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京城,已经有了凉意。 王树在去电影院看完了电影《神话》后,就开始了《调音师》的剪片工作。 柏林电影节长片报名时间截止于11月,留给王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当然,这次有中影斡旋,以及他是上一届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奖的获得者,今年若是再次参加,主办方那边会适当的让他走个后门延长一定的送片截止日期。 说实话,欧洲三大,《调音师》这部影片,最适合拿去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 因为,戛纳电影节,最注重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噱头越足越吃香。 而《调音师》,恰好是这个味道。 只是,戛纳电影节的报名时间在明年,等到电影节开幕已是年中。 至于威尼斯电视节,已在9月份举办了。 因此,他能第一时间赶上的,只有柏林国际电影节。 这也是他为什么第一时间将目光放在柏林电影节的原因。 随着《我的女友是九尾狐》的成功,他心底没有之前那么急切,也就有了新的主意。 《调音师》这样一部偏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影片,如果不去戛纳而去柏林,显的脑壳有些不清醒。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参选要求,是要在每年5月后制作完成的影片(即一年内),且未在任何电影节放映以及不能在其它电影节入选等等。 《调音师》于10月份杀青,更谈不上去到其它电影节放映,完全满足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前置条件。 于是,王树给韩三坪打了一个电话。 两人在一家咖啡厅见面。 “确定拿着《调音师》去戛纳吗?”韩三坪本来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电影去往柏林的事情,没想到王树突然改变了主意,弄的他差点闪了腰。 “嗯。”王树点了点头,详细的解释道,“《调音师》这部戏,比较偏商业,相对于去到柏林,拿去参加戛纳更有信心。” 韩三坪喝了一口咖啡,稍稍想了想,笑着说,“你的想法没错,柏林更注重政治性和社会性,相较之下偏商业与艺术结合的电影确实更适合戛纳。” “既然决定了,那就这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