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老人劝谕 调解坊里
六月,坊郭乡青原山下的甘家坊、浒头岗和下磨三个村,生了瘟疫,衙门上上下下忙活了一个月;七月,县城南街失火,一条商业街烧光了,救灾重建,持续了两个月。九月,南街的新街道建成了。王阳明、礼房书吏白明礼、工房书吏顾建、坊郭乡乡头陈江、知县长随王祥、南街坊长殷德,一行人在南街新街道上巡视。南街口耸立起来一座崭新的牌坊,四根门柱,内外是两副对联,内联是“赣水送财,源远流长;庐陵聚宝,古往今来”,外联是“仁义礼智信,商业最讲诚信;东西南北中,良心要放正中”,横批分别是“义利南街”和“民风淳厚”。王阳明站在牌坊前,笑眯眯地点着头,说道:“对联虽然通俗,含义却不俗。”坊长殷德介绍道:“这是街上陶家百年老店‘良心酱菜’的祖训,大家都认可,街上的秀才也认可,于是就刻了上去。”王阳明笑着点了点头。
新南街,宽宽的街道,石板铺地。一街两行店铺,有砖墙,有石墙,有瓦顶,有草房。王阳明走在最前面,一直笑眯眯的。殷德跟在王阳明身后,开口说道:“本来一把火烧光了家当,幸亏大老爷指点,乡邻互助集资入股,家家都能重建家园。小人听大老爷的话,跟着陈粮长到南昌,请来了五家商户,让他们来南街开分号;陈粮长又会商全县的粮长大户,各自在南街开设商行。这下可热闹了,这石板路,还有前面的旌善亭和申明亭,都是他们几家大户捐资修建的。”
陈江跟上来,笑着说:“南昌商户来我们庐陵挣钱,给爷儿们铺铺石板路,也是应该的。我们八家粮长出资捐建旌善亭和申明亭,也是应该的。有四家粮长本来在城里没有商号,这次给他们个机会,他们出钱给贫户盖房子,自己可以落块宅基地,做商号挣钱。有十几家贫困户,就是这样住上了砖瓦房。”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嗯,互帮互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各得其所。陈粮长,殷坊长,最近都在传说,太祖爷当初划分的士、农、工、商四民,现在划分得更细了,已经细化到了二十四民,你知道是哪二十四民吗?”
陈江笑着说:“以前的士、农、工、商,如今加上兵和僧,变成了六民。后来新添了十八民,小人给大老爷数一数——”陈江扳着手指头,“道士、医生、算卦的、看星象的、相面的、看阴宅阳宅的、围棋手、行户经济、摆渡船的、抬轿的、梳头的、修脚的……我知道的就这些了。殷坊长,你帮忙接着说说。”
殷德说:“卖身的、说书卖唱的、耍把戏玩猴的,最后就是土匪绑票的。”
王阳明笑着说道:“这才二十二呀!”
陈江笑着说:“还有听差跑堂吃衙门饭的。”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还是不全。本县发现,衙门口有专门替人写状子的,有包揽词讼替人打官司的,还听说城里有冒充官亲诈人钱财的,有假嫁闺女真放鸽子骗老实人钱财的。”
陈江说道:“老实巴交的人都在乡下种田,城里这些不种庄稼的……”
一群人说着闲话,来到了南街的中间地带。那是个小广场,路东一座亭子,路西一座亭子,路东是旌善亭,四根柱子被漆成了大红喜庆颜色;路西是申明亭,四根柱子被漆成了黑色。旌善亭下是一方石碑,碑文是朱红色阴文《太祖六谕》: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申明亭的北面立着一方石碑,碑文是《南街公约》,一共十条,分别是:一、做人遵守六谕;二、经商童叟无欺;三、防盗十家互保;四、防火各备水缸;五、门前各自清扫;六、红白事不铺张;七、不请巫婆神汉;八、俭办社火神会;九、行善商会奖励;十、犯过记名亭下。落款是“南街百姓公约,正德庚午季秋立”。
殷德介绍道:“按大老爷的吩咐,旌善亭基座比申明亭高二寸。”
王阳明赞许地轻轻点头。亭下候着的两个人,看到王阳明走近亭子,跪下磕头道:“小人韩德才(仝一山)叩见大老爷。”
殷德介绍道:“这是南街街坊推举出来的人,韩德才是南昌来的客商,仝一山是本地住户。”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起来吧!韩老板来庐陵经商,吃住习惯吗?”韩德才三十多岁,气宇轩昂,身穿精纺葛布衬衫,人很精干。韩德才回道:“南昌、庐陵,地分南北,吃的都是一江水。习惯得很。”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韩老板有陶朱公的气派,刚来庐陵,没有挣钱,已经开始散财了。听说这石板路是你们南昌客商铺设的。”
韩德才笑着说道:“和气生财。小人外来户,大家都不认识,这也是和大家结个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