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主力则由皇太极亲自统领,出真定西进山西,准备直扑太原,吴成收到这份军情急报之时,大熙军在故关的前哨已经和清军前锋打了一仗,互有伤亡,故关守军按照预定计划抵抗迟滞了一阵,便撤军往平定城的要塞而去,清军的侦骑已经闯进了太原府内,正在四处刺探抄掠、截杀大熙军的探马。
大熙军和清军的哨骑战中不出意外的吃了亏,清军骑兵众多,能够拿来充作哨骑探马的精锐骑兵也多,大熙军的探马和小股骑兵部队总是处于以少打多的处境,战马和骑兵素质也处于劣势,小股部队的捉对厮杀和互相渗透,大熙军表现得很不理想。
这也是吴成在战前最为担忧的地方,清军的骑兵优势让他们可以屏蔽大熙军的战场侦察,让大熙军形成单方面的战场迷雾,而清军的机动性又让他们可以随意选择有利的战场开战,即便打不过,也可以轻易脱离战场。
清军不是腐朽的明军,他们虽然也有了腐化衰落的迹象,但绝不可能搞出那种四条腿的骑兵兵团被两条腿的步兵军团追上的蠢事。
所以大熙军的防御布置采取的是一线哨卡、二线堡垒要塞、三线重兵集团的方式,比如在河南,便是以临近直隶的县镇村寨作为哨卡,以开封、卫辉、怀庆等中心城池作为堡垒要塞,而主力兵团则布置在后方的洛阳,哨卡侦察清军主要进兵方向、迟滞敌军为后方堡垒做准备,堡垒要塞固守拖住清军主力兵团,而大熙军的主力兵团可以在确定清军主力后再集兵支援,与堡垒要塞形成互为犄角、前后夹击之势。
这个战法其实就是历朝历代中原王朝长城防线应对蒙古骑兵南侵的常规战法,或者说机动性上较差的一方,也只有这种被动防御的战法能够选择了。
大熙军在山西也是采用的这个战法,以前沿的关口为哨卡,前沿的平定、乐平、孟县等地的要塞群形成第一道防线,在往后的寿阳、榆次、定襄等地的要塞群形成第二道防线,吴成自领中军主力八万余人坐镇太原。
清军骑兵再多,可以绕过一两个要塞,也绝不可能绕过一整片要塞群直接冲到太原下来,这种放弃后路找死的方法,清军绝不会蠢到这种程度,所以他们只能硬啃两条防线上的要塞撕开突破口,而只要确定了他们主攻的要塞地区,吴成便能自太原领兵东进救援,即便只是陈兵于外与清军主力对峙什么也不做,也能让清军不能全力攻城,直到耗干粮草不得不退兵。
而除了吴成的中军之外,沁州还屯驻着岳拱的四万人马,这支部队原本是用来作为晋东南地区要塞群的后盾,如今清军主攻方向明显放在了太原府,他们也能随时北上支援太原战事。
“北方大旱、诸省几乎颗粒无收,东虏手里能有多少粮食?”吴成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东虏利在速攻......我倒是想看看洪台吉看到平定一线的要塞群时,是个什么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