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东面的马来半岛上,原本有一个马六甲苏丹国,国都为马六甲城,此城位于马六甲海峡腰腹位置,乃是马六甲航道上最为紧要的城池,也是原来马来半岛上最繁荣的城池之一,人丁十余万,马六甲苏丹国曾经向大明朝贡,得到大明帮助建城,城池原本的布局便类似于中式城池,加之大量华商聚居在此,“恍然如中土”。
这座富饶的城池也因此被西方殖民者盯上,正德年间,葡萄牙人进攻马六甲城,末代苏丹战和不定,兵马也是东拼西凑、装备低劣,马六甲苏丹国也派人向宗主大明求援,但大明对其视而不见,最终葡萄牙人攻陷了马六甲城、屠杀驱赶城内的马来人和大明、印度、中东等地商贾,垄断了马六甲航道,华商也自此片板不得入印度洋。
之后荷兰人崛起,又从葡萄牙人手里夺走了马六甲城,一直盘踞到现在。
“马六甲苏丹国的故土我们可以不要,但马六甲城必须拿下来!”吴成用放大镜在地图上细细查看着:“拿下马六甲城,我们才算是打通了南洋的各处航道,我们的商队船队才能前往印度、大食和鲁密国,打通马六甲商道,不单单是扩充市场的问题,还牵涉到咱们的商货定价权的问题!”
以往的大明是被动参与进大航海中的,虽然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的手工业品和几乎全部的奢侈品,但这些商品的定价权却不掌握在大明手中,而是被垄断了东西方商道的西方殖民者控制。
瓷器、丝绸、茶叶、麻布等等手工业品和奢侈品在大明国内的价格相对低廉,那些西方殖民者便以低廉的价格在大明国内采购,运送到奥斯曼帝国或印度的土邦之中,价格便翻上十余倍,即便如此,奥斯曼帝国和印度的贵族也是趋之若鹜,那些西方殖民者赚得盆满钵满,做为生产者的大明却只能赚些辛苦钱。
手工业和海贸的红利大多被外人占去,自然也没有反馈到朝廷的税收和从业者的生活上,朝廷收不到税,工坊主和官绅赚不到暴利,反而要承受经营手工业的风险,促使他们将薄利得来的钱粮更多的投入到相对保值的土地之中,形成了工坊主转型为地主的潮流,大明手工业的发展,反倒刺激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而工坊工人承受着致残致死的超时劳动,却享受不到一丁点的海贸发展的红利,反倒是海贸越发达,工坊生产压力越大,他们这些工人超时劳动的时间越长、受到的压迫也越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海贸越发展,沿海的动乱和奴变反倒越频繁。
华夏自大明中期开始的禁海,既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也和失去定价权导致的种种问题脱不了干系,海贸的利益华夏政权没有收获多少,但海贸的负面影响,华夏政权却挨得结结实实。
“打通了印度洋的航道,我们甚至无需动兵,只要和鲁密、印度诸国的贸易中压低我们的瓷器、丝绸等商货的贸易价格,就能从西番手里将市场夺回来......”吴成有些自言自语的感觉,放大镜在马六甲的方向来回移动着:“垄断市场,便能随我们定价了,就像我们正在南洋做的那些事一般,只是南洋诸国毕竟太小了,像鲁密这样的当世大国,或像印度这样人口稠密的土邦,才有足够多的市场能吃下咱们出产的商货。”
吴成撇了撇嘴,又问道:“还是那句话,经略南洋,七分靠外交,马六甲城周边的土邦国家是个什么情况?”