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两京十五日(全集) > 第12章

第12章(1 / 2)

 推荐阅读: 小可爱你被逮捕了 网游之神宠猎人 汉风烈烈起南洋 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就范 华娱:开局北电任教两年半 诸天影视:从截胡柴郡主开始 漫威:我制作的游戏入侵了现实 我在千叶的修仙除灵日常 魔法美少女之枪手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12章

大江之上,一艘乌篷河条正在飞速向东。因为船行顺流,所以不必扬帆摇橹,只消把控一下后舵,茫茫水波自会裹挟着小舟前行。

吴定缘孤身一人待在船尾,手控舵把,眼神木然地望着早已远去的南京地界。在他身后,于谦拘谨地蜷缩在船头,连睡着了都眉头紧皱;篷舱里传出朱瞻基均匀的鼾声;苏荆溪以手托腮,努力保持着坐姿,斜倚着篷边也陷入安眠。

整艘河条缓缓摇摆着,一片静谧,仿佛江神施展了什么玄妙的安眠之术。

他们原本乘坐的小船,只是一条巡湖用的舢板,根本经不得江中风浪。幸亏红玉之前给了吴定缘一袋合浦南珠,于谦借来一枚,从江边渔家换到一条乌篷河条,才算解了燃眉之急。这些经历了一夜波折的疲惫的人,在确认河条安全入江之后,几乎是一躺下便睡着了。

其实吴定缘也困倦至极,脑壳里始终塞着一块炭火,闷闷不见火焰,却灼得人坐立不安,任凭多么疲惫也安不下心神。

过去的一天一夜,对他来说实在刻骨铭心。南京一场巨变,两拨神仙打架,却让他这样的蝼蚁惨被殃及。一个最怕麻烦的人,却卷入了最复杂的旋涡之中,父亲惨死,妹妹被掳,仇人现身,他所熟悉的世界被砸了个粉碎,再不能回头。

一直到现在,吴定缘仍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好似这一切只是场噩梦。他习惯性地朝腰间摸去,想用烈酒来解决问题,却摸了一个空。吴定缘忽然忆起,昨天中午他穿过正阳门城洞的巨石之下时,那一瞬间莫名涌现出某种预感,现在回过头想,那竟似是谶语一般:

无论来路还是去路都晦暗不清,偏偏在头顶,生死悬于一线。

一想到这里,吴定缘顿觉胸口发闷。他不得不轻轻放开舵把,直起身来。昨晚梁兴甫捏伤的脚踝气血已通,可酸疼劲仍在,哪怕挪动一点都得咬紧牙关。

吴定缘在船尾勉强站定,深深吸入一口江风,让一股清气在肺里荡涤数圈,头脑略感清醒。可神志一清醒,郁结之情反倒更为凝实,简直无可逃遁,亦无从消解。吴定缘就这么默然伫立在船尾,瘦高的身躯像一根不知向何方飘摇的芦苇。

其他三个人足足酣睡了两个多时辰,直到炽热的阳光晒疼了脸颊,方才醒来。最先起来的是苏荆溪,她俯身用江水扑了扑脸,掏出一方锦帕细细擦拭。接下来醒转的是朱瞻基,他是被疼醒的,因为肩上的箭伤又发作了。

苏荆溪赶紧蹲到太子身边,一手托起拆开的布条,一手按摩着伤口。她的眼神专注,手法轻柔细腻,让朱瞻基舒服得不时哼哼几声。日光从篷隙斜斜地照进来,苏荆溪的额头泛起一层慈柔的光泽,有若观音圆光。光看她此时神态,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昨晚她在神策闸前如罗刹女般的疯狂模样。

于谦是最后一个醒过来的。他翻身爬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挺直了脖子,极目观望江景。此时,小船已经越过江心,朝北岸靠拢而去。从这个距离看过去,河岸景色变得清晰可见。润翠色的草坡高低起伏,一丛丛共生的细叶水芹与棒头草覆盖着水线边缘,形成一条不规则的绿线,连起一长串细小零碎的不规则浅滩。

算算水程,这会儿应该已经刚过大江北岸的仪真县。

“你们知道吗?这个仪真县的江畔哪,有一座古渡,名唤扬子渡,旁边还曾有一座隋炀帝的行宫,叫作扬子宫。从仪真到京口这一段江水,以津为号,因宫得名,便被称为扬子江。王摩诘、刘梦得、杨诚斋、文丞相皆有诗流传……”

于谦兴致勃勃地絮叨着,可惜其他三个人都没搭理。于谦说了一阵无人应和,只好悻悻地从舱底掏出几个裹着腌鱼碎与姜末的饭团,分给同伴。分到吴定缘时,他发现对方双眼布满血丝,心中大为惭愧,忙把饭团递过去,道:“一直没睡?”

“我若也睡了,这船一早沉了江底去喂鱼鳖了。”

于谦知道他嘴臭,也不为意,道:“那你现在去休息一会儿?”

“头疼,睡不着。”

“那太好了,咱们马上开个会。”

于谦不顾吴定缘的脸色变得铁青,又去招呼其他两个人。太子和苏荆溪这时也吃完饭团了,于谦把他们叫到一块,然后敲了敲篷顶:

“《礼记》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咱们从金陵算是侥幸脱身了,但接下来如何返回京城,也是个头疼事,得提前筹谋才好——太子殿下您意下如何?”

朱瞻基“嗯”了一声。两京之间相隔两千余里,如何迅速北上,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他开口道:“咱们这几个人里,只有你多次往返两京,可有什么想法?”

于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半个吃剩下的饭团,数起米粒来,道:“今天是五月十九日(戊子),明天是二十日(己丑)……”于谦每数过一天,便从饭团上抠下一粒米,摆在船板上。当摆到第十五粒米,他终于停住了。

“六月初三(辛丑),请诸位记住这个日子。无论如何,太子在六月初三一定得进入京城——最起码得进入顺天府境内。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十五天。”

“为什么非得是六月初三?”朱瞻基问。

“臣在礼部观政时,曾学过一点典仪历法。六月初三正逢天德值日,诸事皆宜,大吉。若那篡位之徒觊觎帝位,这是最近的一个登基吉辰。”

听到这句话,朱瞻基心中骤然一抽。于谦这么说,显然认定洪熙皇帝已经死了。他拼命压住脑中翻腾的情绪,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的麻烦上。

见太子意识到严重性了,于谦用手拂了拂米粒,道:“所以咱们的一切谋划,都得以十五天为限。超出这个天数,便没意义了……”

他没继续往下说,可谁都听得出来这个“没意义”意味着什么。六月初三是一个决胜节点,篡位者一旦践祚称帝,木已成舟,太子再想翻盘可就难了。哪怕晚到半日,命运都会有霄壤之别。

朱瞻基默默心算一下,不由得脸色微变。南京至京城的驿路是两千两百三十五里。在半个月内跑完,意味着一日须赶一百五十里路。不过他转念一想:

“母后那封密信,五月十二日离京,五月十八日抵达南京,只用了六天时间啊。咱们这么赶路不成啊?”

“殿下有所不知,本朝缺马,所以传递公文多用步行。每个急递铺都设有少壮铺兵,一接文书,即刻疾奔而出,至下一铺为止。如此前后接力、轮次传递,一昼夜可行三百里。”于谦回答。

朱瞻基顿时泄气了。这种跑法固然很快,他却用不了。“还是得骑马啊。”他喃喃自语。

于谦摇了摇头,道:“骑马也不成。虽然两京之间有官道驿路,可中途坡岭沟壑比比皆是。何况如今已近五月,若赶上雨水泥泞,速度更难提起来。”

“没关系啊,我们不用跑一昼夜三百里,只要一半速度,一昼夜一百五十里也够了。”

“再好的骏马,也扛不住这种跑法。”

“可以轮换着跑嘛。”

“马能换,人却换不了。殿下您别忘记肩上的箭伤,根本耐不住这种狂奔的颠簸,没到京城就活活累死了,又何苦来哉?”于谦毫不客气地驳回。

朱瞻基眼神黯淡了下去,可转瞬又亮了,道:“咱们可以先去中都凤阳嘛。”

凤阳乃是洪武皇帝的家乡,就在金陵过江后的西北方向。大明开国之后,洪武皇帝在此修建了一座不逊南京皇城的大城,定为陪都,平时驻有中都留守司八卫一所,地位卓然。皇子与宗室经常会被派来凤阳驻扎,先前朱瞻基也曾到过几次,对当地很是熟悉。

只要他亮出太子身份,得到中都留守司的全力支持,这些根本不成问题。

于谦淡淡道:“中都留守,与御马监提督太监又有什么区别呢?”

朱瞻基顿时噎住了。

若论心腹,京中的御马监提督太监比中都留守更心腹,又怎么样呢?朱卜一到金陵便敢反叛作乱。这一场横贯两京的大阴谋,中都留守到底有没有参与其中,谁也不知道。太子在凤阳现身,留守有可能起兵勤王,亲自陪护上京;也有可能把他一捆,送到京城去给新君讨赏。

还是那句话:事涉帝位之争,人心格外叵测。

于谦唯恐太子还存幻想,振声提醒道:“返回京城之前,我们不能惊动沿途任何一处官府,尤其不能泄露太子身份。只能白龙鱼服,潜行匿踪。”

朱瞻基忍不住抱怨道:“又要极速奔驰,又要乔装匿行,两个要求根本背道而驰。那你说怎么办?”于谦拍了拍船帮,笑道:“其实不必拘泥于骑乘,臣有一个更好的建议。”

“什么?”

“漕路。”

朱瞻基一听,眼睛登时瞪圆,问:“乘船?那也太慢了吧?”

“殿下长居北方,对于舟楫之事多有误解。若论短途,水不及旱;若论长途,则旱不及水。”

朱瞻基怒道:“不要胡说,漕船我又不是没坐过!一个时辰最多能走出去十几里就不错了!它运货胜于陆运,这个我知道,但船速怎么会比马快?于谦你不要自己不擅骑马就乱找借口啊!”

“臣……绝不是为一己私心。”于谦的眼皮一跳,“请殿下细思,骏马奔驰虽速,但中途需要歇脚落汗,喂料换掌。雨大了泥地难行,旱处又怕鼠洞绊折了马腿,逢坑徐行,遇坡牵拽,麻烦极多。”

朱瞻基勉强点点头,他也随过军,知道骑兵动起来有多么麻烦,一匹战马起码得三个辅兵伺候着,每天跑动超过两个时辰,就得停下来休养。

“舟楫虽缓,胜在可以始终不停。就算一个时辰只有区区十五里,一昼夜可走十二时辰,就是一百八十里。兼之水路平稳,几无阻碍,所以百里之内,舟不如马;百里开外,马不如舟。”

于谦随后又加了一个砝码,道:“再者说,殿下的箭伤在船上可以稳稳静养,远胜过承受鞍马劳顿之苦。”苏荆溪在一旁附和道:“于司直说得不错,单以养伤而论,乘船远胜骑马。”

朱瞻基见她也这么说,颇有些悻悻,可又不甘心地嘟囔道:“我从京城到南京坐的漕船,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呢!”

于谦笑道:“那是因为殿下昼行夜停,一路游山玩水,自然迟缓。”他朝舟外一指,道:“漕河之上有一种进鲜船,专向京城进贡各类鲜品,漕上唤作川上船——所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船为怕贡品腐坏,中途日夜不停,盘坝过闸可以举牌先行,无须排队。赶上顺风时节,它一天一夜甚至可以走出两百里。两京单程,十五日内必到!”

行人的职责是前往各地奉节传诏,这些水马脚程远近的规划,乃属本职功课。于谦一番解说下来,舟内竟是无一人能反驳。

“那这漕路,该怎么个走法?”朱瞻基看起来已经放弃了。

“臣的建议是,先至扬州的瓜洲渡。漕船北运,那里是一处重要枢纽。我们只消使些钞银,搭上一条进鲜船,请办船的百户夹带我们北上,到天津再改换马匹,疾驰直入京城,便可及时讨杀反贼!入继大统!”

说到最后一句,于谦右手重重拍在船板上,沾了一巴掌的饭粒。

朱瞻基环顾四周,道:“其他人可还有什么意见?”他这么一问,船上霎时安静下来。三人都听出来了,太子这一句问的其实不只意见,还有态度。

苏荆溪后退一步,盈盈一拜,道:“民女在后湖已经报得大仇,铭感五内。唯有侍奉殿下进京,方不辜负君恩。”她在神策闸口前一言气死朱卜,朱瞻基是看在眼里的,此时见她愿意跟从,大为欣喜,连声说好。

她表态完,船里的六道目光自然聚集在了吴定缘身上。

从被卷入这场风波开始,他一直拼命想要置身事外,可惜事与愿违,反而让他一直掺和到了最后。当初于谦跟他约定,护送太子离开南京城。如今约定已经完成,他没有继续留下来的理由。

刚才的讨论,吴定缘一言未发,现在仍保持着漠然,一副与己无关的态度。朱瞻基的喉咙,不经意地起伏了一下,发现自己居然有些紧张。

“不过是个卑微捕吏,离开南京城就用不着他了。再说他一看见我就头痛欲裂,这种人留在身边又有什么用?”朱瞻基反复告诫自己,可焦虑感没有因此而消退。他自矜身份,不愿主动开口,好在于谦比他还心急,直接开口催促:“吴定缘,太子一路上还缺少护……”

“小杏仁,你真是老鸹精托生。”

吴定缘不耐烦地舒展手臂,把手里饭团一下子塞进于谦嘴里。于谦瞪大眼睛,嘴里呜呜说不出话来。吴定缘又轻轻看了眼太子,像是怕被蜇疼似的,迅速把视线挪开:

“我自幼在金陵长大,没离开过南直隶地面。太子北上,怕是用不上我。再说我得去救我妹了……呃,恭祝太子殿下一帆风顺。”

他勉为其难地补了一句吉祥话,说得笨拙不堪。

一声明显的憾声,从朱瞻基嘴唇里滑出,道:“好吧,本王不会食言而肥。既然约定已成,去留便随你吧,不过……”他俯身拿起那个小香炉,晃了晃,道,“这个炉子,你我皆用它立过誓言。你把它留给本王,路上做个激励如何?”

吴定缘看了眼炉子,上面隐约可看见自己在正阳门留下的一抹血痕。他撇了撇嘴,道:“当时离开我家时,小杏仁已经了一两银子把它买下来了。它就是你们的了。”

于谦没想到都这会儿了,这市侩还不忘算账。他把饭团从嘴里抠出来,正要扬声,忽然又被一袋东西砸中鼻子,原来是那一袋合浦南珠。

“这里有二十三枚合浦南珠,算上买船那一枚,一共二十四枚。权且借给你们做盘缠,记得回头与那五百零一两银子一并还给我。若是无人可还……”他顿了顿,“就请太子下道赦文,用这些钞银给红姨从教坊司里赎身吧。”

于谦“呃”了一声,鼻子莫名有些发酸。也不知是被珠袋砸的,还是品出了一丝托孤的味道。金陵城里朱卜虽死,但白莲教还在。他孤身一人返回去救妹妹,只怕和送死差不多。

朱瞻基也觉出不对,可他金口已开,这时再反悔挽留也不合适。这时苏荆溪在一旁忽然开口道:“白莲教掳走了你妹妹吴玉露,是为了要挟你爹为他们做事,对吧?”

“嗯。”吴定缘闷声答道。

“现在还提这事干吗?”于谦有些不满。朱瞻基悄悄踢了他一下,示意噤声。

苏荆溪双眼盯着吴定缘,语气和缓道:“昨晚在城头,梁兴甫既然循着红玉姑娘那条线跟过来,说明白莲教也知道了你在帮太子,对吧?”

吴定缘不明白她什么意图,只好点点头。

苏荆溪转头看向于谦:“换作你是白莲教,发现吴定缘与太子分开,只身回了金陵城,会怎么做?”于谦愣了愣,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呃,吴玉露没用了,放了?”

朱瞻基眼皮一翻,这位臣子什么都好,就是偶尔会天真得像个蒙童。苏荆溪道:“于司直心怀仁恕,只怕难以揣度那些人的心思。吴玉露牵扯到这么大的阴谋,若是没甚用处,自然是一刀杀了,以绝后患。我那个未婚夫郭芝闵,岂不就是这么死的?”

吴定缘嘴角猛然一抽,显然被戳到痛处。以他的头脑,其实早预见了这个结果,这次返回金陵,他也是抱了先为妹妹收尸,再跟白莲教同归于尽的心思。

“试想一下,若是你没返回金陵,白莲教会怎么想?吴定缘一定是保着太子北上,这样一来,吴玉露这枚筹码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便不会轻易割舍。”

“对呀!”

朱瞻基和于谦同时眼神一亮。这姑娘真是冰雪聪明,听似不经意的几句话,却不知不觉绕出了困境。按照她的道理,吴定缘只有跟随太子北上,才能保证妹妹活着,既不算违誓,也不致让太子失望,真是太体贴周到了。

他们俩一起转头,满怀期待地看向吴定缘,后者却依旧没吭声。

“而且上京路上,白莲教一定会穷追不舍。你父亲的仇,只有跟着太子才能报得了。”苏荆溪道,“你难道不想为铁狮子报仇?”

吴定缘冷冷道:“劝我留在太子身边,就不怕你不方便?”苏荆溪似乎没听懂,双眼微微睁大:“我做调理,你为护卫,各司其职,又怎么会不方便呢?”

吴定缘别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别人不明白,他可是早看透了。昨晚那场神策水闸的对话,他当时趴在船头听得真切。这女人坚持留在太子身边,一定还有企图。而且吴定缘相信,苏荆溪也知道他起了疑心。可她非但没有放任吴定缘回南京,反而出言挽留,摆一个威胁在身边。

她到底是什么用意,委实难以揣度。

朱瞻基可不知道这两个人打的哑谜,抖抖眉毛,忍不住问了一句:“你到底留下还是回去?”吴定缘默默从于谦手里夺回那袋珍珠,揣回自家怀里,然后朝船尾木舵走去。

“先说好,甭管你们走到哪儿,我报了仇,救了人就离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