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87章 诱敌而击

第187章 诱敌而击(1 / 1)

 推荐阅读: 南宋之霹雳风云 斗罗:开局一块石头 包氏父子:头油只用司丹康 带着系统饲养美强惨反派 诸天从移花宫开始 梦境通上古?我真不是古代道祖 不能修仙的我选择系统成圣 老祖宗三岁半,七个大佬排队喊我姑奶奶 澳洲崛起录 逐鹿南北朝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187章诱敌而击 陈青兕听到李绩的话,便知道李绩对于吐蕃的情况并非完全不知。 毕竟周边突然崛起一个能够出动十二万大军的势力,身为军方第一人,怎么可能得不到消息? 只是吐蕃为了麻痹大唐,又是送礼又是进贡,效仿新罗捧着大唐的臭脚又啃又舔的。 长期处于顶峰的李绩已经心有懈怠,见吐蕃如此谦卑,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此刻李绩方才醒悟过来。 原因无他。 李绩对于吐蕃的了解太少。 他一直以为吐蕃跟突厥、羌人、薛延陀之流并无两样,都是游牧蛮夷。 李绩长期与游牧蛮夷打交道,深知他们弱点。 吐蕃这区区十万兵马有何可虑? 毕竟昔年薛延陀也是手握雄兵二十万,还不是让他轻易给灭了。 却不知吐蕃尽管是以游牧为主的国家,却与寻常的游牧民族不一样。 李绩目光看着手中的奏章,看着陈青兕对于游牧民族的分析,一张老脸皆是羞色,道:“老夫征战一生,所书心得,不及陈先生短短百字。更想不到,吐蕃竟然能够克服自身不足……” 李治脑中浮现《论敌》中,关于李绩所说的内容: 游牧民族有三大劣性:其一、缺乏自我生产力,民生极度依赖掠夺收益,无法内部自产。 二、生存环境的极度单一性,导致抗灾能力极差; 三、环境恶劣,随草而居,生活方式,具有不团结因素。 只是简单的三点,将游牧民族的特点,表露无疑。 因为无法自产,无法囤积财富,缺少崛起壮大的本根,无法凝聚核心力量。抗灾能力差,一场天灾,便能摧毁一个鼎盛部落,东突厥便是如此。内部极不团结,给了他们分化拉拢的机会,不管是东突厥还是薛延陀,唐军都是用几乎同样的方法,内部瓦解了他们。 因有诸多劣势,唐军自身又极其强悍,对上游牧民族几乎是碾压之局,哪怕敌人多上十倍二十倍,唐军都不带怂的。 而吐蕃呢? 他们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习性,但因气温转暖,吐蕃发源地山南雅砻河谷出现了适宜耕种的田地。 第一块青稞田,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出现在了高原之上。 他们吸纳了东西方的技术,烧木为炭,炼矿石而为金、铜、铁;钻木为孔,制做犁及牛轭;开垦土地,引溪水灌溉;犁地藕耕,垦草原平滩而为田亩,在不能渡过的河上建造桥梁,形成了农牧兼营,互为表里的状态。 已经不能将现在的吐蕃视为游牧民族了,用对待游牧民族的方法对付吐蕃,会吃大亏。 陈青兕分别向李治、李绩作揖,方才道:“陛下,据臣了解,高原上有丰富的矿场,吐蕃从西方学会了冶炼技术,训练出了一种具装骑兵,就是那种周体皆为铁甲,唯开两眼,劲弓利刃不能杀伤。他们能够锻造出如此铁甲,想来也能制作精良的战甲。固然比不上我大唐的工艺,却也不会逊色太多。” “但吐蕃有一致命之处,高原上资源分散,不利于发展,想要真正崛起,成为强国,必须下高原立足。” “吐蕃想要下高原,有四个方向。向西,从西面直达天竺,过天竺抵大食。这条道吐蕃称之为麝香之路、宝石之路、盐粮之路,在与我朝建交之前,吐蕃已经利用这条道路,与大食国往来。只是这条路需要翻越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只适合小股商队往来。” “往西北过勃律、罽宾入西域。这条道路极为凶险,要穿过多个险恶的无人地区。” “往南通向剑南,穷山恶水,不必多言。” “最后一条道路就是我们熟知的北道,入青海湖,直达河曲之地……” “毫无疑问,北上青海湖是吐蕃唯一的选择。他们需要一块适合他们耕种游牧的宝地,而青海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盐,有广阔的草场,还有耕地,渔业也很是发达。符合吐蕃所有发展需求,吐蕃对青海湖垂涎三尺,只要有机会,没有任何理由不取。” “而且……” 陈青兕说到这里,一字一句的道:“一旦吐蕃占据青海湖,北上可威胁我朝凉陇之地,向西亦可直驱西域,断我朝商路。” 李治终于坐不住了。 唐朝的核心利益就在西域,即便是李世民也是先稳定西域以后,才抽出手来对付海东地区。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凉州发展势头迅猛,仅次于长安、洛阳。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景象已经有了雏形。 西域商道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商道断绝的。 “你是说吐蕃不只是觊觎青海湖,还想以青海湖为基,窥视河湟西域之地?” 陈青兕道:“得陇望蜀,自然之理。商道获利之巨,谁不眼红?再强之人,亦有松懈之时。但凡他们自以为有机会,难保他们不为利益所趋。” 李绩固然比不上李世民、李靖那般,具有超前的战略目光,却也是当世少有的大将,只是因为大意与对吐蕃的不了解,才会忽视了吐蕃的崛起,在战略上致使大唐失去了主动权。 而今陈青兕一篇论敌,将吐蕃碾碎了分析,他哪有不醒悟的道理,说道:“陈先生说的在理,陛下,吐蕃之事,不得不慎重以对。” 李治揉了揉有些疼的脑仁,叹道:“如此,东征之事,又要延后了。” 对于东征高句丽,李治有着自己的执念。 但好在他不是杨广,分得清轻重缓急,不会无视国家的利益,强行东征。 李绩笑着应道:“却也未必。” 李治说道:“朝廷财政吃紧,无余力多开战事。” 李绩并未说话,而是望向陈青兕笑道:“此事由先生提起,老夫就不厚颜领功了。” 他比划了一个请字。 陈青兕也不推让道:“陛下,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吐蕃已经做好了进攻吐谷浑的准备,却没有进攻,显然是在等时机。我们可以创造时机,诱使他们进攻吐谷浑。我军提前做好准备,将吐蕃击败。吐蕃实力不弱,却不堪大败。一旦损失惨重,三五年内,难以恢复元气。朝廷亦有足够时间东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