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王阳明(全集) > 第143章 计收王畿 浪荡书生

第143章 计收王畿 浪荡书生(2 / 2)

 推荐阅读: 太阳与雄狮 原神,雷电真加入聊天群 说好黄毛,却成了仙子的白月光 温情陌陌龙飞天 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 爆!黑红顶流多了个妹 咸鱼夫妻在逃荒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我的红楼生涯 全球神祇之无限推演
最新网址:hbcjlp.com

王艮说道:“想不到腐儒不仅会赌钱,竟然还会赢钱,是不是,王孝廉?”

王畿输了钱,心情沮丧,懒得搭话,拱了拱手,埋头往门外走去。

王艮跟在王畿身后喊道:“王孝廉,请留步。夜色还早,在下请你听曲。虽然是师伊赢的钱,身外之物,谁是谁的。”

王畿停下脚步,有些犹豫,自己一直嘲讽人家是腐儒,现在怎么好意思他们的钱。

魏良政会意地劝慰道:“王孝廉,我和汝止师兄人生地不熟,难得认识一位当地读书人,实在指望学兄在历史典故、风俗人情上提醒一二,免得入乡不随俗,惹当地人笑话。今天请客,算是有求于王学兄了。请勿推辞!”

王畿仍在犹豫,他沉吟着,说道:“两位兄台要了解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王爵爷比鄙人懂得更多,何须鄙人画蛇添足?”

王艮笑着说道:“师徒哪有兄弟之间自在。王孝廉推托,是不是还在拿我们外乡人当腐儒?”

王畿歉意地笑着说道:“岂敢岂敢!”说着拱着手,“恭敬不如从命,让两位兄台破费了。不知两位兄台想听什么曲子?”

王艮刚才随口说要请王畿听曲,只是想有一个与王畿相处的机会,至于要听什么曲子,还没有想到,现在听王畿发问,就想起了这些日子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词,于是他模仿着余姚腔唱道:“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王畿笑着说道:“在下知道了。走吧!”

三个人上到二楼,被引到“祝英台香闺”。

王畿陪着王艮和魏良政听了半夜琵琶伴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嘉靖三年四月,王阳明守孝期满。伯府内恢复了开怀的欢笑声。伯府有一个内园和一个外园,内园名为养心苑,外园名为沂水苑。沂水苑成了王阳明和弟子们的露天课堂。课堂上经常有酒席助兴,有琴声飘扬,有歌诗吟唱,有投壶游戏。王畿和王艮成了好朋友。王畿第一次到伯府外园,正赶上王阳明接待上门拜访的绍兴知府南大吉。园内有条小河,与碧霞池相通,从小河中引出一股活水,仿照兰亭的曲水流觞,修筑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小溪,用来漂流酒杯。今天只有南大吉一位客人。园内一座凉亭,凉亭匾额题着“点志”两字。点志亭中石桌上摆着酒菜。亭外摆着两个白色大瓷壶,主客两人在做投壶游戏。钱德洪做裁判,魏良政做服务,几个弟子侍立在王阳明身后。

王阳明和南大吉,各自手里拿着四支去掉箭镞的矢,南大吉先投,结果三支壶内,一支壶外。王阳明则四投四中。南大吉一躬身一拱手,豪爽地一笑,说道:“爵爷,您是不是把良知学问都用在了投壶上?剿匪平叛,设谋用计,需用良知;投壶也用良知,岂不是牛刀杀鸡?哈哈哈!”

王阳明笑呵呵地说:“南府台光临敝舍,老夫应该敬你酒喝,这是礼数。正德六年,老夫做会试同考官,在礼房判卷,对南府台的文章印象深刻。做秀才,当举子,你我都专修一科《礼记》。今天这个礼数,你输了投壶,赢了酒喝。既是天意,又有人情。来,南府台,喝酒!”

南大吉哈哈一笑,一躬身,比刚才躬得更低,说道:“如此说来,您是晚生的房师。先生再称呼府台,晚生可担当不起。”

王阳明道:“瑞泉先生,你既然不再称呼老夫爵爷,咱就两清了。来吧喝酒!”

南大吉收起笑脸,一本正经地说道:“不敢,请先生称呼晚生元善。”

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

王阳明说道:“好吧,今天是家居,不是在你的大堂上。来,元善,坐!”

这时,王艮和王畿过来给王阳明和南大吉见礼。王艮向南大吉拱了拱手,指着王畿向王阳明介绍道:“先生,这是王孝廉王畿。”

王畿躬身作揖后,直起身子说道:“学生给阳明先生赔罪了,以前冒冒失失,冲撞冒犯了先生,请恕罪!”

南大吉惊讶地看向王畿。王阳明笑呵呵地说道:“王孝廉言重了,你既没有得罪我,也没有冒犯我。你是率性而为,做人不虚伪,不做作,很难得。担得起一个直字。古人说,直心是道。但是太直的话,容易伤人,容易伤身。是不是,元善?”

南大吉笑着点点头。

王畿躬身说道:“学生谢谢先生指点。阳明先生,您有事,学生明日再来拜访。南府尊,打扰了!”

王阳明吩咐道:“汝止,送送王孝廉。”说着端起酒杯,劝南大吉道,“来,元善,我陪你三杯。”

喝罢三杯,王阳明道:“元善,刚才你问投壶是不是用到了良知,不知这是不是你的玩笑话。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发掘出了良知,它时时刻刻都在起作用,不管是杀牛还是杀鸡,用兵打仗,还是吃饭睡觉,甚至一呼一吸都有它在。”

南大吉听完问道:“先生如此说来,良知没有休息的时候,人睡着了它还在起作用,还能不嫌琐碎地照顾到一呼一吸?”

王阳明呵呵笑着说道:“良知就在我们心中,心若打盹,人就成了死人。元善,你是渭南人,关中前贤横渠先生的四大誓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心,生民命,说的都是良心,良心的作用就是良知。失传的圣贤绝学,就是致良知的学问。如果人人开发出来良知,何愁绍兴一府之地不太太平平!何愁天下不太太平平!”

南大吉听着,脸色凝重起来。沉默了一会儿,他道:“晚生倒是没有想到这些。这个说绝学,那个说绝学,几百年,上千年,莫衷一是。横渠先生的文章,晚生研读过不止一遍。横渠先生说过,致知的知,有见闻类的知,有纯德性的知。先生您说的良知,莫非就是横渠先生说的,纯德性的知?”南大吉疑惑地看着王阳明。

王阳明轻轻点点头,缓声说道:“德性,就是心性。人如果恢复了纯粹的德性,就是道心,就是良心。良心的知,就是良知。”

南大吉若有所思,好像自言自语道:“这倒与横渠先生的学问接上了头。横渠先生说‘为往圣继绝学’,难道这就是千古失传的绝学?”

王阳明微微颔首,脸上是淡淡的笑,笑着问道:“元善,今年春秋几何?”

南大吉还在沉思中,听到问话,道:“晚生今年三十有八。”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圣人说过,四五十岁还没有悟道的话,年龄再大,悟道就难了。”

南大吉笑着说道:“这么说,晚生还能抓住机会的尾巴。”

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第二天,王艮、魏良政陪着王畿,拜师入门。拜师仪式结束,王阳明对王畿说道:“王畿,你心性伶俐,学圣贤的路上,你能一日千里,是很难得的良材。心性伶俐,容易清傲。清傲,”王阳明指着身边的小树,“就像这树一样,没有根,或者根扎得不深,经不得风雨。”王阳明抬头看到天空远处飘荡着的一顶风筝,“清傲,根源在于浮躁,就像风筝,容易断线。”

王畿再次跪下来,说道:“弟子请先生指教戒傲戒躁的良策。”

王阳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我给你起一个新的表字,叫汝中。天天被人称呼,可以时时提醒你。你这些天与汝止来往比较多,你和汝止,都是少有的聪明人,你们害的是同一个病。汝止过去狂狷,心态狂,守着一个‘止’字,是对症下药;你,心态傲,最好守一个‘中’字。守着中庸之道,喜、怒、哀、惧、爱、恶、欲,不可滥情纵欲,不可过,不可不及。一句话,要诚意正心。圣贤学问就是心学,守着一份清净的心,就是守着自己的良心,守好良心,就能致良知。”

王畿郑重地说道:“汝中谢谢先生开示。”

王阳明看着王畿手里的《传习录》,说道:“汝中,良心就是清净心,就是至善的心。找良心,要先静下来。宛委山阳明洞天,是当年我习静的地方。你可以带上《传习录》,去那里一个人静静地住上三个月。三个月后,我们再说。”

王畿说道:“谢谢先生指教,汝中谨遵师命!”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