奇一岁丧父,母亲改嫁一位同知。 后来他一度改姓,又再改回来。 再往后,他的继父也因犯罪被流放,杨士奇便四处游学。 他可不是寻常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因为在外面飘泊了很多年,为了保护自己,杨士奇也苦练过武功。 寻常江湖毛贼,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此时含恨出手,更是快若闪电。 蒋瓛心中本来还要想着审问犯人之事,看到杨士奇才收敛心神。 在他看来,杨士奇只是一位来京求职的读书人。 对其存着几分戏谑之意。 却是万万也没有想到,对方一见面,就挥拳打人。 单论武功,虽然杨士奇也练过,但绝不可能是蒋瓛的对手。 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身手可不是杨士奇这种练过几年的练家子,就能比得上。 但一方有意,另一方无心,骤然临之。 蒋瓛还未回过神来,杨士奇的拳头,便已经到了他的鼻梁上方。 在蒋瓛的瞳孔内,只看硕大的拳头,急速放大。 他已经完全来不及闪避。 仓促之间,只能本能的向后一仰。 啪! 杨士奇一拳打在蒋瓛的面门上。 只不过,蒋瓛的反应,也不算慢。 拳到之时,身形后仰,随之又退一步,将这一拳的力量,卸去了八九分。 如若不然,杨士奇这一拳,脑袋还真是受不了。 不过,虽然打得不重,但这面子却是丢光了。 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被人无缘无故打一拳,蒋瓛还从未受过如此“奇耻大辱”。 “杨士奇,你疯了吗?” 他怒喝一声,直如雷霆炸响。 旁边,那两名在外守卫的锦衣卫更是惊得目瞪口呆。 这名不知从哪里来的书生模样的男子,好大的胆子啊! 是想反了吗? 竟敢殴打指挥使大人? 两人惊得愣神,竟一时都没有做出反应。 而杨士奇一拳命中,但也感到对方并没有受多少力,便想都没想,又是一拳跟上,口中还喊道:“王八羔子,爷爷打的就是你这种骗子!” 他心中恨啊! 对方骗就罢了,还要拿出锦衣卫的名头。 若是他真跑到锦衣卫里面,交待了自己所犯的事情,那可不就“自投罗网”了吗? 此时出手打对方,除了泄恨之外,杨士奇其实还有另一个想法。 那就是要以“骗子”的罪名,将对方弄进去。 这样才能完全洗涮自己身上的“冤屈”。 要不然,哪怕明知对方是骗子,可他抓着那些话头把柄,往衙门里面一告,说自己妄议朝政,诽谤太孙,那他也吃不了,兜着走。 说不得还只能听对方摆布。 只有将对方先搞倒,坐实了他的招摇行骗的罪名,衙门才不会听他“胡说八道”,自己才会真正“高枕无忧”。 此时出手,正是一名被“骗”者的正常反应。 旁边的两位锦衣卫大人,都在看着呢。 故而,任由蒋瓛怒喝,他仍是不依不饶。 拳出如雷,连番而击。 蒋瓛见其仍不停手,冷哼一声。 刚才那一下,是他猝不及防。 但此时有了准备,那便截然不同了。 他伸手一抓,握住了杨士奇的拳头,随之顺势往侧边一带,杨士奇的身体,顿时失去平衡。 接着,蒋瓛的另一只手快若闪电,一掌打在他的胸前。 “砰!” 杨士奇的身体,被一掌击飞,随后重重的倒在地上。 这一下,可受得不轻。 想不到这“骗子”,竟有如此之好的身手。 他趴在地上,只得全身肌肉骨头,皆像被人强行拆开了一般,他仍不死心,抬头喊道:“两位锦衣卫大人,此人正是昨日假冒锦衣卫名义,欺骗我的骗子,快将他拿下。” 两名锦衣卫对望了一眼,这小子是疯了吧,指控指挥使大人假冒锦衣卫? 他们向蒋瓛行礼道:“参见指挥使大人!” 指挥使? 杨士奇的脸上布满震惊之色。 他……他……他是锦衣卫指挥使? 我打锦衣卫指挥使了? 杨士奇的脑子像是死机了一般,一片空白。 连全身上下那股深入骨髓的痛,都感知不到了。 蒋瓛走了过去,低头望着还在地上爬不起来的杨士奇,道:“你现在知道我的身份了吗?” 他刚才一听,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杨士奇竟然认为自己是骗子,诓骗他来镇抚司衙门,故而一见面就出手打人。 也是让他十分无语。 这人昨日明明看着还十分聪明的,怎么这脑子,就突然不行了呢? 杨士奇看着他,脸上的表情已渐渐由呆滞转为可怜。 堂堂八尺男儿,此际竟有点欲哭难止之感。 他真没有想到,自己竟会殴打锦衣卫的指挥使。 朝堂上的王侯公卿,尚书学士,在锦衣卫指挥使面前,都得巴结讨好啊! 他竟然殴打对方? 蒋瓛看他如此神情,笑着摇了摇头,吩咐两名锦衣卫道:“将他拖进来。” 刚才这一掌真不轻。 杨士奇连爬都爬不起来。 两名锦衣卫上前,架起杨士奇,才将其拖入镇抚司衙门。 “昨日妄言朝政,无端猜测皇室宗亲包藏祸心,今日又当街公然袭击锦衣卫指挥使。” 衙门内,蒋瓛冷冷道:“杨士奇,伱可知道,你犯的事,砍几个脑袋,都绰绰有余了。” 此时,杨士奇的身体终于渐渐活动开来。 蒋瓛那一掌,有意想教训他,贯入了内气,在他身体内乱冲了许久,才慢慢化去。 刚才被两名锦衣卫拖进来的时候,杨士奇一边忍痛,一边想着昨日的事。 既然对方是锦衣卫指挥使,那名天资聪慧,令自己当时惊讶无比的小男孩了,便肯定是被民间百姓奉为凌霄战神的太孙殿下了。 而两名粉雕玉琢的小女孩,一人应是中山王徐达之女徐妙锦,她被太孙封为技术研究和制造局的总管,受五品衔,朝野早已传遍。 另一位年岁更小的女孩,则应是太孙从松江府带回来的曦曦,她虽未受官职,但据说极得太孙喜爱,民间对此也早有传闻。 可笑自己愚笨,太孙当前,竟然没有能识破。 当时那名小男孩表现如此不凡,就该联想到他是太孙殿下才对的。 除了太孙殿下,天下间还有哪名儿童,仅以六七岁之龄,便对朝政之事,这般了解的呢? 只不过,自己被一叶障目,先入为主的认为,太孙以储君之尊,必居深宫之内,怎么会出现在街道市井中呢? 这才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可笑,可叹。 此时听蒋瓛质问,杨士奇只能请罪:“学生无知,还请指挥使大人责罚。” “本官倒也可以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蒋瓛严肃的脸上,突然堆起了笑容。 但不知为何,杨士奇的心中反而升起更强烈的不安。 “昨日太孙殿下微服私访,在码头遭遇倭寇行刺。” “如今倭寇已经潜逃,本官正全力追捕。” “眼下私藏倭寇的一应罪犯,都已缉拿归案。” “本官要去追捕倭寇,无睱审问。” “你若是能帮本官做好此事,从他们口中问出犯罪情由,那本官对你所犯之事,便既往不咎。” 他昨夜连夜审了一晚,一无所获。 此际正急得像热锅上蚂蚁。 只是不好明说,托言说是要去追捕倭寇。 杨士奇此人胆大妄为,但分析朝政鞭辟入里,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用他来审问这些犯人,或许能有收获。 蒋瓛说完,又诱惑道:“若是此事办好了,你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本官愿向太孙殿下举荐你,保你今后前程无量。” 反正太孙殿下有意要用他,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杨士奇是何等聪明之人,想通昨日的事后,便一切尽皆了然。 昨日太孙殿下的表现,听了他的妄言狂语,并未震怒,反而不断追问,似有追根究底之意。 那就是说,他说的话,太孙殿下认为有几分道理? 若是果真如此,能从一介布衣,入了太孙的法眼,将来的前程…… 杨士奇飘泊了许多年,一心想求一官半职,但始终不得入院。 这次来京,也是望能参加《洪武大典》的编纂,或许能得到某位大人的赏识,有机会谋得一份官身。 但九品小官,便是奢望了。 多少人寒窗苦读数十年,一朝高中,才得到一官半职。 更多的人,则是一生蹉跎。 可若太孙有意用自己的话,那就真的是一步蹬天了。 审问犯人,莫不是太孙殿下安排的考验? 杨士奇的心砰砰乱跳。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草民必定竭尽全力,定将此案审得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