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几斤几两 随着邸报分发全国,地方上必然会震惊京师的剧变! 不过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和保定这样会和京师有牵连,各个不同的地方,会引发什么样的情况,暂时不得而知。 但是,在京师这边,气氛却和保定截然不同。 就见文华殿内,太子朱慈烺坐在上头,底下的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尚书等,已经站出来好几个人了,都是同一个问题。 这不,在户部尚书倪元璐奏完之后,内阁首辅范景文接着奏道:“如今各衙门皆是人心惶惶,无心做事,皆传陛下其实欲弃京师南下应天府。殿下该是知道陛下亲征何处,还请示下为好!” 一听这话,朱慈烺立刻摇头道:“那些都是谣言,父皇是为救大明江山而亲征,岂会弃京师南下!” 听起来,太子好像没有要说的意思,蒋德璟便也跟着奏道:“如此,还请殿下示下陛下之安排,如此也能安人心!” 其他几个朝廷重臣听了,皆是附和。 这几天来,京师就有传言,说皇帝欲迁都不成,便借口御驾亲征而领兵外出,其实是躲起来,如果京师安全就会回来,京师危险就领军南下。 另外,京师这边禁止城中任何人携财货离开京师,也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当然,这个所谓的民愤,肯定是有钱有财有能力逃离京师的那些人。 在有心人的煽动之下,皇帝南下的消息已经在京师全面传开,以至于人心惶惶,不少人觉得末日要到了。 一开始的时候,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番役抓过一批传播这些消息的人,但是无奈人数太多,抓都抓不过来。 如今更是不少衙门罢工了,都想着要逃离京师。 但是,朱慈烺牢记他父皇的话,还是摇摇头说道:“父皇才离开几天而已,等时机合适,孤自当公告父皇亲征之事!” 范景文听了,很是为难,便追问道:“殿下,何以不能公布陛下之目的?如此,臣等怕是压不住下面那些人,无法做事了!” “是啊,殿下!”方岳贡也跟着奏道,“人心浮动,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恐慌之下,怕是事情最终会不可收拾!” 朱慈烺听了,想了下道:“再等等吧,父皇要收拾暗通流贼之文武官员,内宦监军,一旦走漏风声,怕会功败垂成!” 听到这话,文华殿内的臣子都愣了下。随后,他们便反应过来,由范景文试探着问道:“是太祖皇帝提点的?” “嗯!”朱慈烺听了,点点头道,“所以稍安勿躁,父皇之事关系大明江山社稷,再等几天,孤自当公告天下父皇亲征之事!” 听到这话,范景文等人都不说话了。 就他们本人而言,其实是不相信那些谣言的。至少对范景文来说,当初他请求替御驾亲征时,皇帝那“马革裹尸”的话,犹在耳边,真情流露,真不是假的。 要是皇帝其实真如流言那般,那他只能说皇帝的城府太深了,以至于他这个官场沉浮多年的经验都分辨不出来了。 但是,他和同僚相信皇帝,可底下那些做事的,还有京师的普通百姓不了解皇帝,更是相信皇帝会南下应天府的谣言! 这就是难了! 说吧,太子殿下都说了,会影响皇帝那边做的事情,进而影响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地步;不说吧,就光他们几个人相信,没有底下人配合做事,朝政都会瘫痪的! 人家没犯事,因为心慌而不做事了,总不能把他们绑起来做事吧?就算换人,不要说做事不熟练,关键是换了人也未必会做事,皆是人心惶惶,觉得他们被皇帝抛弃了! 心中如此想着,范景文这个首辅,感觉自己头发又要白了,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却听外面有脚步声传来,随后,就听一名内侍进入殿门口禀告道:“殿下,李总兵派人求见,说城外来了一批宣府的京营家小,该如何安置?” 一听这话,朱慈烺顿时一下站了起来,欣喜地问道:“是宣府的京营家小?” 之前有来过蓟镇和保定的京营家小,但是没来完,后续还有。但他是听清了,这次是宣府的京营家小,他就惊喜了。 说实话,虽然他听他父皇的话,一直坚持不说他父皇去向,但是其实他压力也是很大的。就怕他辜负了他父皇的信任,把京师弄得一团糟。 范景文等人听了,也是意外,竟然是宣府的京营家小?据他们所知,京营中军卒来源,并没有宣府的! 此时,在得到内侍确认之后,朱慈烺高兴地对首辅说道:“如今孤是可以说了,父皇领兵亲征,乃是去救宁武关去了。但是宣府和大同两地皆有投贼之总兵,因此,父皇之行踪不能走漏消息,如今该是可以了!” 宣府那边选拔进入京营的军卒家小都到京师了,那说明他父皇已经处理妥当地方事务,就没问题了。 范景文等人听得意外,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不知道宁武关大战之后,大同宣府等地会不战而降,李自成大军轻松兵临京师城下的事情。不过如今知道皇帝为什么不公布行程,他们也就释然了。 但是,随即他又有点担心,道:“陛下才领万余拼凑起来的骑军,就算加上宣府、大同的边军可用,但晋地乃是李贼百万大军,这局势还是……还是很凶险啊!” 就兵力而言,以范景文的经验,他未必不知道所谓李自成百万大军有夸张成分,集合边军之力该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关键的是,他不相信崇祯皇帝。因为崇祯皇帝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带兵打仗过的经历。 刚一带兵,就是和李贼主力军队决战的态势,他要是不担心,才有鬼了! 相对他的担心,反而是朱慈烺对他父皇更有信心,当即安慰范景文道:“首辅勿忧,父皇得太祖皇帝提点并赐予伟力,肯定得太祖皇帝亲传,绝对不会败的。我们只需做好份内之事,守好京师便可!” 至今他还记得,他父皇当初领兵出征时候,是那样的威风凛凛。就冲这,怎么可能会被区区流贼打败呢! 范景文感觉到太子对他父皇的崇拜,心中不由得苦笑,不过他们也不否认,如果当今皇帝真得太祖皇帝亲传本事的话,那当然是能赢的。只是,真有亲传太祖皇帝领兵打仗的本事么? 不管如何,皇帝的下落总算是知道了,范景文等人也是放心了一些,当即回去,安抚京师人心去了。 但是,他们心中这个疑问,却是一直在的。 要想打消他们的疑虑,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胜利来打消便是! ……………… 此时的崇祯皇帝,也是在欢喜,因为刚刚收到消息,雁门关拿下了。 其实,仔细想想,却也不意外。 因为雁门关本身就是三关总兵周遇吉的辖区,宁武关为三关中间,可随时增援雁门关那边。其中交通要道,险要布局等等,刚占领雁门关的流贼,绝对没有周遇吉熟悉。 加上流贼大军主攻宁武关,他们自然认为宁武关这边绝对没有多余兵力去攻打雁门关,毕竟雁门关可是周遇吉主动放弃的,要是有足够兵力,能放弃 为此,出其不意之下,拿下雁门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崇祯皇帝都是很高兴,当即吩咐方正化,把将士们夺取雁门关的功劳记上,等战后再叙功。 而后,他便问身边的周遇吉道:“如今雁门关已下,流贼那边当能知道卿已得援军,接下来该如何走?” 宁武关上的喊杀声还在继续,总兵府这里听得很清楚,不过谁也没管那边,就听周遇吉对崇祯皇帝奏道:“如今两关在手,大同、阳和和宣府便不会再遭流贼进攻,可放心农事。但流贼这边,末将有一点未定,就是流贼何时能知晓是陛下亲征?”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解释道:“陛下安危至关重要,定是流贼最为在意。因此末将以为,流贼知晓陛下在宁武关与否,定然会采用不同策略!”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表示认同。 要他换成李自成的话,听说皇帝就在宁武关和皇帝不在宁武关,肯定是会有不同的想法的! 如果能在晋地抓到他这个皇帝,那对李自成来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之所以说一半,是因为大明朝曾经有过皇帝被抓,却依旧不屈服的先例!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耐心地说道:“那卿以为朕在或不在,李贼会分别有什么动作?” 周遇吉听了,想也不想,就直接回奏道:“末将以为,如若李贼知道陛下在宁武关,恐会继续进攻,试图攻下宁武关或者雁门关,把陛下堵在这里,甚至能抓获更好!”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又问道:“如果李贼不知道呢?” “如若不知道,却又知道末将这边来了援军,有能力夺取雁门关了。对李贼来说,就等于关上了李贼北上之路。如果他要强行攻打,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末将以为,或许他会东出北直隶,走固关入真定,进而进攻京师!” 崇祯皇帝听了,自然是不愿意李自成领着他的大军离开晋地,直接跑去京师的。 华北平原上,两军对战的话,就要真正拼军队实力的。 崇祯皇帝有自知之明,他的军队只是拼凑起来的,还没有一起训练过,在平原上两军对战,怕是凶多吉少。 因此,他就问周遇吉道:“如此,要不还是朕主动现身,告知李贼,朕在这里,吸引李贼继续消耗兵力在此地!” 周遇吉心中其实就是这个方案,但是他也有顾虑,当即奏道:“陛下,军略上如此甚好,可真要如此的话,也将置陛下于危险之中,末将实不安也!”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呵呵一笑道:“周卿这是小瞧朕了!朕既领兵出征,又岂会在意危险!” 边上站着的贺赞听到这里,也是笑着对周遇吉说道:“陛下得太祖皇帝提点,骑射枪术,皆是进步神速,非周大帅所想也!” 周遇吉还真没见过崇祯皇帝练箭练枪,因为他一直要坐镇在宁武关的。如果他不亮相,反而来了别的总兵,就容易被流贼发现破绽,从而更早发现有援军到了。 此时他一听贺赞所说,意外之余,又想起了皇帝是日夜兼程赶来增援他的。如果还是他印象中的那个皇帝,光是这骑马,对皇帝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想到这,周遇吉不由得很想见识下皇帝的战场本事到底如何,如此也能心中有数。 刚好这时候,喊杀声已经小下来了,很显然,是一轮攻城战结束了。 于是,他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可否去演武场让末将见识一下?” 他是听到雁门关捷报之后才从城头上下来的,偶尔不在城头上也是正常的事情,这又刚好一场战事结束,便正好有时间看看皇帝的水平如何了。 崇祯皇帝听了,也很是有兴趣,当即说道:“朕也想知道朕的战场技艺到底如何了,走,去演武场,我们比试比试!” 周遇吉可是明末有数的猛将,和他掰掰手腕,当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贺赞和方正化两人互相看看,皆是笑意,显然也都想看看结果。 于是,一行人从总兵府转移到城内演武场。 一路上消息传开,没有轮战的将士们一听皇帝要和周大帅比试,顿时全部来了兴致,没有军令限制,便纷纷聚集到演武场去了。 但是,演武场的场地有限,很多人挤不过去,便只好在外面猜测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周遇吉的赫赫威名那是摆在那里的,因为他们大都认为皇帝是不可能比过他们的周大帅。 但是,对于从京师一路跟着皇帝来宁武关的将士们来说,他们是见识过皇帝神力,甚至也见识过皇帝箭术的,就有不同的看法,觉得周遇吉虽然是猛将,可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到底谁强谁弱真不好说。 综合来讲,基本上还是偏向周遇吉一点,毕竟周遇吉可是沙场老将,而皇帝是没有上过战场的。 演武场这边,有份围观的,则都是兴致勃勃,似乎宁武关这里不再是浴血厮杀之所,而是普通地方,摆擂台看热闹一般所在。 崇祯皇帝到了演武场上,忽然想起什么,便对周遇吉说道:“既然是战场技艺,那就尽量像一点好了!” 周遇吉听了,有点不解其意,便听到他吩咐方正化道:“铁甲取来,朕要和上阵杀敌时一样!” 此时的他,还只是穿了棉甲和皮甲的,一般情况下,铁甲不穿的。 倒是周遇吉,因为是从城头上下来,身上有穿两重重甲,并没有脱下的。 听到皇帝这么要求,周遇吉略微有些吃惊,加上铁甲,那是三重甲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穿的! 其他人也是震惊,特别是周遇吉的手下,只是一听这话之后,就开始对皇帝刮目相看起来。 铁甲很快便到了,在方正化的伺候下,崇祯皇帝当即穿上了铁甲,又戴上了头盔和面甲,身上背弓箭,一杆短柄长枪,腰间还有一把宝剑。 穿好之后,他还伸展胳膊腿之类,使得自己感觉最舒服为止。 看到崇祯皇帝的动作,似乎是很轻松的样子,在场的可都是军人,立刻知道身穿三重甲有多不容易,顿时都是吸了口凉气。 崇祯皇帝自己不觉得,感觉自己差不多了,便透过面甲看向周遇吉道:“我们比试什么,要不先弓箭,然后对打看看?” 周遇吉从头到尾都没说话,一直默默看着,震惊于皇帝的变化之大,真的有点认不出来了。此时听到皇帝说话,当即点头同意。 演武场比较小,最远距离的箭靶也只有百步远而已。 周遇吉就学皇帝的样子,放下面甲,又装备上自己的武器之后,向皇帝说道:“陛下,末将先献丑了!” 他之所以想要这么做,就是想让皇帝知道,战场上的厮杀,非同儿戏,他会用上真本事让皇帝看看,免得此时哄得皇帝开心就轻视了战场的危险。 崇祯皇帝倒是没多想,点点头对周遇吉说道:“周卿先来!” 他心中是好奇,确实想要先看看周遇吉的箭术。 只见周遇吉回应一句之后,动作很快,当即“嗖嗖嗖”三箭,三箭都中靶心。 随后,他回过身,看向崇祯皇帝奏道:“这种步射,百步之远,皆能中靶心的,流贼军中亦有不少!” 他就是想告诉崇祯皇帝,战场凶险,千万不要轻视对手。 虽然这么说,在皇帝那边有可能会认为他恐吓皇帝,会心生不喜。但是,他要为皇帝安危负责,此时绝不是拍马屁的时候。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一点不在意,点点头说道:“朕知道,那朕来了!” 说完之后,他便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