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182:轮到教师羡慕了 还有工作者绕不开的重要部分。 工资待遇和福利等问题。 这也是每个职场人的打工目的。 随着大家的转发评论,以及内容持续发酵,一个个话题被疯狂顶上热搜榜单。 苏校长面试时考虑应聘者隐私,心思细腻 苏井面试再出奇葩问答,走学生的路让学生无路可走 面试通过不是终点,背调才是 上课任务制,教师的福音 工资福利拿到手软,史上最幸福的教师都在一中 一系列的热搜出现在各大平台的榜单上。 其中,某条或某博的活跃度最高。 一篇篇文章,一条条评论,无一不在讨论一中的优待。 之前本以为优待学生已经无人能及了,现在对教师等职工也是无可匹敌。 【快来看啊,苏井的学校不仅对学生好,对职工也好啊。】 【真是服了,我们老板能不能学学人家苏校长啊,为人着想的领导人才能带出优秀的团队。】 【最让人羡慕的还得是一万五的工资。】 【还有一个月的试用期……敢问哪家企业的试用期才一个月?】 【从来不知道老师的工资能这么高。】 【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人,就值得这么好的待遇。】 一中的教师的待遇,让许多打工人纷纷喊话自己的最高领导人向其学习。 平时的某博,并不是职场和学校的天地,在这一刻却被众多打工人和教师带起了活跃的力量。 这股活跃劲儿,甚至超过了众多一线明星的热度。 人人都在羡慕感慨苏井的一中是老师和学生的天堂。 如果是某条或某博的呼声大多来自打工人。 那某贴吧论坛,则是来自教师的向往。 【看完了我只想说……这是要让别的学校的老师立刻马上跳槽吗?】 【虽然说有资历的老师可以有这么高的工资,但是那得多少年后才能拿到啊?而苏校长给新老师的工资就这么阔绰,这不就完全一视同仁了嘛。】 【讲真,以前我刚去学校实习的时候,是只干活没工资的!有的地方还有实习者给学校钱……相比苏校长这边,先不说干什么活,试用期都有基本的保底工资,反正搁我身上我是羡慕了。】 【唉,后悔当初只读了一个大专,没有资格报考高级教师证,不然说什么我也要去苏校长的学校试试,万一过了呢。】 【不知为何,种种福音,居然让我感觉有些不真实,梦里都不敢有的追求。】 【有生之年能看到有学校如此对待学生和老师,说实话,我现在的心情是有点复杂的。】 【啊……苏校长的一中不仅是学生的向往之处,更是老师们可遇不可求的地方呐!】 有的老师教书几十年才有一中新老师的工资。 说不羡慕吗?那肯定是羡慕的! 可人家校长能给出那么高的工资,自家校长给不出啊。 而且由于地区的不同,每个教育局的规定也不同。 这边的教育局规定细致,下到每个学校;可那边的教育局则是放养式,过程如何不重要,有好的结果就是目的。 还有某学校的教师群里。 一名群员突然转发了一条消息,打破了群里的宁静。 ——转发川省一中的教师待遇好到什么程度 【兄弟姐妹前辈们,看到这个了吗?让人好生羡慕!】 随后,一名年龄相仿的年轻男教师刚好看到此消息,便怀着好奇的心点了进去。 片刻,看完转发内容的群员也惊呆了。 【啥玩意儿?试用期一个月?转正工资一万五?】 【假的吧?】 此话一出,立刻就吸引了群里的众多老师的注意。 本来对转发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的他么,也都纷纷点进去一探究竟。 到底是什么样的待遇让两个实习生公然在教师群里讨论。 过了一会儿,高达两百人左右群在年轻人的带头下彻底炸了锅。 叮咚叮咚——提示音响个不停。 【嘶,这个校长疯了吧?新老师就开一万五的工资。】 【太疯狂了吧?这个校长室何方神圣?那些老师是上辈子救过他的命吗?】 【听说是京大的高材生,博士毕业就直接被他当地的教育局聘请担任重点高中的校长。】 【才二十三岁……这不得是言情小说里的跳级选手才能办到的?得多天才的大脑才能直接上任校长啊?不敢想不敢想。】 【啧,00后的校长,怪不得人家这么猛!他自己本身就猛成这样了。】 【这个节目之前第一期的时候我也看过,只是第二期我还没注意开播时间,没想到又上热搜了。之前开学的军训,可谓是相当炸裂。】 【我去,要不是看到直播放出来,打死我都不敢相信还有这么年轻的校长和师生待遇。】 【不行了,好羡慕!】 先出来高声宣传的基本都是一些年轻的教师。 随着越来越多的言论发表出来,也没见学校主任以上的领导出来阻止,年长的老师们也忍不住加入了年轻人的话题。 而继续讨论的话题,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说实话,这个年轻校长的魄力确实让人敬佩。】 【想想我们学校的试用期可是六个月啊,虽然是这个是我们地方的教育局下的死规定,但是教育局就不能向川省的教育局学学嘛?】 【说得对!要是所有地方的教育局都像川省一样,所有学校的校长都像一中的校长一样,那教育行业将会是一个挤破门槛的职业。】 【想啥呢,大家都当老师?】 【哭死,想当初我实习……还交了三个月的费……】 【毕业生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愧是年轻人,这个话都敢拿出来说,校长他们可都在群里呢。】 【在群里我也说!我吐槽教育局的死规定还不成么……(说时候,有点怂)】 往往羡慕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对比。 产生对比就会对现状怀有不满。 本来一个人在心理不满也就没什么,可当一群人都汇聚在一起讨论弊端的时候,这个结果就会逐渐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