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那夫子是一个好人,见他如此好学,便让他旁听,但他也只是刚会习文断字而已,平常没事便拿着个小树枝在地上练字,没想到竟能凭借木棍和沙土练得一手好字,爹娘那个时候还劝他有时间不如找个力气活做做,毕竟那个时候读书习字没有什么大用,当官的都是世家子弟,像他们这等穷苦人家,这辈子也出不了头。
后来太子说要办科举,夫子便推荐他说,他可以试试参加此次科举,当时杜一文都吓坏了,毕竟他根本没读过什么书,科举时间来的这样仓促,他哪里有机会?
可夫子却对他信心满满,因为他教过许多学子,知道杜一文其实很聪明,学东西背东西都很快,若是从今日起对他加强集训,说不定还真能培养出一名官员来。
他从那个时候起,白天就一直看书背书,若是脑子实在转不过来,便开始练字,一日只睡两三个时辰,有时在睡梦中还不忘在背书。
爹娘看他这般用心,便将家中全部积蓄拿出来,又找左邻右舍借了许多,连夫子都将他悄悄拽到一边,将自己的全部积蓄交给他,让他去都城赶考。
他就这样带着所有人的希望来到了都城,可一来到这儿,发现参加科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他这样真正的穷苦百姓,甚至还有许多世家子弟,从商的,务农的,各行各业之前不被允许入朝为官的都涌了过来,当然,大部分都是家境一般的人,但他几乎没有见过比自己更加贫穷的。
同样在都城,他见识到沈青山的文采卓然,又见识了许多家中有些钱财的学子身旁还跟着许多童子,带来的书籍都要用牛车来拉,那些人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可那些经典,他连听都没听过,有时候就连别人在拐弯抹角骂他,他也听不出来,他就更自卑了。
本以为他没什么希望,没想到金榜下来之时,他竟然中了前十,当时他乐的差点晕过去,只不过他读书不过近一两年而已,到底没有像沈青山那样的文化底蕴,在答题卷之时尚可以只引用自己知道的典故弥补不足,可若是在殿试之上,在太子殿下的注视下,他怕是会瞬间暴露自己读书不多的事实,他很害怕太子会取消他的成绩,让他无颜回家面对夫子和爹娘。
等他磕磕巴巴的答完,怎么也没想到,太子竟然夸他了不起,他第一反应是怀疑自己听错了,只得愣愣的看向太子。
李云兴实事求是在评价。
“依我看,你应当读书习字不久,却能超过大部分的人,成为其中翘楚,足以说明你是一个可塑之才,若日后有机会,你应当多读些书,多开阔些眼界,定能走的更远。”
杜一文愣愣的点了点头,他其实到现在还不确定太子是什么意思,毕竟他根本不敢相信太子明知他没读过什么书,还允许他入朝为官。
就这样,到最后定关之时,他知晓自己不光通过了电视,而且还被太子安排到藏书阁当一个编册,一听到藏书阁,他就想起太子说的那番话,希望他有机会能够多读书,然后太子就为他创造了这个机会。
杜一文心中是感激的,当天激动的恨不得给太子磕几个,所以他才能毫无芥蒂的说出愿意当一辈子编册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