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玩不起就别玩!(求追订!) 被贾珊一把拉住。 贾珊无奈的望着悲愤不已的茜香女国使臣,就知道他们玩不起。 一点小风小浪就要死要活。 再一个你死也就死罢了,可别脏了大乾的地,回你那老窝死去。 贾珊朝一边的侍卫使了一个眼色,侍卫上前,三下五除二就将茜香女国使臣的武士刀卸了。 望着这把装饰性质的武士刀,贾珊上前拍了拍茜香女国使臣的肩膀。 茜香女国使臣抬头望向贾珊。 贾珊淡淡开口。 “大乾有句话叫愿赌服输,输了就输了,你又何必要死要活。” 贾珊让侍卫将武士刀还给茜香女国使臣。 茜香女国使臣望着地上的武士刀流下了泪。 他愧对祖国。 茜香女国使臣晃晃悠悠的离开大殿。 大乾学子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 留在这的使臣团全都沉重的低下了头,衡阳公主目光看向贾珊。 “贾珊伱不愧是我大乾神童,真是好样的。” “公主妙赞!” 被夸赞的贾珊朝着衡阳公主谦虚一礼。 不喜虚礼的衡阳公主挥了挥手。 “你莫要再谦虚,明日我便就替你向父皇请赏。” 听到这,贾珊的乐开了花。 还是衡阳公主好,从不废话。 这次答题好像有个百亩田的赏赐,也不知是哪里的百亩。 若是山沟沟里的,他还要倒贴钱给庄民。 贾珊回到自己的座位,太子兴奋的拉着贾珊讨要魔方的口诀,贾珊将口诀又背了一遍,太子命人记了下来。 天色越来越黑,一直到了半夜,殿内还在接着奏乐接着舞。 谁说古人不熬夜,趴体开启,比现代人都能熬。 困得不行的贾珊打完招呼离开。 贾珊能弄出如此壮举,在曲江池门口等待的车夫栓老大整个人振奋的不行,拉着一边等候的其他家车夫得瑟。 其他家的车夫心里虽酸溜溜的,但一想起贾珊,一众齐齐朝栓老大致敬。 他们这些京中给主人当车夫的也有着三六九等的划分,伺候的主子越厉害,在车夫圈子里也越有脸。 随着贾珊的崛起,栓老大在京中车夫圈子里也有了一席之地。 贾珊来到贾府的马车前,栓老大变的比以往更恭敬了。 只见他趴在地上,让贾珊踩着他的背上马车。 贾珊的眉深深皱起。 “马凳呢?” “四爷就踩着小人上车吧,也让人小人沾沾您的文气。” 贾珊的眉皱的更紧了。 跟着贾珊时间久了的小厮常威一脚踢在栓老大身上。 “赶紧滚起来,四爷是那种这么糟践人的人吗。” 小厮常威这话说到了贾珊的心坎上,贾珊给了小厮一个赞赏的眼神。 小厮乐颠颠朝着贾珊谦虚一礼。 栓老大将马凳搬来,贾珊踩着马凳上了马车。 只听栓老大一声得儿驾 荣国府的马车行驶在前往荣国府的大街上。 此时大街之上,热闹非凡。 贾珊忍不住将帘子掀了起来,见外面热闹场景,贾珊心中不禁开始好奇。 一般到了这种时候,就开始宵禁,怎的今天外面就这么热闹。 贾珊看向小厮。 小厮笑着开口。 “四爷有所不知,陛下贤德,想着曲江文宴都开了,就让人顺便将宵禁也给解了。” 贾珊点头,远远的贾珊看见了自己一身官服的二哥贾琏。 贾珊让车夫将马车驾到路边,贾珊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一溜烟的跑到了贾琏身边。 一直在巡逻的贾琏看见贾珊眼中闪过惊喜。 “小四你怎在这,是那曲江宴不好玩?” 贾珊朝着贾琏摇了摇头。 “非是不好玩,是困了,话说二哥怎在这。” 贾琏叹了口气。 “陛下开了宵禁,现在的拐子又多,我怕出事,就出来逛荡逛荡。” 听见贾琏的话,贾珊将眼神落在巡逻的衙役,一队金吾卫出现在贾珊眼前。 贾珊变的哭笑不得起来。 “这事又不归二哥你管,你这三瓜俩枣在这有什么用。” “是不归我管。” “但这些百姓报案可是要往县衙里报。” 贾琏询问贾珊,贾珊点了点头。 这又有什么必然联系,贾琏再次开口。 “既是往县衙里报,我这县太爷就难辞其咎,索性我就累个几天。” “再一个这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现在也当了爹,实在是见不得那骨肉分离的景象,我累这几天权当是给苍哥儿,芩姐儿积福了。” 贾珊点了点头。 贾琏真是越变越好了,当初那个只知逍遥快活的公子哥,如今却变成了懂得主动关心百姓的县太爷。 这有没有孩子的变化是真大。 没一会,眼尖的衙役抓到了一个扒手,并将扒手押到了贾琏跟前请功。 贾琏用手中的扇子挑起扒手的脸,扒手的嘴边长了一个大痦子。 贾琏嫌弃的抽回扇子。 “你还真是大胆,本官就在这里站着,你就敢在本官的眼皮子底下盗窃。” “大人饶命!” 扒手对着贾琏跪了下去,贾琏连个眼神都懒得扫,朝衙役使了一个眼神,衙役明白的将扒手押了下去。 贾琏的目光再次落在贾珊的身上。 “你快回去吧,现在家里摆宴正热闹呢。” 听着贾琏的话,贾珊坐马车回去。 眼尖的门子看见贾珊回来,立马往府内跑。 不关心这个的贾珊坐着马车回东跨院,困了的他现在只想睡觉。 然贾珊低估了贾母等人对曲江文宴的好奇,脱了衣服的贾珊硬生生的被贾母的人从被子里挖了出来。 贾珊幽怨的被小厮穿衣服,之后坐着轿子到了贾母院中。 此时贾母院中正是热闹的时候,一个个写诗作画,猜灯谜。 就连最近坐月子的王熙凤都来了。 “老太太!” 贾珊睡眼惺忪的对着贾母一礼。 贾母笑着让贾珊起身,坐到座子上的贾珊鄢哒哒的趴在桌子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着府内姐妹的问题。 “珊儿,珊儿。” 迎春推了推合上眼的贾珊,贾珊缓缓睁开眼睛。 “大姐姐就放过我,让我睡吧。” 迎春斜了贾珊一眼。 “难得有此高乐之时,睡什么睡。” 贾珊却是再也睁不开了眼。 迎春令下人将提神的参汤拿来,一碗汤灌下去,贾珊迷迷糊糊的看见眼前有两个人影。 一个是迎春,一个是黛玉。 贾珊吓了一跳。 “好姐姐,就让我睡吧,我真的撑不住了。” 贾珊开始撒娇,林黛玉捂着嘴朝着贾珊宠溺一笑。 “你现在灌了参汤怎的就还困。” “我也不知道,就是困。” 贾珊趴在桌子上,如只小狗般盯着林黛玉。 黛玉被贾珊这睡眼惺忪的模样可爱到。 迎春推了推黛玉。 “别惯着他,好不容易聚一块,怎能就这么让他睡了。” “就是,就是!” 惜春帮腔,王熙凤从贾母那席上过来。 坐着的姐姐妹妹的都站起了身。 “二嫂子怎么过来了。” 王熙凤爽利出声。 “老太太,让我过看看,若是小四真困了,就让他去厢房歇着,不让你们这些丫头欺负他。” “二嫂子真坏,我们怎么欺负他了。” 迎春嗔怪的拉了拉着王熙凤的手,王熙凤用手点了点迎春的脑袋。 “你这丫头,真是越来越皮了。” 婆子将贾珊抱到了厢房中。 听着外面的喧哗,贾珊一夜睡的舒坦。 直至日上三竿才再次醒来,望着四周陌生的环境。 贾珊的眉皱起,婆子自外面进来。 “四爷醒了?” 眼熟的婆子,这可不就是贾母屋里的。 贾珊下意识的问道:“我怎么在这?” 婆子微微一笑。 “昨个夜里,您在宴上睡着,老太太便就留你在这睡了。” “老太太呢?” “今个府内来了不少的客,老太太一大清早便就已经起了。” 贾珊点了点头,忽的贾珊想起了上公。 他真是睡迷糊了,今日又不是休沐的日子,怎就睡到了这。 贾珊让婆子去找人将他官服取来。 婆子站着不动,贾珊疑惑的望向她。 “四爷昨个在曲江宴上给咱大乾争了气,陛下大赦天下,满朝文武放假三天。” 这么好? 贾珊的眼睛一亮。 “今个早上,陛下的赏赐也来了,来的还是那位王公公。” “那你们怎没将我叫起来。” 婆子再次一笑。 “王公公让您歇着的。” 这真是天大的荣耀,说着婆子将台子上的一个小盒子拿来。 “这便就是陛下给您的赏赐。” 贾珊无比郑重的将匣子接过,只见匣子里躺着两张纸。 将纸打开写着京郊东二十里王庄村,除此还有一张是城内西市的一处店铺,贾珊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有了这二,他的经济就独立了。 贾珊将匣子合上。 “四爷可要起床?” 对贾珊习性有过一点了解的婆子问向贾珊,贾珊摇了摇头。 “我想再睡会!” 说完,贾珊倒头就睡。 贾母屋子里,太太们如众星拱月般围着贾母。 贾母慈眉善目的坐在榻上,与人游刃有余的周旋。 “老太太是如何教出如此机灵的孙儿,那农药且不提,昨日我家那害也去了曲江宴回来之后,对老太太的孙儿赞不绝口,老太太可否传授一下经验,让吾等也学学老太太的育孙之道。” 大理寺少卿的太太开口。 众太太一听是和养孩子有关,目光齐齐落在贾母身上,想听听贾母的育儿经。 此时贾母的面上全是得意之色。 从前到了这种时候,她就只能默默的看着其他太太说,如今她也可以说上一说了。 伺候贾珊的婆子走了进来。 贾母望向婆子。 “小四起来了吗。” 婆子摇了摇头。 “四爷真是累着了,刚醒就又睡下了。” 听到这,一众太太们不淡定了,他们家的孩子哪有这样的,日上三竿醒过来继续睡。 难道这就是那贾珊这么聪明的原因,一众太太琢磨了起来。 贾母挥退婆子,笑着看向一众苦思冥想的太太们。 “大伙都瞧见了,那孩子真不是管的。” “如何说!” 各家太太们的兴趣再次被贾母提起。 贾母深深的叹了口气。 “那孩子的娘早逝,我也没顾上他,就这么散养着,不过他也是争气,从小要强好学,没人教的情况下,识了不少的字,之后便就开始自己看书。” 屋子内的太太们啧了啧舌,可能真的就是天降英才,不然一个没人看管的小小庶子如何会这么厉害。 贾母再次开口。 “大家可知道上一届江南解元沈丛麟。” 一众太太们的眼睛亮了亮,这如何不知道。 那可是文曲星下凡,不到二十的年纪取得解元头名,未来板上钉钉的三甲之才。 之前她们还一起讨论过,只是可惜那沈解元与那衡阳公主走的近。 不然高低为自家女儿觅得这良婿。 “那沈解元乃是我家小四的亲娘舅。” 屋内倒吸声响起。 这么看是随了根了。 “他那亲娘也是个好的,出身耕读人家,说来也是老婆子好运,能碰上那么好的姑娘。” “老太太说说。” 夫人对八卦最没抵抗力,贾母露出一抹笑。 “那姑娘也是个孝顺的,我家老大子嗣不丰,续娶的时候,我便就顺便也给他抬了一房,好巧不巧打听到枝子街有户人家姑娘待嫁,愿我家是纳不到那样人家的。” 众人点了点头。 能在枝子街住的祖上都是世代读书的人家,这样人家的姑娘怎可能给人做妾。 贾母继续。 “正巧她爹生了一场大病,家中的钱财散的散,去的去,硬是再也筹不着钱,我便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派媒婆去了一趟,那丫头是真真的孝顺,明明心中不愿给人为妾,手都给掐破了,为了她那爹还是答应了下来。” 说到这,屋子内的人眼神变了变,心中不禁起了盘算。 她们中有不少儿子都到了成亲的年纪,是不是也该给她们儿子也纳这么一房。 很快屋内的太太们将这一想法排出。 读书人家的女儿怎会随意给人为妾,那老太太也说了,只是好运。 众人的心熄了下来。 “之后那丫头命薄,没过多久也就去了,我便就让我家大儿给她抬了侧室,这样也不算是辜负了她。” 众人点了点头,是这个理。 人家那样好的姑娘,给生了一个这样争气的孙子,这侧室是该抬的。 “老太太家的大儿媳呢?” 一家太太主动问起了邢夫人。 贾母心中闪过对邢夫人的不喜。 “她这两年身子不好,一心向佛。” 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屋内太太不再提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