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往前倾着身子,苦笑着说道:“阳明先生,您做得太周到了,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您没有开口教导我什么规范规矩,但是您的不言之教,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说,晚生很荣幸。但是,正是因为太周到了,晚生觉得惭愧。论德、论学、论齿,晚生坐在上位,每天都坐立不安。论德行,您堪称典范,言谈举止,无懈可击;论学问,京城传言,您在贵州得了道;论年齿,您已经两鬓染霜。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晚生惭愧得很,二十岁中进士,莽莽撞撞就做了官,先到礼部做主事,磨炼了几年。来吏部前,晚生自认,早早地中了进士,是因为自己聪明、有才智。在礼部磨炼了几年,自认可以走遍天下,到随便哪个衙门都能应付自如。可是,自从结识了您阳明先生,晚生才心生大惭愧。过去同年进士聚会,也曾听过穆孔晖和陈鼎他们谈论过您。当时曾想有朝一日,遇到机会,要去拜访您。后来听说您蒙冤去了贵州。刘阉弄权时,大批像您一样的正直之士,被罢官的被罢官,被贬官的被贬官,留下了大量的空缺职位。这是晚生进步快的原因。道理晚生也知道,树长得太快,经不得大风大雨,禾苗长得太猛,经不得霜冻。一句话,晚生自觉才学有限,人家说学而优则仕,我是学还没有成就先做了官。我得补课。我一直想求学上进,却苦于找不到良师。现在得遇阳明先生您,真是荣幸。”
王阳明一直笑眯眯地听着,满面春风。
方献夫看了看王阳明,继续说道:“阳明先生,还有,晚生观察,您来来去去,步履轻盈,您的面色气质清净无尘。您整天笑眯眯的,和颜悦色,好像无忧无虑,没有一丝牵挂。刮风下雨,阴天晴天,从没听见您有什么抱怨。好像世上的好歹,已经打动不了您的心。晚生虽然被人认为聪明,我也不否认自己聪明,毕竟二十岁能考中进士的也不多。但是天道公平,老天爷给一个人聪明多了,别的方面就难免有欠缺。比如晚生,身子骨一直有些弱。”
王阳明打量着方献夫。方献夫一副典型的广东人身材,个子矮矮的,瘦瘦的,一张瘦脸上,颧骨出奇的高,连额头也高高的。王阳明心里判断着:嗯,对了,这是天庭饱满,饱满的天庭正是方献夫聪明和少年得志的面相基础。卧狮鼻子,厚实地耸在中央,意味着一生官禄富贵。再看他的下巴,圆润肥厚,预示着晚年安详。嗯,天庭饱满,两颊突起,官星高隆,加上敦实的下巴,这叫五岳朝拱。富贵相!聪明人多,像徐祯卿,聪明却短寿。再观方献夫,一副富贵相,却又追求上进,知道进退长幼,没有因为自己官高一级而有丝毫的架子,反而是位高谦下。不恃才傲物的才子是真才子,是可造之才。王阳明赞许地点了点头。
方献夫继续说道:“阳明先生,明师难遇今已遇,晚生请求您,成全晚生拜师的愿望。”说着,方献夫站了起来,对着王阳明来个九十度的大鞠躬。
王阳明坐着没动,笑眯眯地说道:“叔贤,好学,求学,学问有书本学问,有身心学问,有道学,有俗学,你想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方献夫听到王阳明不再称呼自己方员外,而是称呼自己的字,一下子兴奋起来,他问:“先生,这么说您是答应晚生了?”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富贵场上的学生,为了荣华富贵,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身心学问的独木桥上,门可罗雀。叔贤,你呢?你是为求身体没病没灾,好继续升官发财的吗?”
方献夫一脸严肃,像发誓一样说道:“书本学问,已经学了二十年,凭此升官,也已经做到了。晚生求学的目的,往小里说,做官总得有做官的学问,当年孔子还讲为政之道呢,晚生吃着朝廷的俸禄,得为朝廷把事办好,得为天下苍生黎民把事办好。怎么才能办好?晚生要学,学为政之道。人一辈子总不会是仅仅为了做官吧,总得活个明白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明白了,心里才会干干净净。心里干净了,人还会得什么病!先生,一句话,我要向您学道,学为政之道,学身心学问。”
王阳明笑眯眯的,笑着微微颔首,等方献夫说完,缓声说道:“道是天地的公道,不是哪一个人的私家宝贝。叔贤,多一个人学道,天地间就多一份正气。”
方献夫很兴奋,激动地说道:“先生,这么说您同意了?”见王阳明点头,他马上双膝跪地,连着磕了三个头。
王阳明端坐受礼,等方献夫磕了头,两掌向上一抬,示意方献夫起身,再示意方献夫就座。等方献夫坐好,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求道人拜师,并非这么简单。这是人间一桩大事,是天地间一桩大事,必须焚香敬告天地,隆而重之,天地鉴照,日月为证,道友为证。等休沐日,我们在兴隆寺举办拜师仪式。格物学会的湛甘泉先生和黄宗贤,一同参加。这次还有四位新科进士,你们一起拜师。表面是跪拜老师,其实是跪拜天地,跪拜大道,认祖归宗。我们来于道,我们归于道,与道合一,与天地合一。一以贯之……”王阳明说着,指了指方献夫的胸口,“用什么一,就是一心,在心上用功夫。好了,我们该回家了!”
王阳明说着起身。方献夫再次作揖,说道:“谢谢师父!”
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值房。
四月的一个休沐日,格物学会王阳明收徒仪式在兴隆寺举办。四月天,天气已经开始透露热的意思,街上开始有人穿短裤短衫了。在寺院禅堂的一间厢房里,坐东朝西,靠东墙立着一块木板,木板上贴着一张大红纸,红纸上写着拜师仪程。王阳明端坐正中,右有湛若水担任司仪,左是黄绾担任襄礼。作为王阳明的前期弟子,又是方献夫的同年进士,穆孔晖、陈鼎也要参加拜师仪式。新科进士应良、王道、梁谷、万潮,和方献夫一起拜师。另有十几位朋友和同事观礼。
仪式结束后,是王阳明对新入门弟子的第一次开示性讲学。湛若水作为副讲人,陪坐在上面。二十来位听众盘腿坐在蒲团上。
王阳明笑眯眯地望着大家,语速轻缓、声音清亮地开了言:“今天我很开心,我发现大家都很开心,大家都是一脸喜悦。开心好呀!我们学道求道,为什么?简单说就是为了开心。心量一开,开到什么程度?开到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心,是什么?就是天理!天理是什么?不就是我们要求的东西嘛!到哪里求?大家这下该知道了吧?好,拐回来说,我们为什么开心?我去年回北京后,和甘泉子、宗贤,成立了这个格物学会,三个人互讲互学。可能是我们发心真诚,一下子感召到了你们。多一个道友,天地间就多一份正气,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所以我们开心。今天是给你们第一次正式开讲,讲究个师出有名,就把这次讲学命名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三个内容:第一个,也是求道的第一步,立定坚定志向,简单些,就是‘立志’两个字。第二个,学道就在日常,学在日常,用在日常。我们大家都是进士出身,有做了官的,新科进士正在等着做官,都是要从政的。可能有些人觉得,将来从政,主管一个州县甚至一个府、一个省,政务繁忙,不一定有时间学习。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求道、学道、行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政,既是学道,也是行道。第三个,日常怎么用功?在心上用功。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内容。刚才有人问我,我们儒家正学,怎么跑到佛寺里来举办拜师仪式。这一问把我问愣住了。是呀,为什么?我们没别的地方吗?还是我们习惯了到这里?刚才看到为我们帮忙的两位出家人,看到了他们光头上香烧的戒疤,我突然开悟了。我们选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立志,是学道的第一步。立志,要坚定。怎么坚定?和尚们在这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尚在光头上烧出来几个戒疤,就是立志。立志,就立这样的坚定志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