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徐徐诱之 > 第25章 此间乐

第25章 此间乐(1 / 2)

 推荐阅读: 垃圾堆里捡来的媳妇 快穿:恶毒女配洗不白了 文明观察报告 我在神诡大汉加点修行 两京十五日(全集) 小可爱你被逮捕了 网游之神宠猎人 汉风烈烈起南洋 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就范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25章 此间乐

今年广东的温度很显然比往年都高,广州市正午更是能达到摄氏三十度,奉九几次上街,早发现很多男男女女都穿着各式各色的香云纱,忽然就想起香云纱的起源好象就在广东,但具体在哪儿她并不知道。

这样痛快的日子又过了快一个月,用奉灵的话说就是“此间乐,不思奉。”离家一个星期的包不屈终于回来了,听说奉九对香云纱挺感兴趣,就解释着,“在广东有个说法——男穿纱女穿绸,大概男子更怕热,而纱料更凉快些。这样吧,明天带你们去看个有意思的。”

奉九一听立刻来了兴致。

没想到包不屈领着她们到了顺德。顺德挨着广州,自古以来商业发达,文教鼎盛,出了很多名商巨贾、文人政客,是个极具传统又尊重传统的地方。

奉九跟着包不屈走了没几步,就发现了很多金碧辉煌的寺庙,再偷偷回头看看吴妈,果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不禁暗暗以手支头:吴妈只怕又要挨个庙进去拜拜了。

奉九问着:“我们这是往哪里走?”

包不屈笑笑,“去伦教。”

伦教是顺德的一个县,挨着珠江出海口,包不屈说:“伦教自古也叫‘海心沙’。”

奉九说:“还是“海心沙”好听,伦教,还以为有教堂。”包不屈一笑,带着奉九她们到了海边,奉灵秋声她们看到了海,立刻都脱了鞋挽了裤腿下海去玩水了。

奉九刚想跟着下去,忽然看到海边有十几块围起来的空地,每块空地上站了几个男人,都穿得极少,露着大腿,个个精瘦精瘦的,胳膊虽细但力气不小,身上黑不溜秋,沾满了泥,走近了看,他们的指甲缝里更是满满的淤泥,指节粗大变形,脸上密布着皱纹,脸色也挺奇怪,棕里发黄。

奉九猜测这些人的年纪并不大,只是过度的劳累让他们提前衰老了,其实这个阶段的中国,只要是靠力气讨生活的劳苦大众,哪个不都如此?

奉九曾非常敬仰的物理大师爱因斯坦,七八年前曾来过中国。

但据说对中国老百姓的印象非常糟糕,除了说了句“勤劳”,再就是 “类畜民族,麻木不仁,肮脏不堪,男女不分。”

……奉九得知此评价,对大师的敬仰立刻去了一大半——刻薄啊真刻薄,这不纯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难道中国人想这样吗,西方有位哲人曾说过:两千年前,当中国人就已开始讲究礼仪时,我们西方人还只是游荡在树上的猴子。

“仓廪实”才能“知荣辱”,现在的普通中国人,实在是太苦了,以至于只要能活着就已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这十几个男人“嘿呦嘿呦”喊着号子,把手里一块块不同颜色的长达几十米的布料“扑啦啦”地抖开,布料高高扬起又落下,上下翻腾,透过上面稀疏有致的细小纹路,奉九甚至看到了湛蓝的天空和正午里阳光凝成的一个个刺眼光斑。

十几块空地上的男人一齐这么动作起来,可真称得上是大阵仗了。

奉九好奇地问包不屈:“他们在做什么?”

“在做香云纱。”

包不屈从旁边的几个大水缸里捡起一块棕黑色的块茎状物,给奉九讲解着:“这叫薯莨,你看看这切面,是红色的,香云纱就靠它压碎蒸煮出来的汁液才能成事。”

奉九看了看薯莨,眼睛转了转,看着包不屈刚想开口,包不屈抢先一步说:“不能吃。”说完就笑了起来。

奉九讪讪地笑了:“包大哥你还真了解我。”

包不屈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看着眼前的奉九,这姑娘,天生就有种让人愉快的特质,一看到她就想笑。

“你一提香云纱我想起来了,我一直很奇怪,香云纱可没有什么香味儿,怎么会起这么个名字?”

“其实这是谐音造成的——因为香云纱偏硬,制成的衣服走起路来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被命名为‘响云纱’”,奉九点了点头,的确,她自己的香云纱衣服还好,父亲夏天穿的黑色香云纱短袖对襟褂子走起路来就是有很明显的“沙沙”声,还不小。

“后来我们这的一些人觉得‘香’这个字更好听,所以就把名给改了。”

原来如此,奉九明白了,笑眯眯的,却又困惑了起来,眼里也充满了求知欲:“那薯莨是怎么用的?”包不屈也讲不明白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只得找了纱厂厂长来给奉九解惑。

四十来岁的纱厂厂长一听小包老板来了,赶紧跑了过来,殷勤地介绍起香云纱的制作原理来,听了他的介绍,奉九才知道,原来只有顺德、南海几处的过河泥,因为细润无沙,才能用到香云纱最后的制作步骤上,其他地方的泥都不合格。

先把白纱坯或细绸练白后涂上薯莨汁液,连洒带晒,多次重复这些个动作,再用河泥覆盖其上,号称“三蒸九煮十八晒”,才能完成面料的制作。

这样制成的面料防水防晒,又不像其他丝绸那么娇气,不爱拔丝不爱出褶皱,而且越洗越美,奉九想起家里的很多长辈在夏天里穿的几乎都是香云纱衣料做成的衣物,看来的确是好东西。

奉九眼睛放光:“原本我是不大喜欢香云纱的,没想到香云纱的制作过程这么有趣,这么艰辛。”

他们从海田回来,就进了街里最大的一家香云纱店,奉九决定多买些香云纱回去送人,奶奶父亲大哥大嫂不苦……都想到了,自己也留了一块:“我觉得香云纱配蜜蜡、银饰押襟,或琉璃,都是恰当的,古朴淡然,相得益彰。”包不屈是男人里少有的很会穿的人,点头表示赞同。

奉九忽然想起了宁铮,回回见他,军装最多,如果是便服,那就不是黑就是灰、蓝和白,果然是“男子四大色”,就没见过别的颜色,极其保守。啧啧,难为在国外呆了那么多年,也没什么进益。

其实的确如此,因为人在某一方面是否做得好,是需要天赋的。宁铮智商高运动天赋好,但在给自己穿衣打扮方面,悟性一般般,不大开窍儿。

吴妈笑着说:“再多买几幅面料,姑娘婆家经常给你送东西,你也得带点回礼才好啊。”

奉九一听,半晌没言语,好象才想起来自己是个已要成亲的姑娘似的,兴致似乎也淡了些,吴妈有点后悔。奉九到底指了指店里展示壁上放在一起的白黑灰蓝四大色布料,告诉店员:“把这些颜色的面料,每样都包上六七块吧!”

随后又高兴起来:“再给我上海的太姥姥,二姨母四姨母好好挑几块——太姥姥嘛,琥珀色和酱红色最适合她老人家了;二姨母脸白,而且喜欢穿跟别人不一样的,秋香色好,她也压得住,梅红也不错;四姨母稍黑了点,还是这宝蓝色和姜黄色的看着通透些。”

好容易选完了布料,奉九又告诉秋声回去后摇电话问问家里上海亲戚的通信地址,直接邮过去,省得还得往奉天带了。包不屈觉得奉九年纪不大但做事周到全面,条理清楚,真是不多见,当场就夸了出来。

吴妈听了笑了:“我们姑娘,从小就被她大姐姐逼着练管家呢,打算盘对账、安排人手、整治宴席,都不在话下。”

包不屈一听,过去大户人家的确都有这样的规矩——怕女儿出嫁后不会管家遭人耻笑不说,当家主母如果不会看账,那也是非常不合格的。

不过现在这股风潮越来越淡薄了,没想到唐家倒是挺坚持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