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19:替一中鸣不平 然后后这么脸皮解释一下自己没有故意针对一中的意思。 叶远:“真是抱歉。” “这几天在节目组观看学生们的日常,感觉光影似箭,时间过得非常快呐。” “看我,这都忘了开学还没一个月呢。” 大家都明白他这么说的用意,不但没有拆穿他,反而还陪着他一起笑,附和着他的意思,开着玩笑道‘时间确实过得快’。 冰冰又询问了一下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看法,看大家都闭口不谈,想着可能也都说得差不多了。 看着离放学还有些时间,每个学校还能直播一轮,便示意导播又将画面切回了三中。 直播还在继续,网上的大多网友却在整理刚才的总结。 检查前,大家都觉得一中的情况不容乐观。 检查后,一中的结果让大家眼前一亮。 二中和三中都是提前安排过大扫除的,如此周到的准备下,还有一些小问题存在。 而一中只是通知了师生有检查,大家就很自觉的维护自己的校园卫生。 最值得大家当饭后谈论对象的,还得是一中的食堂卫生跟人性化的餐饮服务。 试问哪个学校可以低价提供住宿以及新鲜的饭菜? 哪个学校可以不嫌麻烦,在后厨修建专门养鱼虾的地方? 哪个学校会想着天热免费给学生提供夏日小吃? 以及好多别的学校都做不到的好处。 一中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学校,在那些所谓的专家的眼里,却成了毒害青少年的地方。 现在大多网友都替一中打抱不平。 再加上,现在一中的卫生检查结果已出,他们却还要数落一中的其他地方。 因此更是替一中感到不值。 所以,网友们在这次的检查后不得不用视频的方式,总结一波一中的好处。 短短时间里,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一中的各种福利的视频。 还因此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热搜。 其他学校不重视的小问题,苏井教你如何做到完美 川省一中食堂卫生十全十美,后厨惊现养鱼池 人性化学校,非川省一中莫属,不服可挑战 以前只是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热传,现在已经在某条和某博这种大平台上也有了一定的热度。 随着大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节目的人气也越来越旺,视频下方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现在的人真是挺难将就的,这么好的学校还要鸡蛋里面挑骨头!要是放在我读书那会有这么人性化的校长,恐怕都要感谢祖宗三代了。】 【有的人就是看不得别人好。】 【不管你做得再好,总会有觉得不好的人。】 【什么时候放任学生就叫好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干脆就不要建学校了,让学生们在家岂不是更舒服?】 【一中的伙食和环境方面我无话可说,可教学制度上确实是太松懈了,这点我认为并没有好处。高中三年不拼,未来拿什么资格跟人家去竞争同一所大学?拿什么去社会上立足?】 不少人已经加入了苏井一方,觉得这么为学生着想的学校实属难得。 但也不排除还有些人始终都接受不了学生过得太安逸。 这一类人的想法,是不会靠别人的一点做法而改变看法,只有等到他们接受不了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那时候才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早点做出改变。 可往往到了后悔的时候,大多都为时已晚了。 —— 白天的直播已经结束。 放在平时,苏井早就跟着学生们一起走出了校门。 可是今天,他得适当性的加一下班,把《5年高考,3年模拟》的文综根据学生提的意见再小改一下。 因为他已经答应了齐天中,要在明天将最后的定稿发到他邮箱。 如果真的按齐天中所说,能在一周内敲定发行,也就是最多下周就能在学校推行了。 这么想着,苏井改的动力就更大了。 教育用书的批准本来就比普通书籍更难一些,原本他以为层层审核下来,再怎么也得好几个月。 没想到会得到教育局局长的高度认可,从而选择亲自跟进。 而且还有对方的担保,一周就能有着落。 等到一周后的情况定下来,相信他手里正在写的理综,应用到学校就只会更快。 果然,‘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并不假。 一件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许许多多可知的或不可知的问题和困难横亘在面前,使人千头万绪。 可是,最开始的难题解开了,后续的问题就会显得轻而易举。 苏井虽然是按学生提出的意见在进行改动,但是他们的意见也不是能完全采用的。 像什么题目的难度应该再增加一些,模块的顺序调整一下…… 排除下来,能采用的意见也就只有一两个,还是很基础的那种间距以及古文的注解偏少的问题。 这本书,本就是苏井按记忆中照搬原世界作者的。 他一直都记得,这本书的精髓就是,它的题目一定是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三年的模拟试题,可以说最大程度地反映了高考题目的难度,保证高考的原汁原味。 只不过着本书中的题目,他搜集的是平行世界里的试题,整理改写而来的。 题目等大方向上,除非苏井失误,否则不可能有问题。 文综最多的问题,也只可能是在电脑上敲字的时候没注意选字而出现的错别字。 苏井虽然是个穿越者,可他终究还是个人,这种不经意的小失误,会犯也很正常。 他从放学就坐在电脑前增加古文的注解,这会儿已经感觉都眼睛有些发涩。 苏井的视线从文档里移到右下角,看着时间显示在18:06。 “感觉没坐多久,怎么就过来快两小时了?” 而看着文档上的进度条才到三分之一的样子,感觉有些难受。 “早知道刚开始就不搞那么多古文了。” “这群学生居然还嫌弃注解太少。” 要不是当初苏井为了偷懒,每篇古文他就注释了两三个注解,现在也不用来返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