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徐徐诱之 > 第56章 顺承郡王府

第56章 顺承郡王府(1 / 2)

 推荐阅读: 垃圾堆里捡来的媳妇 快穿:恶毒女配洗不白了 文明观察报告 我在神诡大汉加点修行 两京十五日(全集) 小可爱你被逮捕了 网游之神宠猎人 汉风烈烈起南洋 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就范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56章 顺承郡王府

这顺承郡王府,属于当初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勒克德浑,历经二百多年,因为“世袭罔替”的缘故,爵位一直得以继承,没有因为王府易主而根据规制改动格局,所以相对来说保存完整。

八旗子弟不争气是众所周知的事儿,这些金枝玉叶们提笼架鸟、捧戏子抽大烟,等宣统退位后,全府赖以为生的一年一万多的俸银随之煤山化灰、雪山化水,从此入不敷出,直到坐吃山空,最后一代郡王文葵甚至在民国初年干出把房契抵押给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尴尬事。

民国六年文葵曾把王府短暂租给被老帅坑惨的晥系军阀徐铁珊,等徐铁珊兵败逃出北平后,王府被老帅结拜兄弟、热河省省长汤阁臣没收自住。后来老帅进京自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时,汤阁臣把王府奉上,作为大元帅府。

此时已经好久收不到租银的文葵一家生活无着,不得已请贝勒载涛居中说和,最后作价七万五千大洋,从此这座前王府房产归老帅所有。

王府成为大元帅府后,老帅其实没怎么住:最开始进京时,他一直住住奉天会馆;后因宁陆大战而几度往返,偶尔住个几次罢了。

他们举步往里走,忽听大门口有小孩子清亮的嗓音哼着童谣,奉九一回头,正好看到几个穿着打补丁小褂儿的顽童,每人手里一根刚折下来的柳枝,一甩一甩地从那有着七排金漆门钉的朱漆大门走过:“锦什坊街怎么那么长,里头住着穷顺王;王爷的衣库‘和合当’,王爷的膳房‘富庆堂’。”

都穷到这份儿上了?衣服都抵押在当铺“和合当”里,想“打牙祭”也只能偶尔去饭店“富庆堂”?

奉九呆住,宁铮笑了,“的确是穷,而且穷出了底子——大概雍正年间,当时的顺郡王负责征战的军需供给,遇到天灾,几千匹战马病死,皇帝命令他用私产赔偿,要不满门抄斩,结果把热河、奉天的祖宗封地都卖了才凑了一半;要不是其他大臣求情皇帝罢手,这一家子只怕早不在了。”

奉九一听默然:天威难测,中国历朝历代四百多个皇帝,真没几个讲理的。

夫妻俩牵着手,一路往里走,看到有一段墙,墙体的颜色较浅,好像是后建的,宁铮说:“以前这儿有七间殿,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被烧毁了,所以父亲在殿基上砌了一段墙,现有的正房就盖在这儿。”

这么一走,奉九又发现了奇事儿:作为一个对历朝历代规制耳熟能详的人,发现正殿前有四棵高大的楸树,“这个,不合规矩吧?”清朝皇帝心狠手辣的不少,杀起自己的儿子都不眨眼,这一个郡王而已,怎么还能容忍他留着这些树呢?

宁铮说,“的确独一无二,不知为何。”

不过再往里走,奉九倒是对这王府主人心生些许好感,因为他们能全天开放王府东西阿斯门,也就是侧门供行人往来行走,这种能与人方便的心在王侯中可不常见。 奉九在东侧门东面的二进院里看到一眼甜水井,宁铮说直到现在,住在这儿的人还用这井水喝水做饭呢。都这个年代了居然也没修自来水管道?这王府住起来真不方便。

虽然王府内外院落的曲廓、翘角亭檐、轩馆精舍、怪趣假山和粼粼荷池一应俱全,也有潺潺细水环于院内,更不缺苍松翠柏枝繁叶茂,但仔细看下来都很平常,跟奉九家仿造蠡园的武陵园相去甚远,奉九看不上也正常;唯一的好景致就在于假山前的两个牡丹芍药圃,国人种,从来都是牡丹芍药不分家,要种就一起来,盖因期相差不过半月余,这样可延长赏的时间。

此时已是五月,牡丹已谢,大朵的芍药正开得漫天遍地,泼泼洒洒,宁铮眼看着奉九的脸色一下子被点亮了一般,瞬间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这里的芍药颜色从玉白,到粉白、嫣色、银红、紫红……,其他黄色蓝色绿色的倒是没看到,正好一个色系,倒没破坏掉这渐进渐浓的色彩;型无碍是北地常见的蔷薇、菊和绣球样,就好像一个个美人,穿着繁复的华裙,慵懒闲对春风;此时刚好下过一阵雨,重重叠叠的瓣里蓄了水,浑似被辜负的空谷佳人,捧着心口一泓泪,羞色与秀色并重,让人舍不得移开眼睛。

“折些回去?”

奉九同意了,既然府里没几个人,这就应“开堪折直须折”,何必非要等到“无空折枝”呢?

于是奉九在前面指点着,喜欢哪朵,宁铮就弯腰折下来,芍药茎长,到后来奉九回头一看,一身戎装的清俊少年郎几十枝粉白嫣红的芍药抱了满怀,正含笑望着她,倒颇有种“此间名配檀郎”的如画感。

要是用相机拍下来,只怕比那些上海的男影星照更能让全国的姑娘们疯狂。

从前面走到这儿,差不多也有半个时辰了,看到最后,奉九察觉到宁铮在等着她说说对这王府的观感,不上心地应付道:“还不错。”

那就是不喜欢了。宁铮很知道奉九这官方回话背后的真实想法——到底是几百年没大动过的老建筑,设施陈旧,生活不便那是肯定的。

“这次来就住几天,我已派人看别处的房子了。”宁铮安抚地拍拍她的背,奉九不爱操心,这种事他决定就好了。

果然,奉九几天后离京前,宁铮已买下了位于西单太仆寺街新建胡同里的一所崭新的二层公馆,里面的西式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二十四小时热水、浴缸、喷头、抽水马桶,舒适又考究。

奉九走到正房起居室的门口,宁铮询问她的意思:住正房还是东厢?

奉九知道正房是老公公来北平时下榻之所,怎肯住人家的地方,自然是东厢。

宁铮吩咐下去,没想到还是秋声了解奉九,她刚一进来就听下人说了这里面的布局,立刻说我们少奶奶只怕还是要住到东厢去的。

她把奉九不多的几样生活用品放好,接着就向管事借了熨斗,熨烫整理奉九晚上可能要穿的三件晚装,每套晚装搭配的首饰也分别摆好了,现在又在脑子里细细琢磨着给姑娘梳什么发式才好。在这方面,秋声很有天分。

看到两人回来,她赶紧跟奉九商量穿哪件衣服好,奉九在接到电话时就知道今晚宁铮是东道,所以带的都是红色晚装,略一思索,最后选定了一件酒红色软缎一字领晚礼服,半截袖,袖口垂着同色罗,可露出一截修长的脖颈,和半截手臂。

奉九扭脸儿看到宁铮把抱回来的芍药堆在一个高几上,于是又管下人要了剪,开始打理这些芍药。

修剪一枝,就把松松散散地插到刚刚让人拿来的一个高胖的大个白釉罐里。等几十枝被修剪得高矮不一的都插进去,形成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美景,这才停下手,离得稍远了些,一手捏着下巴欣赏着。

这一看又看出了问题,奉九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让下人随手从库房拿出来的,本以为是寻常物件儿,谁成想居然是难得一见的元青缠枝牡丹云龙罐。

奉九立刻身子矮了半寸,小心翼翼地屈膝上前,把已经放得很稳当的罐又往里靠墙挪了挪,生怕一个不注意就毁了这国宝,同时心里也在惋惜着老帅真是暴殄天物。

宁铮一直在旁边双臂抱胸观赏奉九打理这些儿,猛然看到她骤然间矮了身子的惶恐样儿,也是不解,这才把目光转到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罐上,待细细瞧了几眼后,明白了其中端倪,不禁哑然失笑。

距离晚宴开始的时候还早,宁铮又拉着她到了后面库房,接过府里管家双手递上来的钥匙,打开大门,进去后,宁铮把平放在一张长长台案上的一卷卷画轴展开,奉九一看就被迷了眼:王献之的《舍内帖》、李昭道的《海市图》、董源的《山水卷》、郭熙的《寒林图》、宋徽宗的《敕书》……满眼稀世珍品,都是难得的真迹。

奉九的眼睛亮了,转头望着宁铮,也不说话,但那双分外明媚的大眼睛已经表露了很多。宁铮的脸微微有些红了,这可能是与奉九相识以来,她头一次能这么满心满眼地望着自己。

奉九一样样细细地看着,和宁铮交换着感受。她忽然发现有一张古画,大概是历经几朝几代,辗转于多人之手,导致画面上一片污垢,且未署名款。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这幅画作笔墨精湛,湖水画得尤其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奉九不解地抬头看向宁铮。

宁铮笑了,“这是差不多三年前在天津一家旧书店的残次品堆儿里淘换出来的,当时觉着品相虽然很差,但笔力雄浑、质朴刚劲,很入眼,所以就了很小一笔钱买下;后来找人掌眼,说是“南宋四大家”的李唐真迹,叫做《烟寺松风图》。”

奉九不禁对宁铮的魄力表示敬佩:即便她也觉得此画不错,但一看到如此污秽,只怕还是不肯买下。

宁铮对此也颇有些自得,说自此后书画收藏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淘宝淘出来的有古籍、有文玩、有古董和字画,上至晋唐五代,下至宋元明清,“总共六百三十一件。”宁铮转圈儿指指堆得满坑满谷的老宝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这些珍品大部分都被运回奉天,收藏于奉天博物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