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两手抚琴,眼帘微垂,他先冥想一下,酝酿一下思路。此时,窗外的竹林在夜风的怂恿下,造起了波浪运动,沙沙沙沙作响。窗外竹林有规律的风闹声,衬托得竹轩内更加幽静。秀才举人们不再听讲,身心放松下来,他们重新调整身体,坐得更轻松,神情显得更自然。这时,王伦的心中生起了一轮明月,月光下,他的指尖下流淌出了一首歌《学做圣贤》,他手指轻抚琴弦,琴弦上迸发出了铮铮锵锵的音流,随着深邃悠远的琴声,王伦随口吟唱起来:
今夕是何夕?
孟秋月晦夜。
繁星点点烦恼多,
明月一轮智慧开。
明月何处寻?
不必中秋夜。
人人心头藏明月,
念念清净照乾坤。
竹林青竹竿,
个个好青年。
心虚才能节节高,
修直向上美名传。
学贵有师友,
舜象互借鉴。
心悟身行是渡船,
智慧仁勇最圆满。
王伦灵巧的手指下飘出悠远、深邃、清幽的琴声和口中徐徐流溢出的歌声,像一剂融化剂,消磨了诸让心中的矜持,抽空了陆恒身心中一直端着不放的精英架子,消融了谢迁头脑中的智巧,洗刷了黄珣和王华心中的思索,这几位心中的点点繁星都被皎洁似的月光吞噬了。只有王衮,仍在一心多用:一会儿,哎呀,竹林里的风变小了一些,老父亲唱歌,渴不渴呀,是不是给他续些热水?唉,这找师友,怎么会“舜象互借鉴”,难道要借鉴象这个坏家伙吗?直到最后,琴声歌声戛然而止,王衮心头的念绪也一下子跟着停止了,和其他几位一样,他静静地、愣愣地坐着。
王伦察觉到竹轩内一派沉静之气,几位年轻人脸上和眼神已纯净多了,于是他示意呆愣着的王衮撤下古琴,自己悄无声息地啜饮了几小口茶,随机开讲:“学,就需要我们现在这个心境,就是静。学什么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学(學)’字,上头像一双手捧着一个‘爻’字,大家都知道《易经》,有常是‘《易经》’专家。”王伦说着,看了一眼陆恒。陆恒已经忘掉了刚才的精英架子,对着“爻”字,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但是意识到《易经》深邃,没有穷尽,马上又摇了摇头。王伦继续说道:“这个爻呢,无须我多说,一长横‘—’代表阳,两短横‘--’代表阴,一阴一阳谓之道。学,就是要学这个道。一阴一阳,一长横,两短横,互相组合,揭示了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了解运用规律,小则修身养性,大则安邦定国。掌握规律,要靠智慧,有了智慧,先把身心安置好,至于学技术,就容易多了。科举就是个技术活。”科举是大家迫切关心的事,几双眼睛一下子盯住了王伦。王伦注意到了大家的关注,接着说道:“科举就是几篇文章,知识非常必要,经验固然重要,关键还是智慧,知识要靠智慧来组合。这智慧哪里来?就从心静中来。”
王伦停了停,发现大家沉浸在“静”中,在体味和琢磨这个“静”,几个人拘束得不敢动,就启发道:“今天你们这个读书会的名字,提醒了我,舜象读书会,舜和象好像一好一坏,好像各是各,嗯,想不到你们年轻人这么有智慧,首先说向老师学习,不见得老师都要比我们强,见贤者思齐,见不贤者退而自省,这样一来,像象这个一时的落后分子,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另外我们自身呢,大多数时间,是好思想、好念头,不少时候,也有不少不好的念头,好的时候就是舜,不好的时候就是象。你们看,一个好人身上还有舜象。我们学习呢,就是扩充好念头,融化不好的念头。同样道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能一说到静,就连动也不敢,静是心境,一个激烈运动着的人可能心很静,一个坐下不动的人,也可能心动得很厉害。”
听了这话,几位秀才举人活跃起来,黄珣晃了晃因长时间静坐而显得有些僵化的双肩和腰身,问道:“先生说这些,有些像大海,其实我们只需要一瓢水就够了,就需要一个单刀直入的方法。”
王伦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黄珣,说道:“不见得人人都挤一条道。要学,就大学,《大学》说得最清楚,第一段……”
这时,内宅二楼的产房内传出一声清亮的啼哭声,“哇啊、哇啊、哇啊……”一个将被称呼为王阳明的婴儿来到了人间。
竹轩内,王伦正在侃侃而谈,他的话头突然被一个女声打断。一个小媳妇一路小跑过来,笑着汇报道:“爹、爹,生了!生了!是个小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