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筹备工作与杀青 进入9月,《觉醒年代》剧组变得更加忙碌。 何华拿了几件换洗的衣物就住进了剧组在北普陀影视城包的酒店。 每天一大早起来,胡吃两口,就跟着孔升四处堪景或是督促相关场景的建造。 半个月下来,活生生把自己磨成了一个包工头,本就不富裕的颜值越发岌岌可危。 “这里,不要这么平整,那会谁会给你把路压实啊,都是人走出来的,所以要坑坑洼洼才更真实” 孔升拉着工程队的负责人指着几个胡同中间的土路吩咐道。 “好,我下午就叫人弄。” “两边的墙壁也做的粗糙一些。” “这好。” 何华则在一旁走走停停,不时找角度,将眼前的场景与脑海中的画面进行对比,看哪一个更有感觉。 “老孔,你说在这个墙角弄个简易的小棚子怎么样?” “一个理发匠在这儿一边帮仲甫先生理着发,一边讲古。” “这时卖报郎的叫卖声传来,仲甫先生高声叫来小报童,买了一份报纸看了起来,看到精彩处还为里面的文笔喝彩。” “增加一个这样的情节怎么样?” 孔升站到何华的位置上来回渡步,好半天才开口:“可以,到时让道具准备点东西试试。” 何华和孔升所处的位置,是一条新街。 这条还原百年前BJ前门大栅栏景象的街道,全长313米,是剧组联合影城专门建造的。 当然,目前还是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施工。 除了面上的这条大街,内里还有《新青年编辑》所在的箭杆胡同,李大钊避难的韩文公祠、中西旅社、长辛店工厂和棚户区等等大大小小近百个场景。 为了还原更加真实的场景,何华和孔升还找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他们的许可后。 带着美术组、道具组、摄像组前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北大红楼、鲁迅博物馆、守长先生故居以及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等一个又一个纪念馆进行细致考察。 考察完回来再进行一比一的还原。 在这个过程中,何华算是见识到了山影孔升团队对细节的追求。 服装、道具、布景很多何华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他们却注意到了,并且还提出了解决办法。 比如电视剧中需要用到的报刊和书籍,这些都不能用现代的报纸和纸张直接代替,必须要特殊制作。 特殊制作就意味着又要投入不小的成本。 于是就有人建议找历史悠久的出版社和报业公司合作,找找退休的老师傅,让他们帮忙。 就这样,在付出了两个特别鸣谢后,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人家出版社和报业公司的领导也很开心。 没想到政绩从天而降,还是明年那个关键的时期,出点钱是值得的。 还有就是服装上的用心。 在剧组筹备之初,孔升就要求多招一些舞美专业的学生。 那时黄兰还有些犹豫,觉得这些学生经验不足,怕是派不上大用场,没必要招那么多。 现在看来,还是人家有先见之明。 影视剧服装作为“角色包装”,是角色的一部分。 服装采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材质,能表达出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型、甚至是心理活动。 因此服装在塑造人物角色上起着关键作用。 而《觉醒年代》作为一部群像戏,剧中的重要角色多达四五十人,这些角色的服装都要认真考究。 而且这些人物出现在不同场景还要有不同的服装。 比如守长先生日常穿的是长衫,到了葛树贵家就变成了短襟。 还有不同职业也要制作不同类型的衣服,比如知识分子的服装不同于外交人员的西装,是以长衫为主; 工人又与他们不同,粗布上衣加麻裤,还要有补丁,这样才能显示出工人在社会中的处境。 再加上留给剧组的制作筹备时间非常短,所以这一块任务是非常的艰巨。 这些新招来的学生一进组,就被老人带着研究起了1916年-1921年期间的人们的穿衣风格。 然后所有人没日没夜的忙活,最终才赶在开拍前设计制作出近万套服装。 总之,不管是佑华的团队还是新招来的年轻后备力量,都在这种紧张忙碌的节奏中得到了洗礼。 两人看完场景施工后,回酒店的路上,孔升点燃一支烟,吞云吐雾间说道: “过几天我去广州、上海、嘉兴那边去看看外景。” “这边进度还是有些慢,勉强投入拍摄也到了明年2、3月了,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到了年后了。” “年前这段时间我们先拍其他场景的戏份,尽量压缩制作周期。” 确实,何华原本还计划着10月份能开机,看这情况,11月能开机都是不错的。 他点点头:“行,那你辛苦一下,有什么问题咱们电话沟通。” 回到酒店后,何华就赶紧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 出门打了个车就往机场赶去。 今天是《蜗居》杀青的日子,何华要去上海参加晚上的杀青宴。 本来他是不准备去的,大老远乘飞机过去吃一顿饭,他何华是有多闲啊! 但几个电话打过来,何华实在没办法拒绝。 这里面有何华的金主方,魔都电视台的领导,人家几次真金白银的掏钱买佑华娱乐的电视剧,现在还专程打电话过来邀请,伱能拒绝吗? 还有黄兰,跟何华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说何华从电视剧筹备、拍摄到杀青,一面都不露,会让身处这个剧组的公司员工心寒的。 还有给合作方的印象也不好,别人会觉得你在拿乔、托大。 没办法,何华只能跑一趟。 晚上的杀青宴上,何华狠狠的刷了一波存在感。 他先是感谢三个合作方能够给予大家这个公事的机会,让这部剧得以立项拍摄。 接着又感谢每一位演员为这部剧的付出。 最后是剧组的制作团队。 “.我跟过很多剧组,知道身处幕后的大家有多不容易。” “场务,每天最早到现场,最晚收工,干的全是脏活累活。” “制片,每时每刻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灯光,布灯三小时,拍摄五分钟.” “所以,感谢的话就不说了,我和几位老总商量了,每人一笔额外的奖金,钱不多,就是表达下我们的谢意。” 反正都是走公账,几位老总当然没意见。 制作团队立刻欢呼了起来。 造成的结果就是到了敬酒环节,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何华一轮都没撑过去。 不过何华大方、重视制作团队的人设倒是愈发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