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人站出来叫了一声,应和声如雷贯耳。
这一次出来的是重量级人物,第一将军:元朗。
但见他身着武将朝服,阔步走出来,拳头一抱,高声禀告道:
“既然楚王的事已经闹出来了,那臣也来说一句,楚王在外头的作风,是不太好……臣也听到过一些风声。
“所以陛下,楚王不适合当联姻的对象……此番联姻,为的是修百年之好。楚王之德担不起两国邦交之大任……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楚王是齐帝宠妃所生,所以楚王很得皇帝宠爱,亦是因为楚王的元妃早早过世,如今正妻之位空着。齐帝这才想让楚王娶这位公主。
“那就着刑部去彻查吧……”齐帝皱着眉头,一挥手:“来人啊,把楚王送回王府,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得离府半步,但凡王府里的人,一个都不得外出。禁军着人把王府围了……”
楚王一听,吓得瘫在地上直叫:“父皇,儿臣是冤枉的,父皇……”
最后还是被带了出去。
金殿上,齐帝看着面前这个小小的女子,这一来到大齐,就把一个亲王整得惹上了官司,这应该绝非巧合吧!
“太平公主,关于你与大齐的联姻,你有什么看法?是朕给你再挑一个,还是你自己挑一个……我大齐多的是未婚的皇子……”
齐帝这话听着很大度,实际上呢,却是故意在刺探。
沐云姜行了一个大礼:“陛下,太平嫁大齐,志为和睦两国。是以,太平未来的夫君,当是一个没有权势的闲臣。
“闲臣的好处是,没实权,朝中机密不经他手,就没了本公主将来里通母国之嫌;没倚仗,夫君就不会欺侮本公主是一个外来的女子;喜爱读书,通事理,如此交流起来才能更为容易;心地纯良,如此才夫妻和睦,少了争吵,就少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边上,萧祁御暗暗一叹,来之前提醒过她了,于殿前不可锋芒毕露,结果呢,她把他的话当了耳边风。
瞧瞧,这一套一套的,应得那是真真够麻溜的。
不引人注目都难。
唉!
她呀,不管身在哪里,都能为自己争来好前程的。
“陛下,太平不识大齐诸皇子,所以不能自己选夫。还请陛下为太平作主。太平所嫁不求显达,只求郎君温和,两国和睦,乃天下百姓之大幸也。”
还好,她没直接自己选夫。
这让萧祁御暗暗吁了一口气。
沐云姜当然不会自己选,依着这个皇帝疑神疑鬼的性子,越是她自己挑的,越不能成为最后那个命定的夫君。只能让皇帝和太后去操心。
“如此看来,乾王和舒王、澜王都合适……”边上有臣子附和。
于是齐帝看向了自己另外三个儿子,乾王、舒王、澜王,都在殿中,他们都已年满18岁,都能来议政了。
但是,他们平时都只是听政,是出不了什么主意的。
这三个儿子听到被点名之后,一个个缩在那里,恨不得遁走,都是一些不成气候的东西,他暗暗摇头,想了想,说道:
“这样,公主刚到大齐,也不急着议亲,朕与太后商议后再来决定你最终嫁给谁。这段日子,你就留在宫里学规矩吧……”
这话一出,萧祁御急了,真要留在宫里,万一出点什么事,他得悔青肠子的,忙出言阻止道:
“陛下,公主既一日未成大齐新妇,就该由我大凉人守护。学规矩,大可以到皇家驿站学。
“在公主大婚前,本使担着守卫公主的责任,公主若在宫中有所差错,本使鞭长莫及。是以,抱歉,公主暂不能入宫。”
他说的话是很强势的,没半点余地都没留。
这让身为正使的甄大人额头上直冒汗,今天,他这个正使,就是来走场子的,哪有他说话的份。
齐帝皱眉,觉得这位副使,好像比正使更有说话的份量,而正使大人只有缩在边上的资格,他不由得看向了那位正使:
“甄大人,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吗?”
“是。”
甄大人连忙应和:
“未尽大婚之礼,公主就还是大凉的公主。公主的安全必须由大凉来守护。”
太后则轻咳了几句:“那就在宫外学规矩吧。接下去这段日子,乾王,舒王,澜王,都会来和公主走动走动。公主若觉得谁更合适,到时你可以与哀家说。哀家只愿公主来我大齐可以过得舒服自在。”
“谢太后娘娘体恤……”
沐云姜在那里深深地谢过。
“今日就这样吧,公主可到驿站好好休息,明晚宫中设宴,为公主接风洗尘……”
太后这么吩咐了一句,此事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是。”
沐云姜应下了。
*
元朗从宫里出来,没有马上回府,而是先回了一趟上善堂。
这是一家药材铺,四洲诸都有其分号。实际呢,这是太后的死间营。
只是,很多年之前,他们大齐送去大凉的暗桩,尽数被拔除,他了不少时间才又在大凉站起了暗线,可惜啊,不久之前,又被拔掉了不少。
是那个靖北王,也不知使了什么法子,就弄到了一个名单,害他们折损了不少死间。
好在,最最重要的那条线还在,现在,他们对大凉的消息往来,已经在逐步恢复当中。
当他来到上善堂后堂密室,有密使就奉上了信,“将军,这是刚刚从大凉天都传来的密信……”
元朗接了过来,将那藏在竹筒里的密信先在烛火上烤了烤,而后去了封蜡,从竹筒内取出那密信,展开,再用毛笔在密制的水浆里蘸了蘸,在白纸上抹了一遍,又在火上烤了烤。
紧跟着,上面就现出了一行字:
太平公主已投湖自尽,金京城内的公主系冒名顶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